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类型、成因及其治理策略

2019-02-21 07:23杨尊伟
山东高等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道德大学生

杨尊伟,梁 雁

(1.济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22;2.易能教育学校,山东威海264209)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7年8月4日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万人,半年增长率为2.7%,互联网普及率为54.3%;年龄结构上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2.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7%。[1]大学生作为青年网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学习、生活和爱情等方面都受到了网络的冲击和挑战,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成为我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主要探讨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类型,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综合的治理策略。

一、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类型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是指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大学生因对互联网的使用不当,违背了一定的社会规范和所应追寻的行为准则要求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偏差。当前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根据行动者的动机把社会行动分为四种类型,即目的理性行动、价值理性行动、情感性行动和传统行动。依据此理论,论文认为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包括目的理性、价值理性、情感性和传统的网络失范行为,具体如下:

(一)目的理性的网络失范行为

目的合理的行为,是“对外界事物的行为及其他人的行为有某种预测,并把这一预测作为结果,作为自己的目的加以追求,作为条件和手段加以利用的行为”,因而是一种可以理解、可以预测的行为。[2]100目的理性的网络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网络抄袭行为、网络黑客行为、网络贷款和网络欺诈等行为。大学生网络抄袭行为如果不加以制止,则会使大学生惰于思考,造成他们的学业水平难以达标,学术研究能力、思想素质下降,甚至让他们觉得网络侵权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严重的会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任意的网络抄袭会侵犯原作者的知识产权,侵害他人利益。同时大学生网络抄袭之风的盛行也会影响到整个网络环境的风气,造成学术腐败和各种信息、资源的任意传播。网络黑客行为仍然是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一种表现。大学生通过黑客行为入侵他人电脑,盗取他人信息,破坏正常的网络秩序,对社会的安定造成危害,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网络贷款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失范行为,校园中的网贷广告冲击着大学生的生活,不仅会改变学生的消费观念而造成铺张浪费,甚至会危及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尤其是女大学生进行裸贷,不仅泄露了自己的各种信息,同时还给不法分子提供了违法犯罪的机会,最终使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网络刷单成为很多大学生兼职赚取生活费的一种方式,但网购诚信的缺失很容易带来大学生的网络欺诈行为。

(二)价值理性的网络失范行为

价值合理的行为,把价值放在第一位,为了某种信念或行动者自认为值得去做的事情,不考虑最终目的的行为。[3]100价值理性行为表现为对纯粹行为本身的绝对价值所持的自觉信仰。大学生价值理性的网络失范行为包括浏览色情信息和网络诚信缺失。浏览色情网页会使大学生的思想受到毒害,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大学生堕落在不良信息中,难以自拔。同时,大学生过分关注色情文化也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虽然绝大多数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具有自我信息保护意识,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是否要向网友提供自己的真实信息,但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存在着诚信缺失问题。

(三)情感性的网络失范行为

情感的行为,直接由感情或情绪产生的行为。[4]100情感行动就是人们开展社会行动时,把喜、怒、哀、乐等感情和情绪作为自己行动的主要根据。情感性的网络失范行为包括沉迷网络交往、网络暴力攻击和网络色情行为。学生通过QQ、微信等进行交流,大学生对网络交往的依赖逐渐代替面对面的交流。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交往,寻找情感的寄托,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导致同学间关系的疏远,还会给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由于网络匿名性的特点,使部分大学生在遇到人际关系矛盾时,会选择在网络中对他人进行蓄意攻击,大学生就会在网络中匿名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或者攻击他人,当其他人看到与自己相关的这类信息时也会加入其中,双方就会互相进行言语攻击,对网络语言环境产生恶劣影响。网络色情行为不仅会侵蚀大学生的健康思想,还会使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同时还会给社会风气带来不良影响。

(四)传统的网络失范行为

传统的行为,是由习惯和传统的思维方式所产生的行为。[5]100它决定于根深蒂固的习惯,将已经成为大学生习惯性的网络行为并且违反了一定道德和规范的行为划分为传统的网络失范行为。传统的网络失范行为包括沉迷网络游戏和网络语言不文明。研究指出:根据补偿理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者将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手段去补偿或应对日常生活和学校学习中在自尊、统一性和人际关系方面的缺失。[6]沉迷网络游戏会使大学生意志消沉,无心学业;在网络游戏组队的过程中会造成人际方面的矛盾,有些大学生利用生活费充值买装备以提升游戏战斗力,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大学生网络语言不文明情况也比较严重,特别是男生曾有过网络语言不文明行为的经历比女生多。

二、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成因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成因包括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运用社会学理论从高校环境、家庭教育、网络环境以及国家法律等方面分析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客观成因,从大学生身心发展、道德观念、意志力以及自身需要的角度探析其主观成因。

(一)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客观成因

1.校园环境管理不到位。环境互动理论认为,环境参与者的主体要在环境要素参与下完成环境选择和环境适应过程。人在社会中为了适应他们所生活的群体,其社会行为绝大多数都会受到伙伴群体的影响,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同样也会受到周围群体的影响。高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高校的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大学生为了融入集体,就会主动适应周围的人群,效仿他们的行为习惯,而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高低以及上网习惯与高校的校园环境紧密相关。

2.网络环境的诱使。文化传播理论是用文化的影响、传播来解释各种行为与产生这种行为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联系。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产生与一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是有联系的,由于网络本身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和匿名性等特点,人们不会把网络看成真实的生活,也不会按照现实的道德规范去要求自己。人们在网络中用匿名的方式实施各种行为,抱着侥幸心理在网络中攻击别人、散播谣言或传播一些不良信息,这就造成了网络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混乱。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各种信息、文化肆意传播,会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影响,驱使大学生产生各种网络失范行为。

3.国家法律监管的不足。社会控制理论认为,人的所有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进行,这种社会关系就是社会秩序的表现,它能够把单个的人联系和组织在一起,并统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人的一切社会活动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7]248只有制定明确的惩治网络失范行为的法律或政策,明确规范网络秩序,统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才能约束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当前我国政府对网络环境监管力度不足,使网络中的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也会随之增加。

(二)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主观成因

1.大学生身心发展不均衡。首先,大学生心理上处于半成熟状态。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大学生处于“获得亲密感和克服孤独感”阶段。大学生为了获得亲密感就会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而网络是一个很好的与他人交流的手段,很多大学生会沉迷于网络交友。其次,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是由一些特定心理造成。如宣泄心理和破坏心理也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原因。[8]大学生心理不够成熟,面对挫折时不能及时疏通自己的情绪,就可能产生厌世等一些消极心理,进而通过网络进行宣泄或破坏。再次,大学生的好奇心较重。好奇心会驱使人去尝试一些新鲜事物,很多不法分子抓住大学生的好奇心理,诱导他们去实施网络色情直播、网贷和刷单等新兴网络失范行为。

2.大学生道德观念尚未成型,意志较为薄弱。大学生群体虽然受过较高的文化教育,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但大学生的道德观念还未达到成熟状态,道德标准比较模糊;在面对明显的是非对错时能够明确地做出判断,而面对细微的是非对错时可能会迷失自己而做出网络失范行为。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容易因外界的诱惑而动摇自己,缺乏较强的自制力,受利益、诱惑的驱使而产生网络失范行为。

3.大学生生理与社会需求的驱动。日本学者南博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生理需求包括基本生理需求和次级生理需求,社会需求包括基本社会需求和次级社会需求。其中,次级生理需求包括性欲,次级社会需求包括攻击性、好战性。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他们自身有一定的生理需求,部分大学生为了满足自身的次级生理需求而浏览色情信息甚至通过网络发生色情行为。还有很多大学生喜欢利用网络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情绪,当他们在网络中与他人起冲突或者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而主动地侵犯他人,获得自我防御。

三、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治理策略

(一)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加强网络监管

首先,制定相关法律,约束网络失范行为。网络社会是一个“自由空间”,它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能力”的舞台。但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自由,自由必须受到相应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和保护,否则自由将会逐渐走向其对立面。[9]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利用法律的强制力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同时让整治网络失范行为有法可依。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依据我国的实际,针对有不同网络失范行为的大学生制定相应的法律体系,以规范和约束其网络失范行为。其次,建立监管制度,加强网络资源管理。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监管制度,对网络服务者和网络运营商发布的各种信息进行检查、监督,割断各种不良信息的传播源头和途径。设立专门管理和监督网络运营的部门,设置专职人员监管网络,通过政策监管制度,对网络运营商进行监督,并依据相关法律,严厉打击有不法行为的网站,对其进行根治。通过网络实名制、IP地址定位等方式对网民的网络行为进行监管,让网民意识到网络也是真实的社会。再次,宣传文明上网理念,营造文明网络社会。建立思想教育网站,通过强制方式让网民定期接受网络道德教育,让他们有文明上网的意识。如设立“网络安全日”,向网民进行宣传教育,增加网民的网络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网络社会。

(二)网络服务机构加强技术研发,净化网络环境

首先,加强技术研发,减少网络安全漏洞。网络运营商以及网络服务机构应加快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通过网络技术检查筛选网络中的各种信息,将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过滤出去,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通过网络技术的协助,防止黑客入侵以及用户信息泄露和被盗,保护用户信息安全。其次,强化自身管理,创设良好网络环境。网络服务机构要加强自身管理,不向网络用户散播不良信息,自觉剔除服务范围内的不良信息,做到文明守法,从源头上断绝不良信息的传播,为大学生创设一个文明的网络环境。网络服务机构也应该在所提供网络服务的范围内,通过小窗口来提醒大学生规范上网。

(三)高校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与校园环境的治理

首先,设置系统的网络道德教育课程。高校应当设置系统的课程,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定期接受网络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形成系统的规范上网观念。如开展有关网络失范行为的活动或讲座,或者在学校中开设宣传栏等,让学生主动了解相关知识,认识到网络失范行为的危害,敲响他们思想上的警钟。此外,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充实和发展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其育人功能得到了全国高校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和积极响应。[10]所以,高校有必要利用校园文化活动来引导学生规范网络失范行为。其次,加强对校园环境的治理与监管。由于高校开放性的特点,一些不法分子、网络借贷广告等因素会诱使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上当受骗。高校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还应该整治校园环境,加强对校外人士进入校园的监管,扫除校园中的不良信息,为大学生成长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校园环境。

(四)家庭强化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教育

道德教育不同于知识教育,普通的知识教育可以进行课堂灌输,具有强制教育的特征,但道德教育是对人的内心进行的情感教育,要想达到教育的效果,最好采取能使心灵发生碰撞、产生情感共鸣的教育方法。[11]在家庭教育中,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灵的碰撞,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的网络道德教育。首先,家长要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素养,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网络失范行为并给予及时矫正,避免孩子为了发泄自身的不良情绪而产生网络失范行为。

(五)大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观念和自律能力

首先,大学生要提高道德观念,培养道德情感。作为大学生要约束自己的网络失范行为,必须做到提高自身的网络思想道德素养,多学习一些网络道德知识,增强自身道德观念,能够明辨各种网络失范行为。大学生仅仅有网络道德知识是不够的,要把网络道德知识转化成网络道德行为还需要利用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联接道德行为和道德认识的纽带和桥梁,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的基点,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则具有指向、驱动和固化等作用。[12]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了解相关的网络道德规范以及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在进行网络行为时要保持自己的良知与情感。其次,大学生要加强自律能力,提高网络失范行为的自控能力。马克思曾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13]119加强大学生的自律能力是将他们所学习的网络道德知识转化为网络规范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往往在独处的时候才最容易犯错,所以加强大学生的自律能力,提高他们网络失范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减少和杜绝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根本所在。

猜你喜欢
道德大学生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有必要制定从政道德法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