“鲜”字趣释

2019-02-22 12:53
昭通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彭祖本义新鲜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116081)

在我们如今的语言交际使用中,“鲜”字的“新鲜的”“鲜美的”或是“少见的”等意义较为常用,例如“新鲜”“鲜艳”“鲜为人知”等等,尤其“小鲜肉”这一流行词的广泛使用,可以看到“鲜”字意义的使用已不再局限于形容食材或是动植物,但是关于“鲜”字的来历以及“鲜”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笔者认为还有待讨论,以作补充。

《说文解字》中分析:“鲜,鲜鱼也,出貉国;从鱼,羴省声。”段玉裁注:“此乃鱼名,经传乃借为新鱻字,又借为尟字,而本义废矣。”而段注中所说的“鱻”在《说文》中的解释为:“鱻,新鱼精也。从三鱼,不变鱼也 。”段玉裁注:“云精者,即今之鲭字……谓以新鱼为肴也……引申为凡物新者之称……凡鲜明、新鲜字,皆当作鱻,自汉人始以鲜代鱻……今则鲜行而鱻废矣。”按照段注的分析,“新鱼精”中的“精”是“鲭”的假借,那么“鱻”的本义是指活鱼、鲜鱼,例如《文选·张衡·南都赋》“黄稻~鱼”,《文选·郭璞·江赋》“食唯~蔬”,所谓“新鱼为肴”,活物新杀则味美,“味道鲜美”之义由此引申而来,这一引申义则用假借字“鲜”来表示,“鱻”即是新鲜的{鲜}的本字,“鱻”以“鲜”形一直流行于世,至于“尟”,《说文·是部》:“尟,是少也,尟,俱存也,从是少。”当“少”讲,异体字作“尠”《左传·定公十三年》:“富而不骄者尟”。后以“鲜”字通行,《诗·郑风·扬之水》:“终鲜兄弟”,“尟”便是鲜少的{鲜}的分化字,现在,“尟”和“尠”均作为异体字并入“鲜”字。总之,“鲜”的本义早已废弃不用,并且在传世文献中并未找到关于本义的使用,而是通常假借它来表示新鲜的{鲜}以及鲜少的{鲜}。

通过对“鲜”字字义的梳理,再来反观它的字形结构,许慎认为“鲜”属于形声字,右半部分的“羊”是声符“羴”的省略,在《说文·羊部》中“羴”的解释是:“羊臭也,从三羊,凡羴之属皆从羴。”所以“羴”的本义是羊腥,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鲜”的声符“羊”很有可能也兼有表意功能,鱼者为“鲜”,羊者为“鲜”,鱼羊合者怎能不“鲜”。这种字形上的特点也许恰好解释了为什么“鲜”的本义未见使用的情况,以“鲜”代“鱻”,也许不单单是字形简化的结果,其造字之初或许和鱼名并不相关,字形上“鱼”和“羊”的组合恐是和这两字本身所贮存的历史文化内涵紧密相关。

在《说文·鱼部》中鱼部字共收录一百零三个,重字七个,分别表示各类鱼的名称、鱼的部位、特征以及鱼的食用等,鱼名。例如《说文·鱼部》:“鰅,皮有文,出乐浪东暆。神爵四年,初捕收输考工,周成王时,扬州献鰅”《说文·鱼部》“鲝,藏鱼也,南方谓之?,北方谓之鲝”从这些鱼部字中可以侧面反映出,直至汉代,古代渔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对鱼的认识也逐渐增多,说明鱼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从事的与鱼类有关的活动也更加频繁。事实上早在原始时期,捕鱼就已经是先民们谋生的技能之一,鱼也是远古人民重要的食物之一,无论是原始时代时期出土的刻有鱼纹的各种陶器、捕鱼的工具,亦或是相关传世文献的记载,都显示了渔猎经济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投射出鱼在用于饮食的同时,也逐渐被寄托以精神意义,形成了多样的鱼文化,从早期的“鱼龙崇拜”,到文学作品中鱼的意象,再到民俗生活中承载着丰富的精神内涵的鱼,鱼文化渗透在服饰、建筑、饮食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饮食方面,是鱼文化形成的重要缘由,从最初的对鱼的腌制和风干,随着社会的发展,到唐朝,鱼的做法已相当成熟,“除了炒、煎、炸、炖,还有生吃,腌制等做法,做法可谓精致独特。”食鱼文化也一直流传至今。

《说文·羊部》中共收羊部字二十八个,同鱼部字类似,大部分字是和羊本身相关的,在《说文》中“羊”被训释为“祥”,两字是古今字的关系,羊在古人的观念里本就是是象征吉祥的动物之一,所以祭祀祖贤和神灵的首选祭品就是羊,与此同时,羊还被看作是身份尊贵和权力的象征,正所谓“得羊则得政,失羊则失政。”羊部中还有一些是与羊有关的、意义更为深层的字,例如《说文·羊部》:“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膳同意。”段玉裁注:“羊大为美。”足见羊肉的鲜美程度以及古人对羊肉的喜爱。时至今日,羊依然在人们的饮食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实质上羊与我国祖先生活关系的密切程度并不亚于鱼,如果说鱼是古代渔猎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羊在古代畜牧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羊文化与传统的民间民俗文化同样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在礼仪、道德、饮食等方面都渗透有羊文化。

众所周知,汉字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说文·鱼部》中的鱼部字和《说文·羊部》中的羊部字,可以联系到与鱼和羊有关的悠久历史文化,“鱼”和“羊”所组合的“鲜”很明显是两种不同饮食文化的融合的结果。更有资料显示,“鲜”的创造来源于一道菜的烹制——“羊方藏鱼”,这道菜属苏菜系,据今已有4300年的历史,据记载,“鱼方藏羊”乃是彭祖发明,在《楚辞》《庄子》《史记》等文献中均有关于彭祖的记载。彭祖是中国四大厨神之一,尧舜时期人物,以长寿著称,被称为中国烹饪鼻祖,《通志·氏族略二》:“彭氏,即大彭之国,在商为候国。古祝融之后,有陆终氏,六子,第三子彭祖建国于彭,子孙以国为氏。又彭亦为姓。”彭祖在彭建国,是缘于他所发明的一道叫做“雉羹”的菜,此菜进献给尧,不仅使尧胃口大开,而且使其厌食症得以治愈,所以彭祖因此获封,而彭城也就是今天的徐州,现今徐州一带,“雉羹”这道菜依然一直流传。关于“鱼方藏羊”则是因为彭祖的小儿子夕丁喜爱捕鱼,一日捕得一鱼,但是家中正好炖着羊肉,其母便将鱼藏在羊肚中同烹,彭祖回到家中,尝后觉得异常鲜美,便向妻子询问,按照妻子的做法重新烹制后,果然甚是味美,“羊方藏鱼”这道名菜便由此而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这道菜也不再将鱼和羊直接合炖,而是将鱼放入精制的高汤中炖煮,如今仍是徐州名菜。“鱼”“羊”为“鲜”,“鲜”字便是这么来的。所以一定是先知鱼羊合炖之鲜,才能有“鲜”字的产生,不可能仿新鲜之义,来摸索鱼羊同烹的做法。

事物的发展一定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一定是先具象而后才能抽象,所以笔者认为许慎的《说文·鱼部》中对于“鲜”的释义是有误的,“鲜”字意为鱼名,并不能找出充分的理据说明,如果解释为“鲜”字是新鲜的{鲜}的假借字,是为书写方便而为“鱻”后造的字,这样的理解更为合理通顺。

猜你喜欢
彭祖本义新鲜
小编来说“新鲜”事
新鲜汇
彭祖的故事
乡约:给“彭祖故里”的音乐达人说媒
一城青山半城湖 一方水土一方人
新鲜
传承彭祖养生之道 造福现代人——另有首创速勃绝招
新年好新鲜
韩嚼牙
“酉”字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