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的魅力
——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宣传报道研讨会”会议综述

2019-02-19 22:59周德仓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传播学院宣传报道西藏

李 炜,周德仓,金 石

(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2019年6月19日,“传播的魅力——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宣传报道研讨会”在西藏民族大学举行。会议由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西藏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参与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宣传报道的媒体负责人、编辑记者代表,国内著名新闻传播专家学者、新闻传播学术期刊负责人等35位与会嘉宾,就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宣传报道进行了学术研讨。本次研讨会全面回顾了西藏民主改革60年中央和自治区媒体宣传报道主要情况,与会嘉宾围绕报道理念、方式和效果等内容进行了自由的学术探讨与业务交流。

学校党委书记、副校长欧珠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他认为此次研讨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闻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是总结西藏民主改革60年宣传报道的经验,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新闻舆论工作规律,探索重大主题宣传的传播路径,提升涉藏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有力举措,也是促进产学融合、深化部校共建的重要平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周勇教授在致辞中认为要切实加强涉藏新闻舆论工作,践行眼力、脑力、脚力和笔力,提升西藏宣传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德仓教授介绍了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参与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宣传报道的情况,希望借助于全国新闻传播学者、新闻传播专业报刊和参与采访主题报道的媒体人的智慧,助力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推进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科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郑保卫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赵丽芳教授分别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学术交流研讨。在上午的学术交流研讨中,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协调处调研员滕庭国介绍了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宣传报道的基本情况,自治区宣传部门专门成立了采访接待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谋划报道选题,精心遴选素材,优化采访行程,强化安全保障。此次宣传报道注重全媒全时全面,融媒报道耳目一新。中央媒体针对受众需求分层化、多样性的特点,创新理念、内容和手段,运用微博、微信、客户端、海外社交平台,采用了微电影、快闪、微动漫等各种微传播的形式,推出了移动直播新闻、新闻大数据、无人机航拍等新形态产品。通过新旧对比、当事人口述、记者手记等方式,用藏族群众身边的点滴变化和感人故事,深入阐释了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经济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及其所隐含的制度优势。他认为,此次采访报道活动做到了有心、有情、有感,中央媒体记者在藏期间亲身感受自治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各族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亲眼见证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增强了宣传西藏,介绍西藏,展示西藏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使命感。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博导周勇教授认为关于西藏的报道应该注意平衡报道议题,注意文化与环保议题的设置。要在报道中有意识地突破西方受众基于东方主义的思维框架和信息来源,要注意直接的主题呈现和隐含的主题呈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原副总编辑、《中国藏学》杂志原执行主编、中国西藏网原总编辑、高级记者张小平有长期在藏从事宣传报道的工作经验,他追忆自己的从业经历,结合自己对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报道的观察,认为西藏新闻宣传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新的进步。他认为,涉藏宣传是一个很高深的学问,要注重对内对外传播效果的全面提升,争取得到海内外的广大受众的认可。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博导赵丽芳教授认为,通过典型报道、历时报道和成就报道容易使关心西藏发展的受众达成对西藏民主改革60年成就的共识,并能够在情感上形成呼应。这些报道能够站在社会变迁和总体联系的视角上,将个体的机遇,集体的记忆,过去和现在相勾连。报道要注意凸显西藏社会进步与祖国共繁荣、共发展之间的普遍联系,要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感悟力和理解力。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朱杰副教授通过对65篇相关新闻报道进行的文本研究,指出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报道基于不同视角展现了西藏社会的伟大进步。他认为当前的媒介环境已经发生变化,西藏建设全媒体和县级融媒体的举措非常重要,应该将优秀的报道经验与新的传播方式相结合,服务受众,发散传播的魅力。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博导李震教授认为此次研讨会在藏汉文化交流的桥头堡地区召开有着特殊的历史文化意义。他认为围绕文化传播和民族认同的宣传报道应是涉藏传播的重要领域。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挖掘西藏优秀灿烂的历史文化,如格萨尔王传的传承与传播问题。把西藏最好、最美丽且最具优势的文化传播好。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袁爱中教授认为此次报道的最大特色在于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新旧对比的报道框架始终如一地在贯穿于西藏的日常报道和一些重大题材的报道之中。应该思考媒体在记录、建构和呈现社会变迁的过程中正确发挥作用的机制,如何通过恰当的议题设置实现报道平衡。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泽玉从自己民族身份出发谈及以前在西藏电视台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经历和从教以来的变化,认为媒体传播效力的增强改善了祖国不同地区受众对于西藏的感知和理解,而更为精细化、更接地气的新闻报道是媒体增强传播力的基础。

人民日报西藏分社采编部主任袁泉认为宣传主管部门针对主题报道活动进行的采访协调对西藏而言是非常好的创造性的工作机制。如何向世界传播真实的西藏需要学术层面的理论支撑和新闻业务的积极实践。人民日报围绕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的报道主题已刊发38篇优秀报道,且大部分报道均在两微一端上进行了分发,有十余篇报道从新闻生产之初即采取了融媒体报道的理念进行策划。作为报道直接参与者的新华社西藏分社副总编辑张京品介绍了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在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报道中的报道策划情况及总社与分社之间的前后方联动机制。从2018年12月下旬以来,新华社先后播发2000多条报道,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首发报道、独家报道、深度报道和重大报道。呈现出了六个方面的总体特点:重点报道有质量;常规报道有新意;新媒体报道有创意;融合报道有突破;藏语内容传播有亮点;涉藏外宣有深度。

《中国民族报》副总编辑、高级记者肖静芳将此次民主改革60周年的报道划分为成就性报道和评述性报道,成就性报道呈现了传播西藏社会进步的方方面面,述评性报道对于传播西藏、说明西藏意义重大。她以报道2019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中的编辑理念为例分享了民族类媒体及纸质媒体如何成为传播西藏的优势力量。《今日中国》杂志藏文版主编、高级记者李媛介绍,如何将具有世界性的废奴运动以及西藏60年来的发展成果呈现给读者是《今日中国》作为对外传播期刊负有的历史使命。她谈到平凡人物的最平实的语言是西藏报道中记忆最为深刻的内容。从传播手段上来讲,《今日中国》重视图片、短视频等视听化内容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传播。复旦大学《新闻大学》杂志编辑部的副主任姜华老师认为,从叙事的角度而言,现阶段的报道更注重细节,更注重微观,更注重典型性,也容易形成与读者的亲近感。从传播范围上来看,如何向世界说明西藏,让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受众能够接受西藏的变化是我们需要着力的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郑保卫教授回应了滕庭国调研员的情况介绍和嘉宾发言,认为西藏的宣传报道对于中国的国家形象至关重要,应该及时总结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报道的优秀经验,改进今后新闻报道的方式。他结合自己赴西藏调研和培养西藏新闻人才的经验,认为新一代的媒体人必须有更贴近受众的传播思维、更全面的技能和更坚定的文化信念。

下午的研讨会分为两场。在第一场中,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陶格图教授谈到西藏民族语言媒体正在完成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传播中央和国家声音的最有效的传播渠道之一。民族语言媒介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是藏族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力量。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韩鸿教授认为应该增加微观政治层面的报道,关注文化权益,关注妇女、生态、母语、宗教等议题。他还结合康巴卫视在Facebook上的传播案例,认为西藏的对外传播应该坚持主阵地和分组分级相结合,阵地战和游击战相结合,隐蔽传播和大张旗鼓相结合的传播方式。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文化与传播》主编刘洪教授对比历次国内重大民族题材报道,认为此次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报道做到了宏大题材具象呈现。他认为媒体报道和学术研究应该落实习近平主席的四个自信,注意东西方文化体系的差异。未来的报道应该将专业报道与非专业报道、集中报道和日常报道结合起来,坚持土洋结合,注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渠道的整合利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挂职副院长张迪认为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报道与传统宣传报道有了比较明显的差别,有很多文章基于微观视角讲出了特别精彩的西藏故事,通过述说个体生活经历的变化,进一步反映了西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医疗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认为在全球化交往的时代,应该注意到国内外受众的观念差异,要注重讲故事的方法,在获得必要的认同基础之上,提升涉藏报道的影响力。此外在报道议题上还可以适当关注藏族群众精神世界的变化。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谢明辉教授结合宁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主题报道,认为其与西藏民主改革的报道有很多相似的报道策略和方式。但在议题设置上西藏的对外传播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文化特色。西藏地方媒体在媒介融合的进程中应该注意受众的变化和需求,更好地践行“四力”的要求。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毕研韬教授长期关注涉藏传播和战略传播问题,他谈到涉藏传播应该首先转变传播思维,技术正确是政治正确的保障,同时要注意以理服人。他认为叙事疗法对当前西藏对外传播文本建构具备很好的启迪意义。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高有祥教授曾在西藏工作过十年,他认为西藏广播电视台的宣传报道节目进步很大。他结合自己的在藏工作经历和参与新闻评阅工作的情况,以2019中国西藏论坛的电视报道为例,认为当前西藏的会议报道形式和内容都有了较大改善。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南亚研究所副所长李炜结合自己带领学生赴吉隆参加中宣部“壮丽七十年·奋进新时代”媒体蹲点调研采访活动,认为部校共建机制促进了教学相长,为传播美丽西藏储备了新生力量。新一代的西藏媒体人已经初步具备融合新闻生产的理念和能力。他还结合中尼边境的乡镇发展情况,提出今后应加强关于西藏对外开放的报道。

中央电视台西藏记者站记者李朕谈到中央台西藏民主改革60年宣传报道是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总书记提出的“四力”要求。六十多人的报道团队在央视全频道还有新媒体的全平台推出了多项重大报道,在央视的一套和新闻频道播出的时长达到180分钟,新媒体平台的播放量达到了300分钟。报道的内容和节目样态都较为丰富,西藏的文物保护报道、生态环境报道、跨境民族报道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报道效果,通过景观直播、嘉宾访谈、记者连线、海采等多种方式报道了西藏社会的伟大进步,实现了国内国外两个舆论战场上的胜利。现任西藏日报社党委委员、总编辑助理、汉文编辑部主任张新华是一名援藏干部,他谈及进藏以后工作环境和业务方式的变化,认为西藏日报的报纸体系承担了面向不同受众的重要传播功能。西藏日报在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的报道中特别注意关注西藏普通群众生活的变化,题材丰富、形式新颖。在传播方式上注意内容的多媒体呈现方式和多终端分发。同时,西藏日报非常注重评论性作品的刊发,占领舆论主阵地。

《新闻知识》杂志副主编、主任记者谢丛容认为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的宣传报道体现了主流媒体强大的传播力,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变化,有利于传播主流价值观,体现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从期刊编辑角度,她认为对重大主题报道的策略、内容和传播效果适时地进行分析总结会为今后的报道提供参考价值。

在下午第二场的讨论中,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文教授围绕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各家中央及地方媒体的报道进行了详细的量化分析,认为此次报道反映出西藏传播的媒介生态已经由传统媒体转移至新媒体平台。未来的涉藏传播应该注重年轻用户群体的媒介接触特点,善用纪录片、微视频等传播形式,也要在对外报道中注意语言媒介覆盖的全面性。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詹恂教授认为应该重视社交媒体的价值呈现和情感呈现,同时强化基于社交媒体的用户服务和公共服务。在西藏的对外传播中,应该尝试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打造西藏文化品牌。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南长森教授长期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传播,他认为常规报道出新意是在当前信息环境竞争中胜出的必然选择。他从不同民族的视角出发,认为民族地区新闻传播的文化价值应该由不同民族的媒体工作者共同建构。西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杨立川教授认为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非常注重办学方向和办学特色上的调整,科研成果方向明确且成果丰富,发挥了民族地区院校服务社会的优势。他认为从不同层次、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受众分析是做好宣传报道和舆论工作的前提。

西藏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高级记者尉朝阳迄今已有27年的在藏媒体工作经历,他认为当前西藏正在进行的广播、电视、网络融合为未来的新闻生产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加强了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和资源共享。西藏广播电视台藏语卫视节目深受藏区群众和海内外藏胞的欢迎,已经成为了解西藏的民族语言媒介窗口。在未来的新闻报道策略上,应注意以点代面,以宏大立意、微观视角深入讲好西藏故事。西藏广播电视台记者、一级播音员林向红认为广电视听媒体在西藏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大有可为,在以往的工作中她采访了许多西藏文化界的代表人物,并出版了访谈录。这些活动的目的都在于帮助大众解读西藏文化,理解西藏文化的内涵与特色。她认为典型人物的口述史是研究和传播西藏文化的有效途径。

内蒙古日报社理论评论部副主任、高级编辑、《新闻论坛》杂志原主编陈玉文认为中央西藏各媒体发挥各自的优势,用文字、图片、音视频形式以及社会化媒体、移动客户端等多种媒介,给每一位关注西藏的受众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西藏的多维感受。今后的报道应多采取讲故事的形式,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西部学刊》杂志常务副主编朱希良认为在实际的新闻生产过程中,媒体人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但仍然需要精益求精,思考受众的现实需求。同时,宣传报道的影响力发挥应该注意传播平台的中介作用,基于不同介质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推送。

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华睿云分享了她与学生在随团进行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主题报道的情况,认为深入一线的新闻采访有利于累积更多生动的西藏故事,切实提升校园媒体新闻实践的水平。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高有祥教授回应华睿云老师的介绍,认为西藏自治区宣传部与西藏民族大学将部校共建机制带入到新的水平。除了部校共建的运行机制,由宣传部统筹的学术界与媒体界的联动也是充满创造性的工作。

张小平老师是知名的西藏媒体人和藏学专家。在点评总结环节,他高度评价了此次会议召开的意义和专家学者、媒体从业人员的真知灼见。他认为,时代的变迁既造就了媒体传播议题的变化,也使媒体传播成为中国崛起的重要力量。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宣传报道是深入贯彻中央治藏方略的重要实践。新一代的媒体人正在延续老一辈西藏新闻人的职业精神,并掌握了更加全面、丰富的报道技能。未来的涉藏宣传应该形成合力,注意媒体之间的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全面深入地反映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伟大变化。

猜你喜欢
传播学院宣传报道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高建新教授
在“贴近”上下功夫 讲述义乌好故事——以《义乌商报》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为例
中心自觉 百姓自觉 县域自觉——金报集团以“三自觉”做好新闻宣传报道
神奇瑰丽的西藏
NP1连同NP2
一个人的西藏
把好节奏、踩准节拍,凝心聚力铸自信——浙报集团迎接十九大宣传报道中的探索
西藏:存在与虚无
安徽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科研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