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州市梅县区扶外小学
课堂提问不仅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手段,更是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教师精心预设提问能有效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教学交流,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应细读教材,深入思考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在恰好的时机提问,让学生提有所思,问有所得。教师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在多数学生“跃跃欲试”时,再请学生回答。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对于一时答不出来的学生,教师应以适当的方法鼓励、启发和诱导。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互动。因此教师应掌握提问的技巧,设置有意义、有价值的提问,让学生在疑问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激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围绕兴趣点提问
一切知识的成效都是以兴趣为先决条件。教师要设计新颖有趣、能刺激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问题。如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我创设军训的场景,向学生提问:“你们能用自己的方式描述小明在队伍中的具体位置吗?”由于呈现的是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有效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激情。
2.找准重难点提问
一节课成功与否,主要看有没有突破重难点。如能针对知识的重难点精心提问,学生就能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思考,自主探索,从而获取数学知识、能力和方法。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先出示几组图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得出图形的面积,然后提问:“每排摆的面积单位的个数与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摆的排数与宽有怎样的关系?总个数与长方形的面积又有怎样的关系?”提问突破难点,让学生感悟“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自主探索面积计算公式,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寻求疑惑点提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求同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和重视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从不同的方向自由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思维的发散点提问,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如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出示三根小棒,问:“这三根小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然后换掉其中一根小棒,使其中两根之和不大于第三根木棒的长度,问:“它们能构成三角形吗?”这时学生发现不能构成三角形,便顺势而问:“为什么有些能构成三角形,有些却不能?”如此导入提问,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探其究竟。
教师要注意提问的“密度”,满堂问与满堂灌其本质上是一致的,实质上就是机械搬运知识的过程,严重束缚学生个性发展,压抑学生思维发展。同时,也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和深度。可以采取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方法,把复杂的问题设计成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需要动一番脑筋才能做出来。问题过于简单,不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难度过大,学生难免丧失信心,降低兴趣。我们提倡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出发,善于寻找学生“认知区”和“发展区”的结合点,通过深题浅问、浅题深问、一题多问等方式,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形成,培养师生、生生之间情感和谐发展。
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的提问要兼顾全体学生。部分教师怕出现冷场,耽搁时间,于是总是向少数学生提问。长此以往,多数同学会觉得提问与己无关,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设计的问题应有层次性,如重难点的问题,多问优等生;锻炼性的问题,针对中层生;鼓励性提问,照顾学困生。总之课堂提问要让每个学生受启迪,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应做到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真正发挥其灵活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