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礼琴
(江苏省常州市北环中学 213000)
数字平台技术有几点突出的优势:激发兴趣—引发思维—突破难点—及时反馈等,这让我们对这门技术有了更多理性的分析与思考.在《整式的加减》一课的学习中,笔者利用数字技术的及时反馈和统计对比功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错题及时跟踪,在全班讨论交流后,教师讲评、归纳总结,本课中两个难点“整式参与计算的整体意识”和“乘法分配律中的漏乘现象”得以突破.课堂中师生互动和微视频自主学习探究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再加之小组交流,充分地展示了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新型课堂模式.
几何教学是数学学科最具分量和地位的教学内容,而复习课的教学则是几何教学的难点,如何转变教学的方式,让教学的效率达到最高是每个数学老师都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相似图形》一章的复习中,笔者设计在不断的图形变换中,抓住了图形运动的本质,启发学生追本溯源;立足于知识的框架体系,梳理本章知识,呈现本章的教学结构;以突破难点为线索进行典型例题的教学;一题多问,变式演练,抓住切入口,让学生在生动多变的问题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也为自己打开了复习课教学的新思路.
数字平台的优势很多,代数课对基本运算技能的突破和实时追踪,几何课的变换形象生动等都是很好的切入口,设计使用只要针对学生实际,可以寻找更多适合课型和教授内容,让数字平台真正为教学提供服务.
一节高效的数学课必须让学生成为主体,所以在我们的教学预设中应该把这一点放在首位.教师在服务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多的思考:如何给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引导,组织好学生的充分的交流,我想这一点大家应该深有感触.在数字化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如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帮助学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一课时,学生对于各种复杂情境下的行程头晕目眩,往往难以找到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借助平台优势,我设计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动态视频,在“小强能否追上小亮”的问题中不断引导学生寻找有用的信息,利用形象的线段图帮助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当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困难时,我先请他们把自己的困惑告知同桌,相互交流,再引导他们采用反复多次观看视频的形式真正找到隐含的数量关系,最后再借助一组情境辨析加深印象,让学生的难点得以突破.
一堂精彩的课应该是在一定预设下动态生成的,但在数字化平台的背景下,几乎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被限定在一定的框架内,动态生成很少,如何更好地处理好在数字化背景下的课堂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对老师的挑战更大.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动态生成要求老师具有相关的操作硬件实力,也要具有统领全局的大局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的把握上都要有抢先的心理准备,也考查一个老师的临场应变能力.
在《全等图形》一章的复习中,教学预期是以角平分线的一组题的变化为主线来开展,基于班级的实际情况,临时做了一些变化以更好地适应学生.在教学设计中立足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利用几何画板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复杂图形的全等,紧扣问题,从图形、文字、符号等多角度出发,通过对教材的复习,总结出几点经验,最后回归课本,加强“双基”教学,全面系统复习基础知识.利用平台,设计了“解题”训练的闯关游戏,学生在有趣的闯关体验中基本技能得到了提升,在同伴分享交流中不断地培养了数学综合能力.这样的体验让我们对于搞好专题复习,综合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我们一直在强调分层,分层最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老师的分层意识.我们学校的学生差异很大,每个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有明显不同,平时的常规课堂中很难实现分层教学,如何在数字化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中体现分层教学,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因素.而在平台技术的支撑下,我们首先可以实现的就是例题和作业的分层.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习题课时,笔者将班里的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只能掌握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并简单应用的;二是能掌握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及各项性质的;三是能熟练应用三角形的特征解决综合问题的.教学时,分小组进行学习,借助数字平台给每个小组推送不同层次的例习题:一类简单的求边角、周长面积的;二类深入研究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中位线等相关性质;三类解决复杂图形下,利用辅助线等方法综合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一节习题课,不同层次的同学在课堂中得到了不同的收获.
这样,在数字化背景下教学的预设中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老师分身乏术的困扰,也为我们今后的分层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在一次次亲身的实践中积累宝贵的经验财富,得到了很多关于信息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分层的体会.
基于学生的平台活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方面给了大家很多可实践的方法和思路,在转变教育方式,改变教育的路上需要智慧地前行.以信息化的形式融入课堂,从学生的真实情况出发更加直白、立体,所以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情,也就是学生的实际需要,选题的方向要精确、精准.教师要亲自动手参与制作动画,加强信息技术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充满自信、游刃有余.还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归纳、动手演示、及时总结的素养,让学生亲自参与多媒体制作,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数字化教学是大的趋势,可能某一种单一平台或单一系统在我们数学教学上不一定经常使用,但是我们要多掌握相关的技术,多提升自身,并在使用技术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才能让技术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当然我们还可以有更多的地方可以思考:比如信息技术对优化教学效果,控制教学节奏的作用;信息技术对提高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作用;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结合对于教学内容的扩展以及基于网络资源支持下的数学探究式学习等等,后续必须更深入地展开这些方面的研讨和交流.
数字平台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带来了新的活力.我们正利用信息化的平台,去寻觅新的教育教学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