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李英锋
安徽省近日出台 《安徽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实施办法》指出,要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严禁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穷。此外,取消学生申请资助时需由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予以证明的环节,改为学生本人 (或监护人)书面承诺。 (8月7日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教育部等部门已经连续下发多个文件,强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要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严禁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安徽省此番出台的 《实施办法》进一步划清了保护贫困生隐私的红线,简化了贫困生认定程序,体现了人本理念,体现了贫困生扶助工作的进步。
曾几何时,不少学校都将贫困生评定搞成了 “比惨大会”,将学生当众诉苦设定为贫困生评定的必经程序。很多贫困生是敏感的,甚至有自卑情结,让贫困生当众比惨,很可能触及他们心中敏感脆弱的部分,让他们的感情受到伤害。对此,贫困生往往是抵触的,是被动无奈的,有人甚至因不愿公开“比惨”而放弃了接受帮助的机会。严令取消或屏蔽学生比惨这一流程,不公示学生身份证件号码、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出生日期等个人敏感信息,能够有效保护贫困生的隐私和尊严,照顾贫困生的感情,让贫困生站着体面地接受帮助。
在户籍地或居住地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开贫困证明也曾让很多贫困生感到为难,因为,跑东跑西填表盖章并非易事,且开证明、提交证明的过程也是一种对贫困的“盖章”确认,也在无形中扩散着学生的贫困信息。由个人承诺代替证明,减轻了贫困生的负担,给贫困生提供了便利,减少了学生贫困信息暴露的环节,也能够提升贫困生认定的效率。当前,政府大力推进证明减负工作,以个人承诺代替相关证明便是一条重要措施,在贫困生认定工作中,选择信任优先,取消贫困证明,改为学生书面承诺,符合证明减负的总趋势,符合政策要求。
呵护贫困生的尊严和隐私,全面优化相关流程,用更细致、更周到、更符合贫困生需求的操作输出帮扶措施,才能让贫困生接受自然、平等的帮助。这样的帮助更人性化,更有温度,也更符合现代文明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