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区域内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9-02-20 20:06戴国梅魏明昌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产教苏州校企

戴国梅 魏明昌

苏州区域内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戴国梅 魏明昌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昆山 215332)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更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分析苏州区域内校企合作的模式,探讨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共性问题的建议,为高职院校在今后开展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提供借鉴。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高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为高职教育在新时代推进内涵建设和创新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如何更为深入地做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为全国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话题。苏州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毗邻上海,且在扬子江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在产教融合视域下,苏州区域的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更具有示范作用。本文以苏州区域为例,通过对苏州区域内高职高专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当前苏州“产”和“教”的特点,总结出目前苏州高职高专校企合作的发展特点,厘清目前苏州区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思路,为未来苏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性建议。

1 江苏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育人现状

国外对校企合作模式已探索多年,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以及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等各有千秋。虽然国外的校企合作模式对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针对我国的教育体制,以及高职院校学生学情情况,各地区有着适合本区域的校企合作模式。江苏作为我国较为发达的区域,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模式:“订单合作”模式。顾名思义,该种模式如同企业间订单式的交易往来,由企业根据需求向学校提供“订单”,其中包括需要多少工作人员、达到什么样的素质等,而学校则根据企业的“订单”进行招生,校企双方合作培养,学生学成之后到企业中去。该种模式的优势是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通过更为职业性和专业性的培养,使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得到有效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企业的人才需求和高职院校的供给不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因此会产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固有、确定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未来职业选择的创造性;人力资源的供给平衡与否也同时影响着企业的校企合作积极性。

第二种模式:“工学交替”合作模式。“工学交替”是学校学习和企业实践交替进行的模式。该种模式的优势是可以将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专业知识可以学以致用并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巩固,学生对企业文化、未来工作行业前景都会有所了解,并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但同时,在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下,需要制定一份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计划,学生在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可能会因为其他就业机会使得实习流于形式,极大地挫伤了企业进一步深层次合作的积极性。

第三种模式:“校中厂、厂中校”模式。这种模式是将企业工厂设置在校内,学生可以直接进行生产性实践,或者学校将授课教室设置在企业工厂里面,学生学习和实践并行。该模式实现了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有利于校企双方深层次合作。但是这种模式同样存在弊端,一是投资成本较高,二是容易造成企业资源的损失和浪费。

第四种模式:“校企互动”模式。该合作模式是学校和企业互相委派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对方单位进行技能培训或技能辅导。该模式有利于加深校企双方的了解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进一步结合,但该合作模式属于浅层次的合作,仅以委派人员培训的方式并不能达到深层次的融合[1]。

2 苏州高职高专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苏州市作为江苏省特大城市之一,长久以来,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模式一直进行着实践探索。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基础上,将该模式本土化,通过与德国“舍弗勒”公司进行合作,以招收学徒的方式,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在企业中学习技能,并通过资格证书的设置,来核定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在后续的合作中,建立“中德培训中心”,学生在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和企业三个场所中学习,理论和技能的双重掌握,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2]。该校借鉴和吸收德国双元制模式之长,并成立独立于学校的“跨企业培训中心”,使双元制更具有中国特色。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五融入一平台”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在学校成立冠名班,塑造企业工作范围,融入企业文化;深化校企关系,吸收企业资源;引入企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提前使学生学习企业文化和工作技能;开设定向班直接为企业培养专向人才;并成立校企共建实训中心共同编写教材、课程等[3]。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校企园”产教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通过建立“校企园”,引企入校,深度共享校企资源,学生在近距离实训中提升职业技能,学生创新创业需求也同样被支持和满足,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会得到学校学科、专业和师资等方面的支持[4]。苏州各高职院校在借鉴国外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并在国情及区域性经济发展特点下,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其实践探索对其他高职院校响应国家号召、深度产教融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 校企合作探索过程中所遇到的共性问题

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各国经济的比拼实则是人才的比拼和竞争,培养符合我国经济需要和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人才是目前我国需要深思的问题,而产教深度融合,建立符合我国情况的校企合作方式是较好的解决方式之一。综上三所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对其分析后,发现目前苏州区域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以下的共性问题:(1)缺少区域性规制和政策支持。苏州区域高职院校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过程中,需要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相关政策。一个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能让校企双方各明其责,在校企合作中能开展更高效和更深入的合作。另外,政策性支持对深化产教融合至关重要,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校企合作的形式才更为有理有据,校企双方合作才能大胆地进行创新和更进一步深化。(2)企业积极性有待提高。目前苏州区域的校企合作基地多以“人情关系”组织维系,如果把教学实践放到企业中去,由于学生岗位技能操作不熟练,可能生产出不合格产品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成本,导致企业的积极性较低。因此如何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成为深化产教融合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3)高素质双师型队伍需进一步加强建设。在推进产教融合过程中,建立专业的培训中心是较为关键的一步,通常需要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进行授教,如何兼顾学生理论学习与技能学习,且在团队教师具体的合作形式上有待考量。

4 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

苏州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根据不同的合作方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未来的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然而,各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同样存在一些仍需探索的共性问题。

4.1 加强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将校企合作规制化

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代表了不同的利益主体,如何将利益共同化,并规制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根据一定的规章制度,不逾矩不做有损对方利益的事情,需要一个健全有力的规章制度进行制约和监督。健全的校企合作制度需涵盖校企双方合作方式的保障、校企双方权利义务的规范、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学生在企业实习时的报酬标准以及学生正式工作的权利和义务的保证等。

4.2 有效提高校企双方的积极性,让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需要校企双方具有较高的积极性才能进一步展开,因此提高校企双方尤其是企业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政策是经济的风向标,支持性政策有助于提高校企合作双方的积极性,也能促进校企合作方式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因此,在区域性校企合作过程中,需要因势利导,结合苏州区域整体高职院校和本地企业的实际状况制定合理性和支持性政策,可采取减税及举办区域性重大企业和高职院校对接会等政策促进企业主动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并为创新校企合作机制的校企双方推出更多优惠政策。

4.3 制定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如何制定并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校企双方共同思考的关键问题,这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协商制定,而非由学校单独从知识理论层面构建,企业可从所需人才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形成怎样合格的技能等方面与学校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和制定。此外,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对教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应是兼掌理论与技能而不是两者只顾其一与另一方面脱节,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双师型队伍,使学生在理论和技能两方面都受益。

5 结语

苏州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政策的号召下,进行了较多校企合作的探索,其中一些校企合作模式体现了独特的创新性,为其他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了借鉴。产教融合是未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和企业需携手并进,遵循我国校企合作的共性特点,同时考虑区域的特殊性,充分尊重对方利益诉求,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共同努力,打造属于本区域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

[1] 费云利, 赵静.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分析——以江苏高职院校为例[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 (9): 220-221.

[2] 王洪磊. 基于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与本土企业产教融合的探讨[J]. 产学研合作研究, 2017 (2): 55-57.

[3] 徐叶军.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职教通讯, 2016 (32): 8-10.

[4] 张俊, 牛建涛. 基于“校企园”产教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的构建[J]. 人才培养, 2017 (20): 25-27.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Suzhou Area

Dai Guomei, Wei Mingchang

( Silicon Lake College, Kunshan 215332, Jiangsu, China )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direc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train high-quality technical skil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del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Suzhou area. After that, common problems i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pointed out and suggestions for solving common problems are proposed in a targeted manner, which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429(2019)02-0026-03

2019-05-20

2018年苏州高职高专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研究课题(2018JG008);2018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重大研究项目(产教融合专项)(JGZ180542)。

戴国梅(1972-),女,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校企合作处副研究员;

魏明昌(1991-),男,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研究实习员。

猜你喜欢
产教苏州校企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