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2019-02-21 03:35王东红郭苗苗
关键词:领导权思潮错误

王东红,郭苗苗

(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多次讲话中都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特别是在2018年8月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1]。近年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纷繁复杂,各种思想和观点迭起,致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受到冲击和挑战。而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和特殊战线,厘清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意义,分析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就成为一个重要论题。

一、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意义

领导权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当中有着非常丰富的领导权思想,但是直接提出“领导权”这一概念的是列宁。他在《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一书中指出,“不要把革命中的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2]。这里所说的“领导权”是一种政治领导权,即无产阶级政党通过建立阶级联盟以夺取政权,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此后,葛兰西进一步扩充了领导权的论域,他在《狱中札记》中提出:“一个社会集团的领导权地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即‘统治’和‘智识与道德的领导权’。”[3]葛兰西使领导权的概念超出了政治范畴,成为包括政治领导权、文化领导权在内的统一体。“意识形态领导权”这一概念最先是由葛兰西提出来的,他认为“意识形态领导权”即“文化霸权”,表现为被统治阶级“积极的同意”。在《狱中札记》和《狱中书简》中,他从客体即被统治阶级的角度来阐释意识形态领导权,认为统治阶级的领导权是被统治阶级所赋予的,统治阶级之所以能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因为被统治阶级“同意”统治阶级的领导,“接受、认可并支持”统治阶级的主张。当下,我们所讨论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主要指的是特定的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对人们的认知和实践产生影响,并得到人们认同和践行的权利。而本文所谓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指高校在教学、科研、育人、服务社会等各项工作中,自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全体师生的政治思想、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观念以及法治理念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渗透和影响。

为此,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第一,可以培养具有“四个自信”的时代新人。当下,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交流交锋日益频繁,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高校肩负着生产知识和思想、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能否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将直接决定其办学性质和实质,决定其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阵地,只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才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够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才能培养出新时代的时代新人。第二,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做任何工作都要讲方法、抓重点,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同样也要讲方法、抓重点,这个方法就是唯物辩证法的“重点论”,这个重点就是高校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高校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集聚地,在这里,既有承担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也有少数传播西方错误思潮和观点的“大V”和“大咖”;在这里,既可以系统地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有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不断侵入和渗透;在这里,更多的是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渐成熟而没有完全成熟的青年学生,他们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永续发展。所以,只有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才能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第三,确保校园稳定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校园是国内外敌对势力竞相渗透的主阵地,他们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向校园传播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思想潮流和价值观念,试图摧毁青年学生尚未完全形成的价值观,削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甚至意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这严重破坏了校园的稳定,威胁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因此,面对如此严峻复杂的局势,高校只有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才能够有效抵御和防范各种形式错误社会思潮的渗透活动,才能维持校园稳定,进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面临的挑战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态势,这种变化波及高校,再加上高校本身就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致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

(一)直接挑战:国内外错误思潮,弱化师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国内外敌对势力从来都没有停止对我国的“和平演变”活动,利用各种错误思潮就是其手段之一。根据人民论坛网连续八年(2010—2017年)对中外主要社会思潮的跟踪调查,发现民粹主义、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新左派等社会思潮对我国影响较大[4]。其中,一些错误思潮公然反对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并极力鼓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高校是社会思潮的晴雨表,是敌对势力竞相渗透的重要领域,这些错误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师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青年学生是高校的主体,而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向成熟的关键期,培养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坚定信仰是高校的主要任务,但是各种错误思潮有意干扰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甚至故意歪曲抹黑社会主义制度,影响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知和认同,动摇他们尚未完全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有个别教师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对西方社会思潮主观上认同,行动上不仅不抵制,甚至鼓噪,弱化了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二)管理挑战: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降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力

自中共中央办公厅2015年10月印发《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以来,高校紧跟党和政府意识形态工作的步伐,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部分环节尚不完善、存有疏漏,降低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力,这从各级党委巡视组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专项巡视中就略见一斑。具体表现为:第一,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部分高校在对待意识形态工作方面表现出知行不一的现象,即“说起来重要”,但在实际落实上却“做起来次要”,只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甚至“忙起来不要”。第二,管理方法不艺术。在全球化格局下,不同思想交流交锋导致的碰撞和意识形态斗争在所难免,一些高校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往往采用简单粗暴的批判或删除的办法,直接规避负面信息,试图通过简单的删除息事宁人,殊不知这不仅无法凝聚广大师生的思想认同,还会适得其反,引起广大师生对高校处理方式背后的动机产生怀疑,对高校党委产生不信任,造成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和领导权旁落。第三,创新意识不足。部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理念陈旧,往往画地为牢、墨守成规,认为意识形态工作就要通过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灌输完成,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意识形态工作实效性不强。

(三)能力挑战:师生意识形态能力不足,影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力

在谈及教育战线意识形态工作时,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经指出,就教育战线来说,意识形态工作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核心工作,解决教育战线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不仅要从全局上把握、从政治上把握、从变化上把握,还要从能力上把握[5]。所谓从能力上把握,是指要提高师生的意识形态能力,包括师生的意识形态认识省察能力、甄别选择能力、内化自省能力、自我践行能力以及传播维护能力。当前,部分高校师生存在着意识形态能力不足的现象,例如:部分师生意识形态认识省察能力不足,表现为在党和国家相关的政治观念方面,对于公有制与私有制、民主集中制与议会制等概念范畴认识模糊;部分师生意识形态甄别选择能力不足,不能准确分辨出一些社会思潮中夹杂着的错误观点;部分师生意识形态内化自省能力不足,不能在受到错误意识形态误导后及时反思并加以改正,等等。简言之,由于部分高校师生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自身知识素养不够深厚,理性思维尚未完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尚未形成,往往无法认清事件背后所隐藏的真实目的,甚至误入别有用心之人的圈套,接受错误的价值观念,增加高校引领广大师生思想观念的难度,影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力。

(四)现实挑战:经济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动摇师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力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一些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在逐渐积累,如果不能及时消除负面影响、化解矛盾,必然会冲击社会的稳定,动摇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改变,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6]。这一重大判断突出了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发展和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既包括发展质量不高和效益不高,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等问题,也包括精准扶贫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贫富两极分化依然严重等问题。特别是在民生领域,诸如“买房难”“看病难”“就业难”等问题是萦绕在普通民众心头的“三座大山”,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必然降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削弱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任感。高校师生是最具敏感性和洞察力的群体,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自然会影响自身的价值判断。大学生“就业难”是整个社会就业问题的缩影,也是经济转型期社会矛盾的连带反应。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屡遭碰壁的情况下,难免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不信任,甚至怀疑其正确性,再加上西方敌对势力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刻意美化,难免会动摇师生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力。

(五)特殊挑战:复杂的意识形态工作环境,挑战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引领力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其复杂的环境给高校引领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特殊的挑战。第一,高校是思想文化传播和创造的主阵地,自然也是各种敌对势力竞相渗透争夺的主战场。第二,高校是新型传播手段运用最频繁、新资讯获取最快捷的场所,纷繁复杂的信息充斥着校园。第三,高校师生文化程度普遍较高,思维活跃,适应性强,更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如此复杂的环境为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提供了便利,他们或通过影视文化、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等极力宣扬、美化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或通过校园网站、讲座论坛、微信微博甚至课堂输出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价值观念,或利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催生的个人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学生的价值观,腐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撑,导致部分大学生对西方文化产生盲目崇拜,弱化对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造成价值观偏离和价值行为失范,这就形成了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引领力的严重挑战。

(六)时代挑战:互联网的快速高效运用,影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控制力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02亿,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到27.9%[7]。青年人是互联网的主体,而青年中有42.7%受过高等教育[8]。足见,互联网是高校重要的活动场域。这一虚拟场域与高校校园、课堂等物理场域相比,更具自由性、开放性、平等性、高速性等特点。这一方面有利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但另一方面也成了各种社会思潮的集散地,给不良社会思潮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增加了高校管控意识形态工作的难度。

三、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举措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必须澄清认识、强化管理、提升能力、完善教育、加强监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一)澄清认识,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对高校的渗透

当下,中国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的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向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处于主导地位。但是,仍存在许多不和谐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则主要源于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和渗透。因此,高校若要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就必须澄清认识,及时准确地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辨析和引领,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严防错误思想价值观念对高校的渗透。目前,在高校中产生较大影响的错误社会思潮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论等。新自由主义思潮,在经济理论上主张全面私有化和市场化,否定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在政治思想上将法西斯主义、斯大林主义或者共产主义混为一谈,一并作为“极权主义”加以强烈反对,全面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通过贬损和否定革命、否定我国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一切伟大成就以及丑化共产党的领袖和英雄人物的形式,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虽然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但它却依然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是被称为“充当资本主义的护士”的社会改良主义。高校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错误思潮的危害,必须旗帜鲜明地澄清错误观点,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任何形式的渗透。

(二)强化管理,落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高校党委必须反思过去,面向未来,在纠正以往错误观念和改进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强化管理,深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第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意识。高校党委必须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要充分认识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厘清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关系,做到主次有序,有的放矢,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党委第一责任人应发挥“火车头”作用,时刻关注校园内外的舆论动向和师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潜伏或渗透于校园和师生头脑之中的错误思想观念并加以引导。对事关意识形态的重大问题要敢于亮剑发声,带头反对和批判错误思潮和观点。第二,改进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效率。高校党委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更新意识形态工作理念,将意识形态工作融入教书育人、文化传承、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这四大任务之中,而不是单打独斗。同时,全面发力,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各个方面的贯彻和落实。

(三)提升能力,增强高校师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

提升师生意识形态能力,有利于增强师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第一,提升师生意识形态认识省察能力。高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提升师生分辨错误思想观念的能力。要引导师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要引导高校师生解决现实问题,做到举一反三,提升意识形态省察能力,自觉抵制错误思想的渗透。第二,提升师生意识形态甄别选择能力。高校师生要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待问题,提高自身的政治思维能力,即遇事进行意识形态考量,甄别错误思想观念,防止颠覆性错误发生。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面看来是个经济问题,实际上却隐含着意识形态问题,要防止别有用心之人将其与西方的供给学派混为一谈,趁机宣扬新自由主义,混淆视听。第三,提升师生意识形态内化自省能力。高校师生要重视思想观念领域的问题,在遇到新思想、新观点之时,要自觉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行对照,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要勇于接受新事物,又不盲目“跟风”,不断增强理论思维能力。第四,提升师生意识形态自我践行能力。高校师生还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认识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坚决拥护和执行,对于错误思想观念,要坚决抵制。第五,提升师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能力。作为全社会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高校师生有责任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维护校园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如,高校师生要积极投身到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宣讲之中,积极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不给错误思想以可乘之机,切实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

(四)完善教育,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入人心

俗话说:“种上麦子,杂草就少了”。同理,要想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就必须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入人心。高校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只有不断完善教育,才能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入人心。第一,提高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有好的老师,才能进行好的教育。只有高校教师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成为政治立场坚定、学术素养深厚的传道授业解惑之人,才能培养出能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第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等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坚定广大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是让大学生掌握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本领,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既认识到资本主义在发展中体现出来的经济、科技优势,也要认识到它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既要充分肯定我国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也要客观看待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不断促进大学生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即高校要以意识形态领域问题为导向进行梳理和辨析,让学生明白哪些理论和观点是正确合理、应该始终坚持的,哪些是错误、应该坚决摒弃的。同时,要分析其对错的原因,让学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从而自觉坚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抵制错误思想观念的侵蚀。

(五)加强监督,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各种意识形态争夺的主阵地。因此,高校必须通过加强对校园网站、课堂、讲座论坛以及微博微信等领域进行意识形态监督,以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营造健康清朗高校意识形态天空。第一,加强对校园网站进行意识形态监督。高校要通过制定校园互联网络管理规范,加大管理力度;要严格规定网上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流程,特别要加强对网络信息内容的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置错误信息;要在广大师生和校园网站管理者之中大力宣传国家出台的“账号十条”“微信十条”等互联网信息传播法律法规,引导他们自觉遵规守法。第二,要严防课堂教学的意识形态诱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渠道。一方面,高校要切实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管,明确在课堂上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要予以正面回应并积极引导,而不是避而不谈、不敢谈;另一方面,高校要严肃问责违反课堂教学政治纪律的行为,严防课堂教学环节的意识形态诱导。第三,要守住讲座论坛的意识形态防线。讲座、论坛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窗口,具有涉及面广、影响力大、针对性强的特点。它们在老师和学生、学生与专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与交流的桥梁,是高校进行教育和学术交流乐于采用的方式。但是,国内外敌对势力也通过讲座论坛等方式不间断地对我国高校进行渗透和破坏,严重冲击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讲座论坛的内容、方式,对学校组织的讲座论坛要严格把关,守住讲座论坛的意识形态防线。第四,进行微博、微信意识形态监控。近几年,微博、微信成为广大师生的“新宠”,是他们进行人际交往、获取资讯的首选方式。高校要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的作用,也要加强对微博、微信的意识形态监控,防止错误思想观念借机渗透。要通过与网络运营商、终端制造商及信息安全监管部门的合作,加强对微博、微信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营造绿色健康交流环境。要制定信息过滤系统,严格控制微博、微信发布的内容。要实时监控大学生用于表达观点、交换意见的微博、微信的留言区、讨论区,及时发现问题并正面引导,将一切错误观念扼杀在摇篮里,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猜你喜欢
领导权思潮错误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在错误中成长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责任担当 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论述探析
论领导权结构、企业避税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关系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伊索克拉底《泛希腊集会演说辞》中“领导权问题”矛盾论述出现的原因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