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芳
平顺县虹梯关乡,因境内有建于明嘉靖八年,晋豫古商道上54盘立陡的“之”字形人工石梯,从山底仰望,山道如虹,直通云天,故得名。又因被海拔1600余米的老马岭将该乡与县城阻隔,被当地人称为是平顺县出境的东大门。在全乡150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找不到一处平坦之地,在沟沟坎坎的大山褶皱里,分散居住着19个行政村、106个自然庄、7500多口人。
虹梯关乡财政所,和乡政府一起坐落在虹梯关村。在脱贫攻坚战前,该所因服务当地群众工作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县级表彰,特别是在2015年,被财政部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财政所,在2016年、2017年“七一”前夕,该所荣幸地赴省财政厅,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自己的先进事迹。
在诸多荣誉和光环面前,该所全体工作人员始终不忘财政为民的初心,牢记服务群众的使命,在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以来,该所在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财政局的关心指导下,工作以脱贫攻坚为主线,克服山高路远、居住分散的重重困难,确保每一笔惠民资金从接受、核实、下拨全过程、各环节都精准无误,践行“宁愿吃尽千般苦,换来百姓夸政府”理念,为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集体产业增收增产排忧解难,树立了财政形象,赢得了群众口碑。
虹梯关乡因其山高坡陡、人口居住分散,流传在民间的顺口溜是“家住虹梯关,出门有三难,近路靠步行,远路得看天。”这里说的是虹梯关的路,在脱贫攻坚战之前,一是全乡境内19个行政村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雨天一身泥,好天一身土自然不必说,还有好多路段因下雨冲毁成为断头路,连接各自然庄的路只有农用三轮车甚至摩托车能走;二是通往县城的路,翻越老马岭是必经之路,虽然这条路是水泥硬化路,但是在夏季多雨、冬季多雪的恶劣天气里,加上年久失修路况可想而知!用当地人的话说“走在路上有三跳:车在路上跳,人在车里跳,心在肚里跳”。特别是在冬季下雪后,一场积雪把这条路隔断,不等来年开春,雪不会全部融化。因此家住县城,工作在虹梯关财政所,尚未成家的张茜在秋季上班时就把冬天穿的衣服都拿到了所里,就是为了防止冬天一场雪,两三个月回不来家!
说到财政所的工作人员,不得不说现在仍然奋战在财政一线的张茜同志。张茜,一名说话办事雷厉风行的刚强女青年,本来家住平顺县城,无论在家庭条件还是个人条件上都能找到一份离家近、环境更好的工作单位,但是她在2017年的村官分流选岗时,不顾家人劝说毅然选择了虹梯关乡财政所的岗位。用她的话说,我本来就在基层一线工作,虹梯关财政所的先进事迹我也早有耳闻,我非常愿意与老所长(指2018年已退休,坚守了虹梯关乡财政所一辈子的成录文所长)共事,学习他身上那种不叫苦、不喊累的精神,也非常想到有着山西“八大古关”之一、民风淳朴的虹梯关乡工作,我要把青春的汗水挥洒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这一去,就是三年。
随着全县脱贫攻坚战的强力推进,在财政所的全力配合下,虹梯关乡现在的路较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全乡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通往县城的路也已拓宽改造完成,城乡一体化交通的公交车每天发往乡里2趟,通往各行政村的精准扶贫班车也是每天都有,村民的出行条件极大改善。但是在张茜心里,虹梯关,早已和她从事的财政事业融为了一体,她已立志继续奋战到全乡的百姓实现共同小康、共同富裕的那一天!为此,早该到谈婚论嫁年龄的张茜,因为工作忙,再加上离家远,现在个人问题还顾不上考虑。
“老许,你要的药给你带来了,赶快用上吧!”话正说着,乡财政所的张茜,把从县城刚刚带来的一包药放到了她包的该乡北秋房村,已快60岁的低保户许林则手上,这时,已是中午1 点半的时间,她从县城办完事匆匆忙忙赶回来,直奔老许家送药,午饭还没赶得上吃。看到老许脸上露出的笑容,听到连声道谢的话语,张茜早已把饥饿忘到了一边。
北秋房村,离乡政府20 多里,全村国土面积22000 亩,有16 个自然庄,12 个村民小组,134 户295 口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124人。根据乡党委的统一安排,2017年财政所负责协调帮扶单位与该村的对接工作。为此,财政所的同志首先自己对该村的村情村貌、户情户貌进行了精准摸底。在了解掌握村情民意的过程中,常常是白天干完所里的业务工作,利用晚上时间再进村入户。财政所的同志清楚地记得,那是2017年夏季多雨的季节,已经连续下了一周雨的路上,他们乘坐的面包车走在一段连转带上的急弯,突然遇到一个从山坡上滚下的石头,司机一脚急刹车,车在原地打了一个90度的旋转后停住了,全车人惊魂稳定,下车一看,车的右后轮已经蹬空悬在了路沿外,路下就是几百米的深沟!
正是财政所全体同志扎实的前期工作,为帮扶单位与该村的无缝对接、精准施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帮扶单位进驻该村后,一方面,对因病致贫的24 户53 人,帮助落实医疗保障政策,解决治病遇到的实际困难;对因学致贫1 户2人,帮助落实“雨露计划”等助学优惠政策措施,确保教育保障政策落到实处。同时,积极实施村集体产业破零计划,先后建起秋房客栈,利用微信、抖音等现代网络媒体、社交平台拍摄微视频,宣传北秋房的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和投资商前来发展乡村旅游,该村在2017年底顺利脱贫。
财政所负责的日常业务比如粮食直补资金、退耕还林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易地扶贫搬迁等,都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核实每一笔资金与每一户的对应关系,财政所的同志们几乎每周都要到各村走访。类似北秋房村,还有远离乡政府四、五十里的克老峧村、臭水峧村,既远又高,需经十八弯山路才能到达山顶的西井山村等等,只看村名的这几个字,就能想象到都是与大山密不可分的恶劣环境。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就对群众沉淀多少感情,无论山多高路多远,也没有阻断财政所同志们前去送服务、送政策、送温暖的行程。尽最大能力给予群众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帮助。因为,同志们早已把贫困户当成了自己的亲戚朋友,群众也把财政所的同志们当成了自家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农民群众家门口的“财政部”,虹梯关乡财政所的同志们,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严格规范,真诚为民,换来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这与虹梯关乡财政所同志们钻研业务、狠抓制度建设、严格监督管理是绝对分不开的。经过不断探索、实践,他们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
一是宣传先行,努力让群众吃透政策;二是严格把关,真正把工作做细做好;三是财务公开,交给群众一份明白账;四是关口前移,加强涉农资金监管;五是责任追究,发现问题一查到底。对待每一项具体的工作,虹梯关乡财政所都认真负责、精心编制、科学核算,始终做到了涉农补贴资金管理到位,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到位,财政扶贫等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到位,“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到位,固定资产管理到位的五个管理到位;使每一个数据都有依有据、每一笔业务经得起历史检验、每份报表都能符合事实和说明问题。
从2016年开始,在脱贫攻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在前期繁重的实地调研、协调占地补偿等业务工作之后,共确定9 个村、13 个集中安置点、437 户929 人的移民搬迁任务,为了每一笔扶贫资金管好用好,财政所的同志们常常是加班到深夜,对各环节、各关口反复研讨,确保按照规定流程准时足额予以资金拨付。当看到搬迁户喜气洋洋搬进新居后,财政所的同志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随着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许多强农惠农的政策,如何将党的各项财政政策执行好落实好,如何把各级政府对“三农”的关爱送到广大群众心头,如何把财政服务农村农民的最后一公里道路打通铺平走顺畅,这是所里全体工作人员经常思考的问题。
财政所的同志们深知,在老百姓眼里,财政工作就是与钱打交道的工作,在服务好百姓管好钱的同时,必须管好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特别是在工作、生活中做到严格自律。
通天峡景区在建成运行后,直接带动该乡虹霓村、碑滩村、梯后村的乡村旅游如火如荼,为改善这几个村的基础设施,提升游客承载能力,财政所同志们按照乡党委、乡政府的安排,为其中一个村争取到一笔基础设施改善资金,为其修建了一条长1000米、具有当地特色的石头便道,当地村支两委的干部为表达感谢之情,执意邀请财政所的同志们到景区转转,在遭到婉拒后,又要请同志们吃个便饭,还是遭到了婉拒。财政所的同志们对村干部们讲,你们的心意领了,我们的职责就是为群众服好务,为村上办好事,只要大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我们心里比吃饭还香。
其实,财政所同志们心里明白,作为一名公职人员,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严格自律,严格约束,是对财政事业的负责,更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负责。
在办理资金核拨手续时,也遇到想要“走后门”的事情。有一次,一个项目实施村手续不合乎规定,却要求办理资金,说有急用,但所里坚持手续合规才给办理,村干部满腹怨言,说他们一点也不顾交情,一点也不讲情面,“我们花的是国家的钱又不是你家的,你瞎心疼个啥。”每每遇到类似的情况,财政所就是认准一个理儿:制度和政策不允许的事情,不管是谁找上门来,不管有多深厚的交情,坚决不能开口子,一旦开了口子,就是对财政制度、财经纪律的违背和践踏,就是对财政工作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亵渎,遵章守纪,这是财政工作者绝不能突破的底线。
后来,这些事情被当地干部群众知道后,都纷纷竖起大拇指:“这才是新时代干部的样儿!”“财政所的年轻人可是行!”每当听到老百姓由衷的夸赞,财政所的同志们都想到了一句话,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都值了。
百里战脱贫,关山度若飞。站在高高的老马岭上,在绿油油的松柏林间,镶嵌着巨大的风车、成片的太阳能板,还有漫山遍野的山桃、连翘等各种中药材,为全乡未来发展、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虹梯关乡财政所,这个普普通通的基层财政所,必将趁借新时代的东风奏响服务关山群众的更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