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牙防”的故事

2019-02-21 09:01:40文/聪
上海商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宋涛义齿牙齿

文/聪 影

在车子川流不息的肇嘉浜路上,有一间门脸不大、三层高的小洋楼,进进出出的人群络绎不绝,塑料门帘时不时被掀起,碰撞出忙碌的交响,这里就是“徐汇区牙病防治所”,上海人俗称的“徐牙防”。

冬日早八点,挂号人数已满额,电话预约号次排到了次日午后。各诊室、办公室正在忙中有序开展工作:治牙椅上是病人静躺的身影,无影灯下是“白大褂”专注的神情,护理台侧是“粉护裙”辛劳的双手;这厢“兹兹”的钻头磨牙声刚落,那厢“刷刷”的喷枪冲水声又起。一个个在牙缝齿颊精工细作的故事,也由此发生。

坐镇三楼二号包间的,是“徐牙防”的医德医术担当、“上海工匠”钱文昊所长。候诊室不大,两张沙发,一方桌台,一个报刊架,一条窄过道。远道而来的白领小张找到了此间,她有点气喘吁吁,拿着挂号单的手微微发颤。她朝诊室张望了两眼,只见钱医生正在为一名患者填写病历卡,他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请她稍候。言语简洁,语气亲切,那份“赶路”的焦灼顿时不见了,小张在候诊室坐定。

另一张沙发上,头势清爽、穿着考究的王阿姨,正淡定地翻阅着报纸。王阿姨是来复诊的,初诊过程的顺利,增强了她对钱医生的信任。对于未知的复诊结果,她心里是有几分底气的。

送走病人,做好清洁,钱医生把小张请进了诊室。“您好,请躺下,牙齿有什么不舒服的?”“我漱口时经常觉得门牙发酸。”“嗯,把嘴张开,让我看看。”钱医生就着灯光,手执口镜仔细检查。“有蛀牙,中切牙的四个点都蛀了。要补牙哦。”他语气淡然,小张倒是紧张起来,怯怯地问,“补牙不是老年人才做的事吗?我还年轻啊!”钱医生笑了,耐心向她讲述“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道理,最终消解了她的忧虑。

戴上防尘罩和橡胶手套,灵活运用各式工具,钱医生在小张齿间精心打磨装补,还时常提醒护士作清洁辅助。他的防尘罩沾上了粉尘和飞沫,手里的“沉稳”和眼里的“投入”却丝毫未受影响。

“好了。”话音未落,钱医生就为小张递来镜子。见自己的一口牙又白亮起来,小张难掩心中喜悦,连声道谢。“您好,上次诊疗之后,感觉还好吗?”送走小张后,钱医生又笑着将王阿姨请进诊室,顾不上片刻休息……

这就是钱文昊的工作日常,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他非常辛苦。慕名前来寻他治疗的患者,已经排到了几个月以后。为减少患者的等待,他总是提前开诊、延迟下班,差不多每一刻钟就要为一位患者看病治疗。

钱医生曾诊治过两院院士300多人次,得到一致好评。曾有一位知名院士,左下磨牙化脓发炎,牙龈瘘管长年不愈,经人介绍,她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钱医生。没想到才看了两次,瘘管和发炎症状就消失了,根尖阴影也在几个月内消除了,至今情况良好。

更多的时候,他面对的患者还是像小张、王阿姨这样的普通市民,他总能真诚待之,专业疗之,爱心抚之。病人的“急难愁”,他从来都是一管到底:曾有一位徐汇居民,退休后随女儿移居美国。女儿大婚前夕,老人的门牙因发炎须拔除,而美国当地的牙科诊所却没办法及时完成义齿制作。情急之下,老人飞回上海,向“徐牙防”钱文昊求助。问题很快得到解决,老人送来了表扬信和喜糖。

“病人满意的微笑,就是我最高的奖项”,这份初心支撑着钱文昊潜心岗位近20载,积累下近十万例病例经验,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市先进工作者”“市五一劳动奖章”“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近30项荣誉。同时,带领单位在口腔内科、口腔外科等常规门诊外,增设显微根管治疗、微创美学、种植修复等特色专科,斩获荣誉70多项,成为业界一块“金字招牌”。

一楼的口腔技术室,相比对外服务的诊室,要安静许多。但这里工作的重要性,却一点不输门诊。齐耳短发,漂亮眼睛,嘴角微微上扬,手托义齿模型,全神贯注,她是周曼莉,“徐牙防”的工会主席、口腔技术室主任。

手里的这副义齿模型,是为一位高龄老人量身定做的。老人满口牙都掉光了,瘪嘴吃饭说话都不利索,子女把他带到了这里。这样的病例,在周曼莉的从医生涯中并不少见,但她却像第一次遇见一样,全情投入,为老人精心制牙。从定位分析、排牙雕刻、充胶塑形到打磨抛光等前后十几个大步骤,数百项小标准,她每一步都认真对待,步步体现匠心工艺。义齿模型终于完成,托于掌心,如同托着一件艺术品。想到老人戴上义齿后,可以爽朗的笑、畅快的说、愉悦的吃,镶牙前后老人会犹如相差十岁,周曼莉不禁莞尔。

其实,除全口修复之外,她更擅长烤瓷牙美学修复,美是锦上添花的难度活,烤瓷工艺就是对牙体1毫米美学空间的挑战,色彩、形态、功能、健康缺一不可。唇红齿白、口含贝齿,每一位为美而来的患者戴上她做的义齿后,总能嘴角挂起自信的笑容。

26年来,在修复工艺中,周曼莉倾注了知识、技能和审美情趣。在工作最初的10年间,她几乎没有双休日,业余时间非常注重专业学习。求知、积累、专研、实践、改良,这些使她对各类义齿的制作方法越发精通,更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仿真修复技术特色,完成了各类义齿修复10万余例,打造出了口腔工艺的高妙境界。

每一个口腔修复病例的细小工序,步步有标准,道道有窍门。“精准、精美、精致、精湛”的工艺,既体现在美学微创病例中,更表现于疑难病例的制作上。“老龄化”时代将至,她的全口义齿工艺将成为许多无牙老人的福音。

2007年周曼莉升任技术室主任。此后,她将大量时间、精力投注在带领科室成员探索工艺流程革新上,这比独立工作更累更烦。但她不惧挑战,因人制宜,因地制宜,积极营造团结勤奋的科室文化氛围,使整个科室整体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不断得以提升,形成了适合于医院的工作模式,在业界口碑颇佳。

几年间,她主导开展修复正畸、全瓷修复、BPS、微创美学、齿科CAD-CAM制作等新项目,技术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在技能提高的同时,勇于探索医疗模式的改变。她大胆地将技师引至医生身边,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工艺技术支持,增加了医疗体验感,提高了义齿修复的精准度。

凭借出色的能力,周曼莉荣膺新长征突击手、技能状元、高技能人才、市三八红旗手、市十佳医技工作者等称号。2017年,“徐牙防”口腔技术室被授予“上海市职工创新工作室”挂牌,成为上海健康医学院口腔工艺系教育、实习基地。上海健康医学院是本市培养口腔技师的唯一摇篮,她以兼职教师和行业督导员的身份参与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每年完成学校教学任务100余课时,带教实习生数十名,并被聘为上海市口腔修复工艺委员会常务委员,参编“十三五”精品教材《口腔固定修复学》。

深蓝色工作帽,整洁白大褂,钛合金全框眼镜,手持镊子由盘中轻轻夹起一枚牙龈瘤,端详着,思索着,目光中透出睿智与冷静……在“牙周综合科”,姚文鑫刚刚结束一台牙龈瘤手术,他在进行“复盘”。

复盘是姚医生的工作习惯:每次完成一台手术,他都会回顾手术的过程。“倘若再来一次,我会怎样处理?”“哪一步出了问题?哪一步使力不对?”如此种种,他都要在心底问上自己好几遍。

这位患者来院检查时,牙龈瘤已经长到直径近2厘米的样子,且因为炎症的刺激,周围的2颗牙齿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在制定手术方案时,姚医生查阅了很多文献资料。他想尽可能保留患者的牙齿。他坚信牙之于人的重要性,一旦拔掉就是恒久缺失。拔牙,应是万不得已的操作。结合病人情况,他制定了相对保守的手术方案。

这台手术进展得很顺利,患者也表示满意,但是姚文鑫感觉在手术的姿势、方法上还有技术提升的空间。在手法上,他的愿景是:无痛。他坦言,很多病人恐惧治疗牙病,主要源自对疼痛的恐惧。如果从上麻药到做手术,再到后续护理,都是无痛的,患者就诊率会提高很多。

在姚文鑫看来,一名口腔综合科医生,必须综合地考虑患者病情,还要精通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而作为科室主任、一名副主任医师,忙碌之余,他会反复钻研业务,连诊疗时的神情也会花时间去研究,“医生的神情有讲究,对于缓解病人焦虑相当重要。机器在口腔里的声响,本就令人生畏,医生若再冷冰冰的,病人心里就更没底了,会有想逃离的感觉”,而他要给病人的则是一种安全感。

姚文鑫坚信,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有一口好牙的人,生活一定不会太混乱,生活品质一定不会太低。”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也常常将“爱生活爱牙齿”的理念传递给病患。

这不,一个瘦削身材的中年男子摸索着来到“牙病综合科”。“您好,请问姚医生在吗?”“嗯,我就是,请坐。”姚医生起身接待病人。他没有急着给病人进行检查,而是与对方亲切攀谈。让病人感到意外的是,这看似随意的聊天,正是姚医生的施治步骤之一。姚医生下意识去观察对方口腔,三言两语间,对患者的牙病状况已有掌握:“左侧二尖牙装了假牙,有点牙周问题,两颗中切牙是补过的。”姚医生的判断,让患者称奇:这眼力也太好了吧。通过聊天,姚医生了解到,这位病人平素爱喝啤酒,开瓶从不用起瓶器,而是用牙蛮咬。说起“咬瓶盖”这段,病人似乎还有几分得意。

治疗之余,姚医生中肯地告诫病人,牙齿的保护在于平日点滴,“我们开车,半年会去保养一次,开了十年会换掉。牙齿是要用一辈子的,更需要保养。不能图一时豪放,而去消费自己的牙齿!”

见病人面露愧色,姚医生谦和一笑,又补充了一句:人们常说老掉牙,其实并不是老了一定会掉牙。如果从年轻的时候起,就爱惜牙齿,老了,牙齿也会陪着你。

距离“徐牙防”总院不远的东院特需门诊,也是个病人纷至沓来地。口腔种植科的门敞开着,理着平头、长着慈眉的宋涛医生,正亲切地与病人交谈。说着说着,他便示意病人张开嘴,一手执起挂在胸前的放大镜,一手扶着病人脸颊,仔细观察。在这副价值两万多元的德国高倍放大镜下,病人口腔的显微结构显示得非常清晰,半个月前植入的“种植牙”情况良好。

作为“徐牙防”副所长、口腔种植科副主任医师,宋涛每年要植近千颗牙齿。虽然植牙对技术的要求很高,风险也较大,但他以过硬的技术为自己在业内赢得了颇高声誉。许多名人都愿意把一口牙交给他。

“植牙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这是宋涛所信奉的。从上世纪90年代承接“徐牙防”的第一台植牙手术到现在,他最大的体会是,医生的手感来自于“三分天赋,七分磨练”。当植牙数达到100颗、200颗、500颗、1000颗的不同阶段时,他的感悟也是不一样的。而今,他已非常清楚如何控制手术,怎样操作才能拥有完美结局。

眼前的这位病人五官俊俏,术前她总是笑不露齿,因为门齿长得不整齐,她希望通过植牙来弥补遗憾。临上治牙床时,她还有点紧张。宋涛察觉到了她的心慌,笑着请她放松。宋医生有高招,寥寥数语就让病人放松下来了。手术过程平稳顺当。瞧,宋医生白皙修长的手指,娴熟地拿着镊子、手术刀,每一步操作都稳定有力,灵巧且有魔法。没有感觉到什么疼痛,病人竟舒服地睡着了。全部植好后,宋涛拍了拍她:“朋友,起床了。”她悠悠醒转,看到自己一口靓齿且无痛感,赞不绝口。

在宋涛看来,一颗牙齿应该植在什么位置,如何保证牙龈和牙冠的美观系数、舒适程度,在真正植入的那一刹,都要控制好。植入的位置,前后左右相差不能超过0.5毫米。如果误差过大,术后调整会非常困难,后期修复也会有很大妨碍。

宋涛的这双手很全面,补牙、拔牙、种植牙、颌面外科都能做。他带教学生时,常会买上几斤小核桃,让学生夹开,用镊子将核桃肉一小块一小块钳出来。他说,这样做,可以把手指上精准的力度练出来。闲暇,他是一个爱摆弄器物的人,迷恋机械,常把自己的手机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还会心血来潮自己修自行车、摩托车,手艺堪比专业修理工。

有人说,牙科器械是冰冷的,宋涛却觉得它们特别有温度,一切缘于他成长的环境。他的母亲曾是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科医生,家中总有一些补牙的补针、磨牙的转针。这些器械,便是他幼时的玩具。后又师承瑞金医院王培喆教授学拔牙,经年累月的勤学苦练,使他在拔牙姿势和手法上,与王教授一脉相承。

虽然宋医生很有亲和力,但身边人却有点“怕”他,因为他能在五步之内感觉到他们的牙病和隐疾。他曾与科室同事打赌说,病人一进门,他差不多就能猜到来者患了何种牙病。屡屡试验,屡屡猜中,一时传为美谈。但对于此,宋涛还是谦逊的,他说,同行中比自己优秀的医生有很多,他们是高远的山峰,他则是一个仰望者。

钱文昊、周曼莉、宋涛、姚文鑫,他们是“徐牙防”医护团队的代表。在这支拥有190余人的队伍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如他们这般,平凡又闪亮,温暖又大气。冬日的傍晚,街灯一盏一盏苏醒,肇嘉浜路依旧车水马龙,临街的这座小洋楼和不远处的东院,依旧人来人往。螺蛳壳里做道场,“徐牙防”里故事多,每天都在更新,讲也讲不完。

猜你喜欢
宋涛义齿牙齿
老公得了恐惧症
故事林(2017年17期)2017-09-12 18:10:16
可怜的牙齿
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如何保护牙齿?
三种精密附着体在活动义齿中的临床应用
赛事都在哪儿
越玩越野(2015年6期)2015-12-15 01:51:53
爱护牙齿要注意的事
活动义齿与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修复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老年人活动义齿及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
怎么保护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