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9-02-20 12:32
昭通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大学

刘 芹

(昭通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的共同建设致力于亚洲,欧洲,非洲大陆和邻近海洋的相互联系,并创立和增强沿线国家之间的互连伙伴关系,以此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互连网络。虽然“一带一路”是一个经济概念,但语言在沿途国家互连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高校英语教学却面临着很大的危机。那就是,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的学分被大规模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国内英语界的专家和学者们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外语人才培养方案,并强调要加强对小语种人才的培养(文秋芳,2014; 张日培,2015)。虽然这一培养方案指明了以后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向,但是该方案存在的问题是,要培养出外语专业人员耗时很长,并且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培训的数量也难以满足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魏晖,2015)。

当今世界使用最普遍的语言还是英语,来自不同国家人们的语言沟通仍以英语为主。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英语将变成“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相互沟通的主要用语。 然而,英语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中并不是作为母语来使用的。换句话说,这些国家属于非英语国家,英语只是一种通用语(ELF),用作沿途国家之间的相互交流。而在传统意义上,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以英语和美语为基础,因此本文试图探讨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以迎接新形势下的挑战。

一、作为通用语的英语

通用语主要用于不同母语人士之间进行交流。首先,通用语使用中出现的多样性是其典型特点,因为不同母语的人们各有各的文化和语言特征。其次,ELF教学模式主张通过多种领域的实践来形成不同的参与者。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机械模仿和大量重复不同,ELF强调实践,帮助学生成功融入英语本土社区。中国的大学英语课堂引入ELF这种做法,并不是要否定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而是要把ELF与它完全结合起来。此外,大学英语教师们也要改变教学观念,不只把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作为教授科目,也要接受其他的英语变体。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也要加强学生的通用语意识,从而形成他们对ELF的自我认同。同时,在学习英语时要对“非标准化”英语有容忍度,并且把交际的重点放在语言间的顺畅沟通上。

二、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从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其设计思路,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和实施目标仍然集中在单一目标语言文化的传播上。中华文明及其价值观在英语课堂上被涉及到的不多。这一现状实际上反映了大学英语严重落后于它的社会需求和它自身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为:

(一)缺乏合理的英语教学理念

首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仍然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主要围绕考试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面对考试时的能力很强,但是当遇到真正的交际问题时,他们会觉得困难重重。这些困难有词汇方面的,有听力方面的,也有口语方面的。其次,教师灌输式的教学也容易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失去主动性,并且盲目接受教师在教法和学法方面的统一指导,也会让学生的学习思维不能有效分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大大降低。

(二)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缺乏创新

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紧密相连。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但它却没有把教育发展放在和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虽然国家投资了教育硬件设施,但长期以来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教育方法的创新一直停滞不前。这种现象是导致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坚持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如今的社会中难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要通过创新来适应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例如,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把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使他们具备强大的英语沟通能力。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如果要把语言作为沿途国家之间的桥梁,那么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体系和实践迫切需要做出调整和变革。这里所提到的变革并不是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颠覆性的变革。相反,在“一带一路”发展的背景下,ELF概念被引入教学实践,从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迎接新的挑战。本文据此提出下面3个教学理念。

(一)大学英语教材应满足多样化要求

目前,中国各高等院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的水平参差不齐,所选内容以英美母语为主,来推广英美的人文文化。在选择材料时传播和渗透的地理,历史和民族习俗,都是以英国和美国为基础。 对于“一带一路”所涵盖的路线上的一些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英语语料很少涉及。语言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语言帝国主义”。也就是说,英美母语国家将语言教学实践视为提升其综合国力的手腕, 并将其强加于英语非母语国家(Phillipson,1992)。 因此,大学英语教科书内容这样的设置和安排具有极其明显的负面影响,以致于许多中国大学生用英语谈论英美国家的文化时谈吐自如。然而,当阐述和解释中国当地的文化和民俗时,他们却结结巴巴,力不从心。因此,中国大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现象非常严重。

而且,当今英国和美国的“语言帝国主义”不同于历史上使用飞机大炮的“帝国主义”。它们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更加温和,更加隐蔽的方式,那就是借助语言所传达的文化产品的外壳来进行西方文化的入侵。 它主要体现在利用娱乐产业进行文化渗透和利用语言学习进行文化渗透两个方面。这些渗透在中国大学生的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比如: 许多大学生把肯德基,麦当劳作为食物;他们阅读“读者”和“青年文摘”,以扩大其知识面;他们把手里拿着 “苹果”,脚上穿着“耐克”,在绿色草坪上打高尔夫球的生活当成神往的休闲生活;他们把能够去美国的哈佛大学读MBA作为一个梦想......可以看出,西方文化渗透的力量之强大。

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迫切需要在教材的内容选择中筛选出融合ELF概念的语料。Kirkpatrik和Sussex(2012;222)主张“英语教学大纲要把英语作为目标语言来解释当地文化,以达到“当地语言文化,非母语文化,本土文化”三者的基本融合与平衡。在基本技能培训的过程中,要包括大学英语的听,说,读,写的培训,并且适当增加ELF内容的材料。而且,还应该增加对本土文化内容的学习比重。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者们还需要考虑如何把中国本土文化的英语表达融入教科书,真正满足“一带一路”这一时代发展的人才需求,使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去。

同时,对于其他国家的文化,也要做到洋为中用,要进行文化的“化中”。所谓“化中”:是指将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文明,特别是“一带一路”涉及到的国家的文明吸纳融化成华夏文明的一部分。纵观历史,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实际上是不断消化吸收外来文明来发展自我的历程。世界历史发展也证明了,中华文明之所以经历了几千年没有消失的原因是因为中华文明强大的“化中”能力,它总是能吸收外来文明来壮大自我。所以,中华文明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死亡的古代文明。因此,大学英语教材应符合多元化的要求,选择符合“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习俗,打破文化垄断,实现文化平等。

(二)调整大学英语教学观念和态度

引入ELF概念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成功实施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态度的相应改变(Ferguson,2009)。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许多教师不情愿接受不同英语变体的教学。尽管他们也接受“学生应加强与非母语人士的交流”这种观念,但他们仍然不愿意放弃标准的英美本土文化的教授。 这在全国的英语教师中并不少见。武继红(2014)对中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调查:许多教师对标准英语的教学模式有很高的接受和认可度。

虽然标准的以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为基础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进行了数十年,但其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大学英语教学没有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英语基本功上;口语和听力练习甚至比中学还要少;大学英语有限的大多数课程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如何参加CET-4和6考试,这些因素使得学生主要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英语。为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学实施者的大学英语教师们,必须要改变教学理念。为了更好地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口语和听力方面的教学,培养具有较强英语水平的人才。

此外,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正值“后现代时代(Seidlhofer,2004),教师改变教学理念非常重要。例如正确理解语言变化以及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一般是教师使用专业的教材,引导学生学得课本知识。一般来说,它的教学的中心主要是阅读和写作。而且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也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教师应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结合口语和听力教学,在夯实学生基本功的同时,使教学效果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同时,大学英语教师需要重新认识和考虑英语通用语在教学应用实践中的比例,并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新时期英语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

(三)大学英语教学与ELF中国文化研究

1.借鉴他国有效经验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一方面,因为交际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从英语本国语人士变为非本国语人士,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使用英语人数最多的国家,其实也是典型的ELF国家。因此,中国大学英语的研究课题应该放在研究中国本土文化各个方面恰当而准确的英语表达上来。 当然,这是一个艰难的探索的过程。除中国外,其他国家也在探索,有些国家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比如:莫斯科国立大学外国语学院增加了一个新专业:俄语英语研究。它不但促进了俄语的研究,也增强了俄罗斯的海外民族认同感(Proshina,2008)。俄罗斯作为ELF本地化研究的经典案例,为中国大学提供了非常好的参考。中国大学也可以积极探索和实验“中国ELF”的研究,强调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对中国文化交流和沟通的媒介作用。

2.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战略涉及的国家众多。从中国西部边境出发,有8个与中国新疆接壤的国家。所以这一战略涉及的文化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交流,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必须要着重培养。具体而言,大学生需要了解每个国家在英语学习中的不同文化和人文差异;要了解文化差异对语言的重要性,并且懂得即使是文化间的细微差异也会影响国际交流的效果。

在教学方面,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民族背景信息,以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尊重和学习文化的差异。这样的话,在未来的国际交流中,学生既可以了解他国文化,又能够弘扬本国文化,让其他国家进一步了解中国,从而让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例如,对于茶文化,当中国人谈论茶时,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思考。第一个是修性,指的是善恶的角度;第二个是修心,指的是知识智慧角度;第三是修命,指的是身体的修复,或健康的视角。总之中国人认为,茶有利于人们修性,修心和修命。但在西方,茶首先是在药店里面出售,所以西方人谈论茶,主要涉及的是第三个方面即修命这个方面,也就是茶可以保持人体健康这个方面而言。所以,在这一点上,中国的茶哲学更加博大精深,它是完全可以把西方的修命包括进来,并且把修性和修命传播出去,把中国的茶哲学发扬光大。

此外,在讲到西方节日的时候,对应年轻人热衷的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大学教师可以把学生心目中已慢慢淡化的中国传统节日用有趣的方式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对比这些东西方节日,让学生们体味中国传统节日背后所蕴含的不同的文化和人文特色。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悠久的。中国高校应通过各种渠道使英语成为中国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交流方式,促进英语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 如:在课程设置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意识;在教学方式上,提倡教师创设更多方法和途径来丰富教学内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3.开展校企合作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施主要是在大学课堂里面,其教学效果是受限的。如果企业和学校能够直接合作,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的英语学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那么教学的效果将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学生将对自己的能力有最直接的了解,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弥补以后学习中的缺陷。此外英语的应用与翻译是紧密联系的。如果没有准确的翻译,就不可能在“一带一路”的经济活动中更好地进行沟通。因此,在校企合作中,要更加注重翻译岗位的实习。此外,校企合作也会面临很多难题,如资金,实习保障和学生安全等。为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学校,都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给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撑。

四、结语

全国大学英语学分减少的危机恰恰给予了大学英语教学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调整的机会。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顺应时代要求逐渐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落后的教学模式,在全国的各高校介绍和推广ELF教学理念,让中国大学生在不同ELF变体之间可以实现自由交流。同时,这些改变也会给大学英语提供新的方向和注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