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家娜,朱莉莉
(1.沈阳师范大学 团委,辽宁 沈阳 110034;2.沈阳师范大学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共青团应当高度重视网上工作,全体共青团员都要发挥积极作用,争当‘中国好网民’。”[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高校共青团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团结带领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使命。因此,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必须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思想引领作用,而充分发挥共青团思想引领作用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网上共青团”建设,利用网络实现共青团一流的思想引领价值。
“网上共青团”,顾名思义,就是要将共青团的工作和互联网紧密结合,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工作战略理念和整体格局。主要内容有:第一,共青团工作要覆盖互联网,要加强网络世界的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建设。我国青少年特别是青年学生几乎全部上网,青年在哪里,团的建设和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尤其是网络世界纷繁复杂,共青团更要拥有网络世界的话语权,及时为分辨能力不强的青少年指明正确方向。第二,要将互联网作为共青团建设的手段和工具加以运用,实现共青团组织建设和工作开展的网络化。例如,完善“智慧团建”,提升新媒体运用能力和水平,打造新媒体阵地集群等。整合各方资源,加强共青团体系的工作联动和实效性。而所谓思想引领,就是共青团通过组织形式、活动载体和“网上共青团”等多种途径,对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促进团员青年树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把团员青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通过互联网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受各种良莠不齐的内容影响,多元化明显。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加强高校共青团的思想引领工作建设,尤其是“网上共青团”的思想引领。通过“网上共青团”思想引领建设,帮助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帮助他们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因此,加强高校“网上共青团”思想引领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当代大学生受国际上各种思潮的影响,需要高校“网上共青团”及时对其进行思想引领,树立坚定的政治意识。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形势风云变化,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与冲击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各类不良思潮逐步渗透腐蚀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摇了部分青年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他们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多元、务实、自我,功利性取向明显;道德选择困惑;媒体素质欠佳。他们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不强,在看待复杂社会问题时容易极端化、片面化、感性化,进而产生不正确的思想,引发错误的行为。这就需要高校共青团充分发挥思想引领的基本职能,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引导青年听党的话、跟党走。
第二,当代大学生受不同价值取向的影响,需要高校“网上共青团”及时对其进行思想引领,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青年学生思想活跃,勇于创新,善于接受新事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类社会问题慢慢延伸进校园,在青年学生群体中滋生,使有些青年学生呈现出功利、拜金、现实等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这对于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必须了解团员青年在这个时期的思想、行动特点,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共青团应时刻把握青年学生的新变化,走思想引领工作的新路线,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互联网新媒体迅猛发展,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也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共青团工作模式,高校共青团需要通过互联网进行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共青团的思想引领工作提供了最现代化的工作载体和平台。新媒体跨时空的信息传播方式,为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及时的、双向的、无障碍的信息传递平台[2]。青年学生更倾向用新媒体的方式去接受和传递信息,这也大大提升了共青团工作的效率。但与此同时,新媒体给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网络负能量和网络暴力现象时有发生,低俗文化和恶意信息等无时无刻不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成长发展。因此,如何主动占领新媒体工作阵地,引导青年学生选择健康向上的网络产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共青团面对的重大课题。
高校“网上共青团”思想引领,具有极强的现实可行性和针对性,这是由“网上共青团”的显著特点决定的。“网上共青团”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网上共青团”具有极强的便捷性。高校共青团可以通过互联网建立工作网、联系网和服务网,便利地将网络覆盖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各个环节,密切同高校大学生的联系,提高工作效率。大学生也可以通过“网上共青团”便捷地获取共青团的服务信息,进而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共青团的思想引领,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网上共青团”具有极强的实时性。高校共青团可以通过及时的网络发声,让广大青年学子实时接收到正确的思想观点和立场;高校共青团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了解广大青年学子的思想动态以及对热点事件持有的观点态度,进而可以有的放矢地及时做好广大青年学子的思想引导工作,以防不良思想趁机侵蚀青年大学生。
第三,“网上共青团”具有无限性。互联网可以存储和处理海量数据,互联网的这一本质和性质决定了它具有无限性,这为“网上共青团”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网络空间。我国有九千万左右的共青团员,与传统的共青团组织管理方式相比,网上管理共青团员更为便利和有效,并且安全。“智慧团建”正是利用了互联网的无限性和便捷性,将海量的共青团员数据录入互联网,实现基础团务、团员管理和团的信息统计网络化,不断实现对共青团员的线上组织建设和管理。
第四,“网上共青团”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这也是建立“网上共青团”最重要的原因和价值所在。互联网的交互性是指,在网络传播中,受者能够通过多种输入输出方式与系统或者其他受者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直接双向交流的特性。从传播的基本模式来看,它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传者发出讯息,并通过受者的反馈来确认传播的效果;而受者不但接收讯息,而且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相应的反馈。高校“网上共青团”的交互性体现在,高校共青团在网络上发布思想引领的内容,通过大学生的观看数量和反映来确认思想引领的效果;而大学生接收思想引领的内容之后,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官体验对内容作出相应的反馈。这样一来,高校共青团可以更加直观、便捷、快速地了解大学生们的态度,并及时调整接下来的引领内容以达到更好的引领效果。
高校建设“网上共青团”必须做到有的放矢,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精神需求,围绕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制作思想引领内容。精神文化需求,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进行社会行为规范、价值判断和建构思维模式的观念形式、意识要素,以及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希望获得精神文化成果的需要[3]。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其精神需求呈现出时代特点和多样化的分布。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主要有:
首先,当代大学生具有理想需求。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他们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爱国热情高涨,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对未来充满希冀。但他们同时会受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交叉影响,存在不同的价值认同,这些价值观里,有的正确,有的错误。他们有政治理想但并不坚定,经常会因为受到挫折或者找不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路径而感到迷茫和无助,甚至产生抑郁、焦虑的情绪;他们有入党意愿,渴望积极,但是功利心较强,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够端正,为了便于就业或各种功利的目的而入党,入党前后判若两人,有的甚至忘记党员身份,不积极参与党内组织生活,在同学中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们有人生追求,但对自己的现实状况没有清晰的认知,又不肯踏实努力地提升自己,有时会不切合实际、眼高手低。
其次,当代大学生具有道德需求。大学生的道德水平相对处于一个较高的层次,他们认同中国优秀传统的道德标准,吸收学习世界上先进的道德思想,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他们会谴责社会不良行为,在网络上为弱势群体、受害者鸣不平,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但是,面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道德现象、形形色色的道德评价标准和众说纷纭的道德评判,许多青年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表现出自律性不够强、盲目听从他人道德意见、网络表达语言过于偏激等现象。这说明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还不深,道德行为方面也存在偏差,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存在脱节现象等[4]。这些现象的存在证明青年大学生具有较强的道德需求,需要高校通过“网上共青团”对其进行思想引领,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再次,当代大学生具有求知需求。知识是人类成长进步的阶梯。在现代教育体制下,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家长对教育的重视,使得大部分青年学生从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学习能力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有较强的求知欲。但随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融合,一些问题逐步显现,部分学生更在乎学习的速成实用,而并非专业素养的养成,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远,缺乏学习主动性,进而产生了“死读书”“假学习好”“纸上谈兵”的现象。高等教育是为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高校共青团是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供给侧,推动思想引领供给侧改革,加强“网上共青团”建设,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服务是一种满足青年大学生求知需求的必由之路。
最后,当代大学生具有情感需求。当今的青年学生大都处于家庭关爱的中心,习惯于沉浸在家庭给予的优越感中,步入大学后脱离开原有安逸的环境开启独立生活模式,便进入“心理性断乳”的人格再构期。面对新生活带来的多方面压力,情感需求是开展新的学习、生活的精神基础,他们有爱情、友情、被尊重、被认同、归属感等需要,渴望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关爱。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惯性使他们过于自尊、敏感、脆弱,难以处理好与别人交往中产生的摩擦,尤其在频繁的寝室人际交往中,以至于经常会感觉自己受到伤害,难以自我调整。他们有时过于盲目,部分学生会因为内心空虚或盲目从众甚至为了面子等而去恋爱。还有一些学生通过网络的虚拟世界交朋友以满足内心的慰藉。较高年级的大学生由于面临工作、考研、出国留学等各种毕业压力,而所学不能很好地满足与对接所需,导致内心焦虑、严重者甚至患上抑郁症,严重影响青年大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各类情感需求问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逐年增多的重要诱因之一。加快“网上共青团”建设,及时掌握青年学生的思想波动,对于及时有效地帮助青年学生处理情感问题、满足青年大学生情感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校“网上共青团”思想引领,具有及时性、便捷性、无限性和交互性等优良特性,使青年学生在网上获取信息、表达观点、互动交流更自由、便捷,这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可以无限延伸的学习、社交平台,也得到青年学生的喜爱。《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大力实施“网上共青团”工程,形成“互联网+共青团”格局,实现团网深度融合、团青充分互动、线上线下一体运行。基于对高校青年大学生四个维度的精神需求的深入分析,高校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需要切实加强。通过完善高校“网上共青团”功能,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助力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一,要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完善新媒体运维团队。目前,各高校均有自己的共青团新媒体运行工作队伍,人员配备多以兼职学生干部为主。学生作为共青团新媒体工作人员,技术上相对较为娴熟,但是在新媒体作品的内容输出质量上有明显的不足。这是由于有的学生对共青团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有些学生思想水平参差不齐,输出的内容难以满足广大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也就难以达到高校“网上共青团”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目的。且新媒体工作需要耗时耗力,作为学生,团队人员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新媒体工作中去,致使“网上共青团”无法严格按照新媒体的运行制度去操作。各高校需要通过组建一支专兼结合、梯队明显、分工明确的新媒体运维队伍为基础,以科学的新媒体运维制度为手段,以完善的管理机制为保障,积极推进“网上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快速发展。
第二,要切换角度,创新形式,增强“网上共青团”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团的各级组织要零距离联系服务青年,就必须了解青年学生追求时尚、乐于尝新、善于把握时代脉搏等心理特点,关注青年学生的网络舆情,关注青年学生的表达方式,进而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网上共青团”的建设,要牢牢把握青年学生的方位,及时了解青年学生的所思所想,从青年人的视角出发去开展“线上”思想引领工作,用青年人喜欢的接受方式、表达方式增强“网上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各级团干部也应该多通过网络与青年学生进行对话,用自身的语言表达对大学生进行无形且暖心的思想引领。高校共青团应抢占当代青年学生关注度较高的小视频、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通过合理的运用和表达使之成为“网上共青团”思想引领的阵地。各高校应凭借现有资源借力而行,让“网上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第三,要结合热点,关注纪念日,加强教育的强渗透力。《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利用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公祭仪式等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青年学生善于把握各类时间节点去表达观点,高校“网上共青团”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好各个时间节点和社会热点事件去开展网上思想引领工作,用专业、风趣、暖心的视角给予青年学生正确的引导,将枯燥的传统教育内容与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相融合,例如通过“五四”青年节、国庆节、“九·一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一二·九”纪念日等提升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明星逃税”“高铁霸坐”等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从而提升“线上”思想教育的强渗透力。
第四,要提升互动性,强化服务性,让青年学生有归属感。共青团与青年互动、为青年服务,是实现共青团引领作用的基础。要提升思想引领工作的实效,就必须真正走近青年大学生的生活、贴近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在青年大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口碑。这就需要高校“网上共青团”建设更加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人性化,切实以青年为根本,一切从青年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实际需求出发,增强共青团组织自身的魅力。如增强“网上共青团”各个网络平台的互动功能,让青年大学生的心声得到倾听,让青年大学生的诉求得到解答,让青年大学生的独白得到回应。在举办各种活动中体现共青团的服务功能,实现青年大学生与团组织的零距离接触,让青年大学生真正体会到共青团的归属感,并积极主动地向团组织和党组织靠拢。
第五,要深入挖掘,精心培养,塑造共青团“青年意见领袖”。“青年意见领袖”具有言传身教、信任度高、示范性强等优势,是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有力抓手。要通过打造青年大学生自己的正能量“网红”,引领青年健康成长。邀请优秀的在校生、校友、名人大使等以青年的名义发声,通过“青年意见领袖”集结青年大学生的见地和主张,经过判别后传播共青团的声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全校范围内重点推荐和广泛选举产生学校的青年学生榜样,精选青年学生榜样的典型事迹,组织青年学生榜样在各基层单位展开巡讲,充分树立青年学生榜样,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思想成长。高校共青团应该与“青年意见领袖”座谈,充分了解青年大学生的心声和需求,有的放矢地解决青年学生的困惑,提升高校共青团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之中,以应对网络虚拟与现实转换所带来的挑战[5]。
第六,要集聚优势资源,提升青年品位,打造共青团“线上”文化产品。在“娱乐至上”的年代,青年学生的关注度多集中在小鲜肉、综艺节目、网络剧和娱乐新闻上,明星光环高于科学泰斗,国家的脊梁反而被大众忽视。此种情况下,共青团要实现在网络阵地上对青年的引领,就必须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网络文化,形成高质量的网络文化产品,通过精心打造的精品文化的渗透力,提升青年学生的品位和判断能力,削弱娱乐关注度,弘扬具有民族底蕴的工匠精神,塑造真正的大国“偶像”。就高校而言,要在前期网络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网络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团队建设,发挥大学的学科优势,在中文、美术、艺术设计、软件、信息工程等学科凝聚一批网络文化建设优秀青年,结合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工作特点,从青年实际出发,分主题、分系列地生产网络文化产品,形成一系列具有学校特色的网络文化产品,以此引领青年学生的思想进步[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