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遂溪县洋青镇西埇小学
进入新时期后,我国课程体制改革日趋深入,小学科学的重要性日趋凸显。通过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活动的合理实施,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可以将学生科学学习的热情、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需合理选择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具体来讲,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指的是小学科学教师将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内容等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合理选择教学手段,以便促使课程教学任务得到高效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得到顺利实现。相较于其他课程,小学科学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性:
1.参与性。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因此,参与性是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一大特征,要求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共同参与,促使教学任务得到顺利完成。
2.过程性。小学科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切实感受科学知识的学习、实践、探究等过程。只有融入到实践探究过程中,方可有效获取科学知识,将科学的价值彰显出来,进而深化科学知识,升华科学精神。
3.活动性。小学科学和其他课程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需要将实际生活中的常见科学现象引入进来,通过开展活动,将科学现象展示出来,揭示相关的科学原理。
1.没有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在传统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自身经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通过语言等方式向学生灌输科学知识,这样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结合新课程理念要求和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以便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2.没有全面认识方法的系统性。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并不是简单地叠加各个知识点,而是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但是,很多科学教师将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孤立起来,没有紧密联系其他课程教学方法。
1.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相较于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的融入,可以有效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达到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在小学六年级上册《使用工具》一章节的教学活动中,首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将婴儿哭闹的动画播放给学生,然后提出问题:小宝宝饿了,想要喝奶粉,怎么才能把奶粉盖打开呢?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学生知识探究的热情得到了激发,也优化了课堂教学氛围,对于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具有较大作用。
2.先学后讲,先做后解。新课程理念要求充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自主预习,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完成课程任务;然后教师结合学生预习、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重点讲解相关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成效。例如,在小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一章节的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引导学生提前预习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调查校园中存在的植物和动物,将校园生物分布图制作出来;再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等形式,对校园中动植物的种类、生活环境等进行详细描述,合理分类植物和动物。
3.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就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以便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小学六年级下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一章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选定学校周边的某一处水域,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水域周围环境、废水排放状况、水的颜色、水中污染物情况等仔细观察,然后利用矿泉水瓶子等取走一瓶水样,借助于显微镜等设备进行更加彻底的检验。
综上所述,科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小学科学整体教学成效的提升。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合理把握课程内容和特点,紧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