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 《东坡志林》里记录了自己游历交谈间的所见所闻,他将一切能理解、不能理解的奇人异事都记录下来,内容广泛,无所不谈。其文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为多。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现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为晚明小品之滥觞。本版本由香港大学教授王晋光、梁树风注评,考证较为严谨,评论精当。
现在真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博客、微信、QQ推送的信息充斥了我们的试听,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是被这些信息裹挟着生活。感叹之余,又想起了苏轼。可能大家不知道,苏轼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了自己的博客,每则博文,皆引得全国士人关注,这个博客就是被称为中国第一博客的 《东坡志林》。志,就是记录的意思,志林,犹如流水簿、杂记袋。 《东坡志林》这本博客,内容广泛,饮食起居、风月交游、际遇玄想,无所不谈,篇幅则长短不拘,长则千言,短则数行,涉笔成趣,堪称经典博客!
近日再观览 《东坡志林》,有点心得:
其一,东坡博客好写夜。夜中美景佳酿,或乘月探幽,或对月饮酒,或望月思乡。诗人的灵魂总是在夜中得以飘升。例如:
“天水相接,星河满天”;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
“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
“对月酣歌美清夜”;
……
俗人沉睡之时,便是东坡精神张扬、情感四溢之机,或许白日的喧哗蒙住了东坡的耳朵,熙攘的人流淹湮没了诗人的身影,让他听不到自己灵魂的呼喊,看不到自己忠实而孤单的身影,于是,在夜晚,在万籁俱静人影寥寥时,诗人的情感就不可遏抑地升腾而出。
其二,东坡博客好写已逝之人。 “记游”,处处可见作古之人。例如:
“寺后高峰塔一上五里,上有僧不下三十余年矣,不知今在否?”;
“子野、孝叔、令举皆为异物”;
“张师厚久已死,今年子立复为古人,哀哉!”;
“然二君皆入鬼录”;
“原父既没久矣,尚有贡父在,每与语,今复死矣。”;
……
睹物思人,物是人非,想来想去,这 “悲夫”“哀哉”之后,都是诗人渗入骨髓的孤独感和“事如春梦”的虚无感。面对佳境美景,诗人愉悦之后,总是咨嗟不断,叹惋连连。究其实际,非在怀人,而是感怀于 “天地逆旅”“人生如寄”的终极悲哀。只有能够感受世间美丽的细腻心灵,往往才会时时以这终极悲哀折磨自己的灵魂。“追思曩时,真一梦耳”,斯人若是!
以上两点,算是我拙劣的发现。
读书突想,若是自己如苏轼身处 “天水相接,星河满天”的浩淼大海之中,纵于一叶孤舟之上,或是徜徉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的楼前庭下,沐于佳夜良月,此时此景,堪与何人共度?又堪于何人共话?……妻子?女儿?父母?同事或是同学……?其实都可,其实都不可。人毕竟是孤独的灵魂。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写得真好,纯粹的空灵的 “闲人”。
忽而想到,这样的闲人,岂不就是自己心灵的影子吗?岂不就是自己心灵的呼应吗?心灵孤独而又不满于孤独,且又更不满于其它各自迥异的生命意识。所以,最熟悉的妻子不是,最陌生的旁人不是,最儒雅的长者不是,最动情虚幻的“美人”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