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是一门年轻而有活力的学科,20世纪五十年代前血管创伤的治疗主要是以结扎和止血为主,截肢率居高不下。1952年,Voorhees首次成功制造维纶(Vinyon“N”)人造血管,它的问世是血管外科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也是我国血管外科发展的开端。但随后我国仍无关于腔内血管外科技术的报道,直到1978年焦德明等发表了一篇《选择性腹腔内脏动脉造影》综述性文章,该文章首次介绍了腔内血管治疗及相关造影技术,至此我国以微创治疗为特点的腔内血管治疗应运而生,改变了国内血管外科治疗的格局,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成为我国血管外科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
血管外科治疗是一种修复,而不是一种毁损。在现有医学认知和处理层面上,血管修复主要是一种物理性修复,所要达到的治疗目的也是恢复血管腔内血流的正常物理性流通。因此腔内血管治疗不仅是微创,而是对整体血管管壁与腔内血流之间物理关系的认同和维修。
1983年北京协和医院对一例患大量腹腔积液和布加综台征的18岁女性患者施行下腔静脉隔膜破膜术以达到消除腹腔积液的目的,这为腔内治疗重症血管疾病提供了新思路;基于大量动脉试验的基础上,1992年国产支架的问世并成功应用于治疗布加综合征;1995年国产支架型人造血管以微创法治愈股部创伤性动—静脉瘘;1996年在采用常规方法治疗降主动脉动脉瘤患者的同时联合半开放技术,采用套入法进行支架人造血管联合体吻合,有效地简化了血管吻合技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失血量;同年,覆膜支架型人造血管成功应用于颅底深部外伤性颈内动—静脉瘘患者的治疗;1998年以国产支架型移植物成功治愈了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随之以半开放法成功地施行了全主动脉置换术。但在1998年前,国内血管外科手术中从未使用过进口的腔内移植物;同年国内学者采用进口腔内移植物治疗肾下腹主动脉瘤患者,并获得成功。1999年,郭伟教授等在国内首次用血管腔内技术成功治疗了胸腹主动脉瘤;而当时夹层动脉瘤被众多学者认为不宜用血管腔内疗法,但汪忠镐院士在1999年3月采用自制支架型人工血管和导送器以微创法完成了国内首例主动脉夹层和央层动脉瘤的成功治疗;2001年,国内学者通过将自制的覆膜支架人造血管置放于升主动脉,完全回逆了全主动脉夹层、真腔严重狭窄和心肌缺血症状;2001年,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主动脉弓部动脉瘤动物实验,并成功采用腔内人造血管置换术联合旁路手术治愈1例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患者,且术后恢复良好;由于当时血管外科的腔内治疗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有些血管疾病还不能得到完全的腔内修复,急需创造一定的条件实施腔内手术,因而孙立忠教授创立了“孙氏手术”,即术中支架,尽量恢复了血管腔内原有的物理通道和解剖性质。至此,国内血管外科正式与国际接轨。2004年,我国开发了一种带有锁骨下动脉分支的人造血管——腔内胸主动脉人造血管,用来治疗靠近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动脉夹层病变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时至今日,我国血管外科得到飞速发展,同时也是广大从事血管外科医务人员不懈努力的结果,极大地提高了我国血管外科的学科治疗水平。
我国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目前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疗体系,其中包括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八爪鱼技术和分支支架技术等,已经广泛用于复杂型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和胸—腹主动脉瘤等疾病的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目前,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微创治疗已成为血管外科研究的热点问题。腔内微创治疗是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一种技术,主要包括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腔内激光灼闭术、硬化剂注射疗法,以及腔镜下、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以治疗交通静脉功能不全;同时,经皮穿刺下激光交通静脉闭合术、微波交通静脉闭合技术或腔内导管射频交通静脉闭合术也逐渐受到临床重视。外科手术修复或重建瓣膜功能是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手术需要解剖游离静脉甚至切开静脉,术后并发症较为严重。目前,尚无微创疗法治疗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现有的技术条件尚无法进行功能不全的深静脉腔内置入生物瓣膜的介入治疗。而相关研究仍停留在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阶段,但相信未来这将成为我国血管腔内外科研究的又一新的热点。
我国血管腔内治疗技术,尤其在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的治疗上与国际顶尖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但学术理念尚有一定差距,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血管外科疾病的发病率将持续升高。临床针对血管疾病行腔内治疗时,若仍按照传统腔内血管操作技术,如在疾病诊断、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明确、术前准备、围手术期护理、术后药物治疗和科研随访等方面依旧沿用分属于各个学科的传统诊疗方案,则无法获得长远发展。因此,需要在本学科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形成适应现代的血管腔内治疗体系及理论,讨论制订各种诊治标准和规范,以提高全国范围内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对某些解剖、治疗方法统一命名,有助于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研究并开发更多的药物,解决血管外科临床特效药品缺乏的问题,加强重视基因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血管外科治疗技术;提高血管外科麻醉技术、监护及围手术期处理水平,对开展高、新、难等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手术技术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层面提高我国血管外科的临床与科研水平,最终使更多患者获益。
因此,从整体层面提高我国血管外科的临床与科研水平,使更多患者获益。相信未来我国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的前景会更美好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