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君
(商洛学院 人文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通信技术或信息交流技术,是指“一系列被用于通讯交流或创建、传播、储存和管理信息的技术工具和资源”[1]。在教育领域里,ICT用在教学中主要是指利用信息通信工具来搜集、获得、利用或交流教学相关的信息和资源[2]。随着ICT的发展,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基本普及,以ICT为媒介的信息化网络教学模式逐渐走进高校课堂,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教育部2012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3]。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日趋落后、急需改革的背景下,ICT的普及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教师利用ICT可以进行更丰富多样化的备课、授课、教学反馈和教学评价等活动,学生利用ICT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更加高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ICT与大学英语教学结合必然会使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发生巨大变化。在ICT广泛应用的信息时代,必须重视以ICT为基础的互联网和移动通讯工具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改革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法(BlendedTeachingandLearning)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是混合式教学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二十世纪以前混合式教学是同网络教学(E-Learning)或远程教学(Distance Learning)相并列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只是远程网络教学和定期的课堂教学的简单结合[4]。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以网络为媒介的教学同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引起高校教师的兴趣和关注,相关的研究也随之产生。2004年Bonk和Graham主编的《混合式学习手册:国际视野,本土设计》(Han 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Global Perspectives,Local Design)[5]是当时比较全面的一本有关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专著,该书详细介绍了混合式教学的定义,特征和未来发展方向。同时该书中收录了大量来自全世界不同高校的专家学者运用混合式教学法取得的教学研究成果。该书的出版为混合式教学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促进了混合式教学法的应用和发展。近几年来国外有关混合式教学法在语言教学上运用的研究也逐渐增多。2013年Su-Ching Huang博士通过定量分析实证研究了面对面课堂教学和网络讨论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法在台湾一所高校英语课堂上的应用[6]。2015年Duangkamol Campbell博士通过分析混合式教学法在泰国一所大学的应用实践,探讨混合式教学对学生学习英语的促进作用[7]。
在国内,有关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开始于2004年何克抗教授对混合式教学理论的阐述[8],之后几年相关的研究并不是很多,直到2012年之后有关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才逐渐增多。在高校英语教学方面,近几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从宏观角度分析混合式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探讨基于不同的网络学习平台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或学习模式,代表的研究学者有李逢庆[9]、杨芳[10]、黄天娥和李兰皋[11]等。另一方面是混合式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高职英语课堂等方面,代表的研究成果有黄晓璇的混合式学习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2]和王军的混合式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听说课上的应用[13]等。
总之,近几年来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相关的研究成果在逐年增加,研究的重点也由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发展。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以ICT为媒介的网络教学和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构建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为信息化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将面对面课堂教学和以ICT为媒介的网络教学结合起来共同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方案设计。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近几年随着ICT的发展,网络工具逐渐被应用到了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中,但网络工具并没有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在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设计中,以ICT为媒介的网络教学不再只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而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和关键环节。
同时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设计还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协作、会话、互动、交流等自主实践进行意义构建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的过程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只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指导者[14]。作为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设计者,教师在构建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方案之前,必须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运用ICT工具创设不同的情境,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努力构建适合本校学生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最优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方案。
此外,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大学英语是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由于课时量少、教学任务多,课堂上大都以精读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讲解词汇、语法、语言知识,引领学生阅读课文内容,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些书面形式的作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除了课堂上有限的师生互动时间,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的机会非常少[15]。因此,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方案设计应该考虑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筛选或制作适合学生水平的微课、视频材料、听力材料等,进行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小组讲课、小组讨论、教学活动等,课后利用论坛、QQ或微信学习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互动交流,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设计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构建的。以ICT为媒介的网络学习是该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和关键环节。具体设计如下:将ICT为媒介的网络学习和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按照如下方式进行混合:首先要求学生利用ICT工具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下一步课堂教学或翻转课堂奠定基础。其次是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它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中的课堂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它不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以翻转课堂、学生讲课,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教师总结和点评等方式为主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最后环节主要是利用ICT工具进行网络讨论、交流和反馈,旨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的设计比例应该是动态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混合式教学方案。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效果和教学反馈不断更新和优化相应的混合式教学方案,使其达到动态的平衡和最优。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设计的每一步都贯穿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互动协作的小组学习,以及信息交流和反馈,真正使学生成为知识意义的自主构建者。
研究者以所在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郑树棠主编的《新视野大学英语2》中第四单元section A:“A Test of True Love”为例,进行混合式教学方案的设计。具体设计如下:
第一个环节:网络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是情境的创设者,学习过程的监督者。
(1)观看英文视频短剧 A Test of True Love。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课前录制视频小短剧);
(2)观看教师录制的微课,自主学习本单元的语言知识;
(3)根据教师安排进行小组学习,准备小组Presentation。
第二个环节:翻转课堂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协助者、评估者。
(1)教师采用回答问题的形式检测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
(2)小组代表做presentation,并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
(3)教师对小组表现进行点评,并对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
(4)分小组复述JohnBlandford和HollisMeynell的爱情故事;
(5)角色扮演:JohnBlandford和HollisMeynell初次会面的情景。
(6)小组讨论:What is true love?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第三个环节:学生实践、互动交流环节。教师是解疑答惑者、指导评价者。
(1)教师将本单元课件上传至QQ、微信或网络学习平台,供学生复习;
(2)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完成本单元的练习题,并通过QQ、微信学习群或论坛等平台同教师和同学探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学生通过QQ、微信学习群或网络学习平台反馈本单元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设计方案。
该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方案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利用了ICT为媒介的网络教学和面对面课堂教学两种教学手段,实现了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课前学生利用ICT工具通过网络平台和网络学习软件观看视频和微课,进行自主学习或小组学习;课堂上小组代表讲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知识点总结,然后通过故事复述和角色扮演再次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掌握,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课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完成作业,通过网络平台同老师或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整个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学习的中心,是知识意义的自主构建者。
当然在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利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做好混合式学习的监督和管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出评价和反馈,努力使混合式教学中的教和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研究者将以上为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方案在某高校非英语专业一个班的大学英语课堂上试用一学期后,将该受试班级学生的期末成绩同另一个沿用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平行班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比较,发现采用混合式教学法班级同学的综合成绩比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班级同学的成绩平均高出8.3分。运用混合式教学法班级同学的成绩同他们上学期的成绩相比较,80%以上同学的听说能力和英语综合表达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在受试的班级了解得知,92%的受试学生认为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法优于传统的教学,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使用他们喜欢的移动通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也比以前增强了。而且混合式教学给了学生更多和老师交流的机会,师生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融洽了。原来课堂上不敢开口说英语的同学,通过一学期的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也变得自信了很多,课上课下主动开始用英语和同学或老师交流。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研究者也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加强相关的实证研究,使之不断成熟,以便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随着ICT的发展,互联网和智能移动通信工具的广泛普及,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式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变化。混合式教学法迎合了互联网和移动通讯工具在大学生中广泛应用的现状。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不是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和网络大学英语学习的简单组合,而是综合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工具和手段,以及学校的软硬件教学设施、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各种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校大学生大学英语教和学的最佳混合模式。传统面对面的大学英语教学以教师授课为主,课堂时间有限,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不能紧跟时代发展。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不仅仅限于课堂,更多时间是利用学生更感兴趣的ICT工具作为他们学习的媒介,这种随时随地利用移动工具和互联网进行大学英语学习的方式更方便、更灵活、更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将ICT同传统的教育教学相结合,构建以ICT为媒介的网络教学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定将会成为高校大学英语改革的必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