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化学探究学习“三借助”

2019-02-21 02:08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金属化学溶液

朱 莹

(江苏省吴江区松陵第一中学 215200)

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不应该简单地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加强对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促进他们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手段.作为化学教师,我们需要明确以何种方式来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完成教材规定知识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探究学习是一种高效化的学习方式,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有效策略启发学生融入到问题情境中去体验,进而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产生对知识强烈的渴望,推动教学不断走向更高的效率.

一、借助趣味情境,激发探究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需要借助“兴趣”这一关键因素.只有在兴趣的支配下,学生才会更主动地投入到思考和学习中,将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而为了让学生产生兴趣,教师可采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以教学情景来开展课堂.通过营造情感与理智融为一体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帮助学生的学习动力稳中有升,进而在学习中表现得更加主动,实现更为有效的学习效果.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趣味性境的创设是教师应重点采用的教学手段之一,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创设“燃烧条件”一课的情境时,教师可以问促思:“相信每个同学都知道水可以灭火的常识,那它是否也能生火呢?”学生听后积极地展开讨论,而后教师再进行实验演示:准备一杯热水,将一小块白磷放入水中,并在其熔化后用试管罩住它倒立放入水中,发现白磷剧烈燃烧并伴随有白烟产生.学生在观察到这一实验现象后,就会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有了这样的情境铺垫,就可带领学生对其原理进行分析.然后同样以实验的方式进行演示:将准备好的不易吸水的纸进行折叠,做出一个纸袋,然后在四个角上系上绳子悬挂于铁架上,接着在其中倒入适量的水,并放入一颗鸽子蛋,再在底部进行加热.过了不久,学生就会看到纸袋居然能把鸽子蛋煮熟,而不破.

以上案例中,基于趣味性的情境学生会感到非常惊讶,于是就会思考:即使物体是可燃的,也需要有一定的先决条件.这就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形成了矛盾,于是他们的兴趣就得到了有效地激发,进而在有趣的氛围下更有效地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二、借助化学实验,丰富探究体验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化学实验来丰富学生的探究体验,这样,自然就能够促成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1.借助实验现象,丰富探究体验

以往教学以教师单独讲授为主,这种单调的学习模式易于导致学生大脑产生疲劳感,无法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发挥作用,以通过配合的方式来让学生在实践与交流中积极思考,进而更有效地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在积极的状态中实现更为高效的学习.

以教学“有机合成材料”一课为例,教师可利用如下情境展开教学,以吸引学生投入实验.首先,教师把课前准备的带有标签的布料给学生展示,并提问:标签上列出了这块布料的材质,如果没有标签,我们该怎样对其材质进行鉴别呢?学生听后感到很有意思,纷纷各抒己见,有说“观察其光泽度”的,也有说“用燃烧的方法”的,还有说“靠手感”的.最终大家将各自的意见汇总后得出,最好的办法应该是通过燃烧.接下来教师就组织学生展开实验,在小组中对棉线、羊毛线与合成纤维进行燃烧鉴别.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对实验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对各自的燃烧特点进行总结.从而学生通过总结实验就能掌握:以燃烧的方式鉴别羊毛,羊毛会先卷曲,然后发出一股毛发烧焦的气味,待燃尽后就变成了易碎的粉末;以燃烧的方式鉴别锦纶和合成纤维,一开始也会卷曲,只不过燃烧过程比羊毛慢,而且在加热后易于被拉成丝状,燃尽后为不易碎的灰褐色玻璃状物体.

有了实验的辅助,学生就会调动更多的感官进行体验与思考,更有利于实现对化学兴趣的培养.由此也会让学生在其中表现得更加积极,同时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刚容易牢记化学知识与现象.

2.创新改进实验,丰富探究体验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而科学探究也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这对知识的探索和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对于化学,不仅是教学质量和科学素养的保证,更比一般的教学形式更能发挥关键的教学作用.故而实验设计教学应更多地用于课堂中,鼓励学生结合实际进行试验的设计与改进,让他们在实践动手环节发挥自己的创造意识,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对学生而言,既提高了知识的学习效率,同时还实现了对创新意识的发展,课堂效率也有了保证.

以教学“水的净化”为例,初见这一课题,普遍会想到用过滤的方法来去除杂质.但这种物理方法由于速度过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于是教师可引入如下实验:在量筒里倒入浑浊的河水,然后在水的表面放一足够大的棉花团,然后用玻璃棒往下腿,就实现了杂质的去除.通过观察这一实验,学生对过滤也会产生新的见解,推动他们联系生活中利用过滤原理的现象.又如,在教学氧气的知识时,对于氧气的燃烧性质,实验时所采用的硫和磷燃烧后会在空气中形成有毒物质.为了避免这一危害,也可改进实验装置,将二者燃烧后产生的物质以液封的方式密封于相应的装置中,并与NaOH溶液进行反应.这样不仅保证了学生对燃烧现象的观察效果,也避免了有毒物质对教师和学生的危害.

三、借助生成资源,培养探究能力

对于化学教学,课堂生成也是难能可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善于把握这些资源进行探究活动的设计,从而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实验设计和操作,在对其动手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实现交流学习和归纳整理能力的发展,进而实现更为有效的科学探究.

以“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的学习为例,学生在教材实例的学习中明白了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可通过对比实验进行区分:①将需要比较的金属放入不同的试管内,并将稀盐酸或稀硫酸加入其中,滴加时要注意控制量的多少.然后对溶液中反应的情况和气泡产生情况进行对比,得出它们的活动性强弱关系;②在对比两种不同金属时,可在一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内,放入一小块需要对比的金属,然后对其表面进行观察,看是否有物质生成,从而得出其强弱关系.有了这样的实验基础,教师就可组织学生与小组成员一起对镁、锌和铜的活动性强弱进行对比,这就需要学生借助以上生成性课程资源来对实验方案和操作过程进行设计.这样,就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学生学习热情的刺激.每个小组的学生都积极思考,最终大致有六种实验方案.

第一种:准备三支干净的试管,将镁、锌和铜这三种金属各准备两块分别放入试管内,然后滴加稀硫酸或稀盐酸,观察三只试管内的反应程度.

第二种:准备三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各两杯,并对应地在不同溶液中投入其他类别的金属,经过一定的反应时间,用镊子取出金属块观察其表面变化情况.

第三种:准备硫酸铜和硫酸锌各一杯,让后将洁净的镁条放入,待反应后取出观察表面是否有物质生成.然后在硫酸铜溶液里放入一小块锌,同样在一段时间后观察其表面.

第四种:实现准备好氯化镁和硫酸锌溶液,并将洁净的铜丝伸入溶液,待一段时间后观察表面.而后在硫酸锌中放入洁净的镁条,待一段时间后观察表面.

第五种:在事先备好的硫酸锌溶液里放入洁净的镁条和铜片,待一段时间后观察其表面.

第六种:在硫酸铜和氯化镁溶液里放入锌粒,待一段时间后观察其表面.

从这些方案可以看出,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知识水平对鉴别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进行了不同方案的制定.而后教师对实验的注意点进行提醒,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实验,就更容易对金属与酸、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规律进行理解与掌握.

以上案例中,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也发挥了自己的主体性,而且还培养了个人的探究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高效化的.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正确认识化学探究学习的价值功能,并且,要采取有效策略优化学生的化学探究学习.

猜你喜欢
金属化学溶液
象外之象——牛健哲《溶液》短评
从发现金属到制造工具
『溶液』知识全解读
致命金属
解读“溶液”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金属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