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尘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学生干部队伍是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力量,对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专科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养了一支适应专科教育的学生干部队伍。但是,专科高校升本后,其学生工作与专科时期相比有了诸多的改变,例如,本、专科专业并存,学生层次更加复杂,学生的规模日益庞大,等等。这就要求其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也要进行相应地转变。新升本高校的学生干部队伍日益不能适应本科院校发展的要求,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对新升本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专科学校升为本科院校后,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新升本高校学生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既有市场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导致的问题,也有专科学校向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导致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干部选拔、学生干部培养与学生干部考核等方面。
学生干部选拔是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前提。高校升本过渡时期,在校学生层次复杂,既有四年制本科专业学生,又有三年制、两年制专科专业学生。学生干部的选拔需要兼顾学生群体的复杂性,否则有可能导致不同学生群体间利益的对立。基于此,新升本高校选拔学生干部,必须精心考虑,不能凭经验办事,更不能摸着石头过河。
目前,高校一般采用民主选举和指导老师直接任命两种方法进行学生干部选拔。在新升本高校的过渡期这一特殊时期,这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缺陷,无法满足升本过渡期的要求。例如,在校级学生干部选拔方面,民主选举本应是符合依法治校要求的学生干部产生方法,也是诸多高校选拔学生干部惯常采用的方法。但是,在新升本高校的过渡期,由于专科学生数量较为庞大,在选拔学生干部时,如果采用民主选举的方法,“群众基础”雄厚的专科学生极有可能被推上学生干部的岗位,而本科学生因“群众基础”薄弱有可能与学生干部无缘。这就有可能加重本、专科学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再说直接任命的方法。由于专科生学制短,且个别专业的在校生在最后一年还要外出实习,而本科生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且学制长,比较而言,本科生担任学生干部的任期更长更稳定。因此,在学生干部选拔时,指导老师显然更倾向于任命本科生担任学生干部,而导致本科生成为学生干部的主力军。其严重后果是:不管本科学生干部是否公平公正,专科学生都会认为,学生干部中没有自己的代言人,学生组织的各种决定不能代表、保护自己的利益,从而对学生工作消极怠工,甚至抵制,造成学生工作的被动。
学生干部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必须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培养学生干部,既需要学校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也需要学校在物质方面的大力支持;既需要高标准、严要求,又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目前,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干部队伍的指导主要由学校各院系的团委、学工部等部门负责,这些部门除了管理学生干部队伍,还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辅导、社会实践落实以及辅导员队伍管理、网络媒体宣传等工作,内容琐碎复杂。由于对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对学生干部经常采取“放羊式”培养,将希望寄托于学生干部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其二,专科高校与本科高校的工作原本就存在着差异,特别是新升本高校,其大部分软硬件设施与老牌本科高校有较大差距。面对本科教学评估的压力,新升本高校往往会将学校的大部分资源倾向于教学方面,因此,很难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对学生干部开展长期有效的培训。其三,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与本科院校不同,专科学校长期形成的学生干部培养机制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新升本高校的学生干部培养机制。新升本高校学生工作者必须立足于学校现有的学生工作基础、按照本科高校的要求开展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但许多学生工作者无视这种差异与要求,或者按照专科院校的惯性思维培养学生干部,或者统一按照本科高校的标准要求学生干部。不管哪一种方式,都属于不顾学生干部队伍实际的“一刀切”,不利于培养符合本校实际的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考核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公平、合理、宽严适中的考核机制,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学生的自我管理工作中,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新升本高校在学生干部考核方面不仅有一般高校普遍存在的考核机制不合理、考核程序烦琐等问题,还有高校升本过渡期的特殊问题。
高校升本过渡时期,在学生干部选拔、培养与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非常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工作者对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出现偏差。专科阶段,教师经常从细节处着手指导学生干部的工作,这虽然有效提高了工作的完成质量,却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干部失去了工作的自主性,而成为教师的助手。高校升本过渡时期,大量本科生加入学生干部队伍,使其工作能力、自主意愿、创新意识都有所提高,自我发展、自我管理意识有所增强。但是,很多学生工作者仍然惯性沿用专科时期的工作方法,将学生干部定位为工作助手,使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主观能动性逐渐减弱。
基于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新升本高校必须针对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采取有效对策,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学生干部队伍选拔机制,加大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力度,完善学生干部考核体系。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1]大学时期正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对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至关重要。高校升本过渡时期,不同学制、层次的学生混合,不同工作思路、方法的碰撞对学生干部的思想形成冲击,容易使学生干部的理想信念产生动摇。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用理想信念支配自身的行为,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学生干部既做好学生工作,又实现自我的更好更快成长[2]的需要。因此,新升本高校相关部门可通过开展理论培训、实践锻炼等形式,加强学生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干部政治信仰。需要注意的是,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立竿见影。高校要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每一场活动组织、每一天的生活工作中,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在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要注意创新,不能机械地照本宣科,而是要切实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辩论赛、红色基地考察、微信互动等。在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方面,要重视教育的实效,要引导学生干部冷静面对、正确分析现实中存在的理想信念弱化、扭曲现象,使学生干部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引导普通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既然民主选举和指导老师直接任命选拔学生干部各有优缺点,不能适应新升本高校的实际情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就应当扬长避短,建立符合新升本高校实际的学生干部选拔机制。首先,在民主选举推荐学生干部候选人的环节,指导老师可以制定一定的条件限制,尽量让符合本校实际、能够胜任学生工作的人入选。其次,在学生干部组成比例上,要兼顾本专科学生比例,并实行动态调整。再次,严格选拔流程,在广泛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将学生干部的道德品质放在选拔标准的首要位置,通过自荐、班级推荐、公开竞聘等方式,结合指导老师对被选拔者工作的评价,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谨慎选拔。最后,选拔学生干部的过程要公开透明,要确保随时接受广大学生的监督,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及学生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学生干部不仅要拥有足够的办事能力,更要懂得如何做人。在升本过渡时期,相关部门要引导学生干部认清自己的首要身份是学生,而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在学习方面,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身科学文化素养。要引导学生干部认识到其工作宗旨是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在工作方面,要甘于奉献、勤奋敬业,切实提升办事能力。要加强对学生干部思想道德的塑造,在做人方面,能够坚持实事求是,从大局出发,做到公平公正,切实站在客观层面看问题,为学校顺利通过过渡期贡献力量。
要加强学生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向上的心态,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干部开展工作。不同的办事方法与工作思路可能带来更多的困惑与不安[3],在升本过渡时期,学生干部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新升本高校要随时关注学生干部的心理变化,做到及时了解与沟通,帮助其塑造健康积极、理性平和的心态。
要培养学生干部的创新能力。在升本过渡时期,不能照搬照抄原有的固定工作模式,学生干部要根据新升本高校的现实情况合理变通,在工作方法、工作思路上进行创新,在面对从未遇到困难且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时能保持冷静,沉着应对,勇于开拓思维,善于探索尝试。指导教师将工作的大体框架传达给学生干部之后,在保证最终目标达成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干部自行摸索,在探索中培养学生干部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干部队伍的创造潜力,真正意义上实现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的学生工作目标。
在升本过渡时期,结合不同层次学生混合的实际,学校对学生干部的考核也要有所区别。首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在原则性问题上,对学生干部的工作要定性考核。在可以量化的指标方面,对学生干部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在尽量减少学生干部负担的基础上,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案的制定必须公平,且具有可操作性,尽可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干部的工作。其次,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学制的学生干部采用不同内容的考核程序,从道德、能力、成绩等多个方面进行公正评价。再次,对学生干部的考核要常态化,保证学生干部群体的纯洁性。最后,对学生干部的考核要公开透明,既使学生干部本人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也使其他学生干部引以为戒,少走弯路。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且持久的工作,特别是高校升本过渡时期,相关部门一定要转变思维方法,改变工作模式,合理调整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和考核方式,做好专科与本科间的衔接,让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贴近升本过渡时期复杂的实际情况,更符合学校、老师、同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