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的困境与对策

2019-02-20 04:37刘筱彤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困境与对策双一流

刘筱彤

摘 要: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习总书记在许多重要场合都发表过关于教育事业的重要讲话,梳理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总结“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的新定位与存在的问题,对于今后一段时期内如何做好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助推“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建; 困境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2-171-002

一、“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党的建设新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加强高校党建,是“双一流”建设中“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应有内涵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双一流”建设又具有高起点、高标准的特点,就要求高校党建具有更高的政治站位、更高的建设标准、更强的治理能力[1]。总结来看,关于如何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总结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种观点。

第一种是主体责任论。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党委要履行好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落实好高校基层党委的主体责任,首先要落实的是基层党委的政治责任,这是高校基层党委的第一位次责任,因为政治功能是党组织的首要功能。具体而言,则要求学院党委在重大问题上把好政治关,特别是在人才培养使用、交流引进、重大学术活动等工作中把好政治关[2]。其次,体现为高校基层党委的担当责任,不仅要求高校基层党委联系学院实际,解决各类支撑保障问题,还要求高校基层党委结合学科建设的重点和任务,加强党建任务分类指导和任务分解,完善考核评价方式。当然,无论是党委的政治责任还是担当责任,最后都必须落实到党员干部个体身上,具体则体现为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干部的工作职务责任。

第二种是全面领导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把“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放在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的首要位置,并特别指出“这是我们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来之不易,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3]习总书记强调,高校各级党委必须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办学治校的全过程,既要把好方向、管好大局,也要作好决策、确保落实。一方面,各级党委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学校层面,要求不断完善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学院层面,则要求建立健全“党政同责”的领导责任,确保各级党委牢牢把握办学方向和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和主动权。另一方面,各级党委要不断提升全面领导力。即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结合教育发展规律,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持续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和要求的能力。具体而言,可分为政治的统驭力、思想引领力、组织凝聚力、科学决策力、动员号召力、督查落实力和执纪问责力[4]。

第三种是管理服务论。为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坚持“放管服”三管齐下。首先,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赋予高校更大的办学自主行权,要求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其次,坚持放权与监管结合,要求高校各级党委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再次,把优化服务作为教育改革的催化剂,要求淡化党委“管理”意识,强化党委的“服务”意識[5]。以上的各项要求,对高校党建做出了新的定位,即履行好管理者与服务者的双重角色。

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

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需要一流的高校党建。为此,中央出台了许多方针政策和指导意见,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然而,正如理论解释无法穷尽实践真相一般,制度设计永远存在执行上的偏差,高校党建在具体落地的过程中,总是容易产生偏离,这在高校基层党建层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具体而言,大致有以下三种不良倾向。

其一,重学科建设,轻党的建设的倾向。一流学科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内容,学科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必须具备较高学术科研水平的学者,尤其是高水平的学科团队。然而,这样一个高知群体,他们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完成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党建工作常被视为束缚手脚的“行政性”任务,甚至被认为会影响科研成果的产出,因而会受到部分学者不同程度的排斥。对于这种情况,高校基层党委特别是党委主要负责人常常会为了照顾学者意愿,而放松在这些高知群体中的党建工作要求,导致党建工作动力不足的问题。

其二,重管理服务,轻思想引领的倾向。一方面,在全国上下大抓党建的背景下,高校党建必须有所作为,已成为高校系统各级党委的共识。但高校基层党建发挥作用,通常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为师生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管理和服务,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引领。另一方面,高校文化生态具有意识形态上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发展的自觉性[6],这在高校大学生和高水平学者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在一流学科建设加快的今天,十分强调学科建设与国际接轨,很容易助长高校教师运用西化思维和研究方法开展研究,致使高校党建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着有效性危机。为了支持高水平学者投入学科建设,服务于一流学科建设的大局,一些高校的基层党委会基于现实的考量,把看得见的管理服务工作做实做足,却矮化或轻视对高水平学者的思想引领。

其三,重文山会海,轻执行落实的倾向。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央政府着眼于当前各部门各地区的实际,下定治理“文山会海”的坚定决心,并要求国务院和各部委带头,大幅精简会议,坚决减少发文数量,这体现着鲜明的问题导向。事实上,文山会海的问题在高校系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总结梳理教育部及省委巡视组对各类高校的巡视意见,可以看出高校党的领导弱化、虚化,理论学习重形式布置、轻检查落实,重理论宣讲、轻实践指导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其根源在于部分高校基层党委工作态度不实,执行落实不实,存在“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工作倾向,致使高校党建任务层层空转、流于形式。

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加强高校基层党建的对策

第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站稳意识形态舆论的制高点。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我们党的传统优势,抓好基层党建是落实思想舆论引导、加强政治宣传教育的有力抓手。将高校基层党建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转化为学校和学科发展的优势,是“双一流”建设的必然要求,其关键在于如何巩固和加强基层党建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首先,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抓高校党建的关键在于把党建的工作重心和资源沉下去,不断巩固基层党委的阵地优势,引导基层党支部活起来、党员动起来,形成严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其次,必须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基层学院的全覆盖。高校基层党委应着眼于学院学科建设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合理设置党的组织,配强党的干部,让抓基层党建有成效的干部更有信心、更有底气。再次,做好思想政治引领工作,重点在于推动党的思想全覆盖。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凝聚人心,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朝着奋斗目标迈出整齐划一的步伐[7]。高校基层党组织具有直接接触一线的师生员工,直接承担管理和教育师生员工的责任,直接联系群众有助于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将基层党建的阵地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思想舆论引导的优势。

第二,强化党管人才的责任担当,培育高水平的教师管理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我国人才制度的独特优势,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8]。现代大学制度下党管人才机制的建立,是高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9]。但是,如何在高校中实现党管人才,还存在实施途径不畅和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党管人才通常被认为是党委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的事情,学院党委在党管人才这一问题上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学科发展依托于学院、依托于学者,如何营造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局面,是高校基层党委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方面,既要注重一流人才的引进,更要注重一流人才的培养,尤其要把年轻教师的培养放在突出的地位,不断完善学院内部的绩效奖励与分配机制,为年轻教师成长提供助力。另一方面,培养人才一定要将严管与厚爱结合起来,将党务与业务结合起来,着力培育一批党性强、业务精的“双带头人”,打造党建、学术深度融合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第三,提升基层党委的治理能力,夯实干事创业的思想共识。随着高等教育管理权限下放、管理资源下沉,高校教学院(系)日益成为承担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交流等办学职能的主体[10],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党建的纵深抓手,承担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基层、落到实处的重要责任,其治理能力強弱直接关系到学院能否凝心聚力、实现办学目标。提升高校基层党委的治理能力,首先必须按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一方面,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和议事规则,提升依法治院、依法治教、依法治学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党政联席会、教代会等平台,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院(系)的教学、科研等业务中去。

参考文献:

[1]彭宇文.以一流党建促进“双一流”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4):57-59

[2]唐洪武.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助推一流学科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7(18):19-21

[3]沈壮海,司文超.切实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1):21-25.

[4]孙晓峰.新时代提升高校党委全面领导力的路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2):132-136.

[5]柴葳.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办学活力 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召开[N].中国教育报,2017年4月8日第001版

[6]刘才刚.多元文化语境下高校党建的困境与路径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6(04):90-94

[7唐洪武.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助推一流学科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7(18):19-21

[8]邓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做好高校人才工作[N]广西日报,2018-12-13(010)

[9武建军等.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党管人才机制研究[J]大学教育,2015(06):48-49

[10]张巍.高校基层党委的角色和作用[J]党政论坛,2011(04):22-25

猜你喜欢
困境与对策双一流
探究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双一流”为“青椒”打造更大舞台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困境与对策浅析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困境与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小班化作文教学的现实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