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财政局
《山西省财政厅关于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实施意见》印发后,太原市迅速行动,积极推进此项工作,会同市农委、发改委、国土局、水务局、林业局、农机局等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后,经市政府同意,于2018年10月15日,出台了《太原市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意见》(并财农〔2018〕110号)。
除中央、省涉农资金按照省意见(晋政发〔2018〕31 号)统筹整合外,市级涉农资金的统筹整合工作从编报2019年度部门预算开始,2019年,实现农业发展领域行业内涉农专项转移支付统筹整合和基本实现农业发展领域行业间涉农专项转移支付和涉农基建投资的分类统筹整合。到2020年,构建形成农业发展领域权责匹配、相互协调、上下联动、步调一致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长效机制。
市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内容要求:按照国务院、省政府要求,市级根据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依据预算法等相关规定按程序设立涉农资金专项。在省级层面涉农专项转移支付以农业生产发展、动物防疫、林业改革发展、水利发展、农机化产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特大防汛抗旱等大专项为主体的基础上,市级层面以农业生产发展、乡村振兴(含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林业改革发展及营造林项目(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水利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农机化产业发展及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大专项进行分部门统筹整合。对清理整合后的涉农资金,进一步明确政策目标、扶持对象、补助标准、实施期限、绩效管理等(2019年基本完成涉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整合和涉农基建投资整合)。
合理设置任务清单。市级涉农资金在分部门统筹整合并建立大专项的基础上,实行“大专项十任务清单”管理模式。有关部门根据各项涉农资金应当保障的政策内容合理设置任务清单。任务清单区分约束性任务和指导性任务,给予县(市、区)不同的整合权限,实施差别化管理。
约束性任务主要包括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涉及国计民生的事项、重大规划任务、重点工程、试点任务等有特定政策要求的项目资金、按政策规定直接兑付到人到户的补贴资金、上级对下安排的据实结算资金以及农业生产救灾、特大防汛抗旱等定向使用的资金。约束性任务定向使用,不能统筹。指导性任务是指除约束性以外的其他任务,只明确支出方向、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不限定具体项目。指导性任务可以统筹,不作为对下考核的硬性指标。对年度执行中发生的新增支出需求,市级财政、行业主管部门要首先通过统筹调剂现有涉农专项和上级财政补助资金解决(2019年基本完成涉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整合和涉农基建投资整合)。
太原市市级2019年开始统筹整合市级项目,出台资金管理办法,先行对市级安排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利用项目按照“大专项+任务清单”分配使用,其他农业项目将陆续推进。
太原市出台《太原市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意见》(并财农〔2018〕110号)后,积极推进此项工作,在总结娄烦县、阳曲县扶贫资金统筹整合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非贫困县涉农资金的统筹整合,十个县(市、区)及不锈钢园区、综改区先后出台各自的《实施方案》。各县区合理划分农业领域市县事权和支出责任,明确了部门职责关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逐步推进行业内专项转移支付统筹整合及行业间分类统筹整合。
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是件好事,对加强资金管理,集中财力办大事,充分调动县区自主权,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中力戒形式主义,对市县的涉农资金上级部门应为推动指导,各市县根据各自地方特点因地制宜能整尽整,特别是县(市、区)由于财力有限,安排的项目较少,以把事办好为宜。涉农资金涉及部门多,投资分散,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县级财政人员少,有的县没有农业科,整合力度不足。各涉农资金下达时间有先有后,时间不统一,编制资金整合方案存在困难。不同资金项目管理要求导致时间、验收要求及标准等不统一。
近年来,涉农资金整合政策给太原市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果,贫困群众获得了真真切切的红利。农村基础设施、生态补偿、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都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真正实现了好钢用在刀刃上,集中财力办大事。为了全方位推进涉农资金的统筹整合,最大限度地凝聚政策、资金、管理资源形成合力、不断提高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建议上级财政部门安排的属于统筹整合范围内的资金,尽量及早下达,以便更好的确定项目规模,早计划、早安排、早实施、早完工。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户的关怀,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效果良好。在加强补贴管理上,有县(市)区认真组织、积极争取有效措施,确保党的惠农政策的落实,如清徐县出台了《清徐县关于做好2018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工作的实施方案》,规定了补贴范围、补贴对象、补贴标准、补贴程序等,补贴资金拨付和发放、工作要求等,全县共发放补贴资金1951.35 万元。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的县区农民种地确权面积较小,支持保护补贴金额较少,每户农民补贴金额大约为百元左右,选择银行较困难;加之农民年龄老化,居住地方偏远,交通不便,所以按照历年的规章制度,只能协调农村信用社来发放资金以方便农户支取。有的县区农业一年比一年萎缩,人均耕地面积少,生活来源靠种地收入占比很小。乡镇经济比较发达,经济不以农业为主,种地的现在多数是50后、60 后,年轻人基本不种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在该区执行的效果不明显。有的县区乡镇基层队伍不稳定,人员调整较大,业务不是很熟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牵涉面太广,工作复杂繁多,工作量大,相应的工作经费少。有的县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执行的效果不错,但也存在问题,如在发放过程中,存在村集体配合不积极,农户相关信息收集困难,乡镇录入信息工作量大,因农户银行卡号问题导致发放时间太长,增加财政、乡镇、银行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有的县区耕地地力补贴由于涉及广大农民,基层每年统计核实因业务量大,补贴面积上报延迟,影响补贴发放进度,有部分乡镇反映人员、经费不足。
有些县区调研认为,农业直补转为保险间接补贴可行,可有效增强农业保险保障能力,放大补偿倍数,使种粮农户增加收益;有的县区认为不可行,转为保险间接补贴后,只有受灾后可得到补偿,农民没有了种粮补贴,农民思想上一下接受不了,需要一个过程。对小的种粮户影响不大,但对大的种粮户有较大影响。总的情况看,建议保留。
个别县区对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重视不够,项目进度偏慢,预期收益不显现;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权属不清、个别县区需对村集体经济进行清产核资;人才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引领不足,目前,从事农业的大多数是中老年人,缺乏能带动村集体发展的人才和能力。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支持力度小,村集体自筹资金有困难。村集体经济投入能力薄弱,没有资金注入,融资困难,严重影响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意见和建议: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以党校、短训班等形式,对农村干部加强轮训,提高村干部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规范和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切实加强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实行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充分发挥专职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对于村级集体资源进行统筹整合,可以联村跨乡,由县级进行统筹安排,有效利用现有村级集体资源进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对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台扶持鼓励政策,以点带面带动全局发展。典型引路,重点打造一批可示范可推广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带动区域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农村环境问题是村庄环境卫生难题,环境“脏乱差”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水平。垃圾处理、污水治理、风貌管控和改厕是亟需解决的卫生难题。
今年以来,太原市认真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宝贵经验,紧抓创建文明城市、迎接二青会召开和建国七十周年契机,以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为目标,以治脏、治乱为突破点,扎实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打好冬季、春季战役,取得明显成效。重点推进一批农村厕所革命示范村,着力打造一批综合型美丽宜居精品村,重点提升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坚持“三级联创”、示范引领,突出地域特色,选树100个不同特点和发展模式的美丽乡村,在更高层次上打造省会城市美丽乡村升级版。
村民非常拥护和支持中央层面推动农村“厕所革命”,有意愿通过政府补助引导、农民投工投劳的方式参与改厕。太原市出台《太原市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意见》,通过以奖代补采取“以奖代补、先干后补、切块到县、奖补到村”方式进行专项奖补。对改造的户厕拟按照省市县1∶1∶1 的比例奖补3000 元,不足部分由农户或村集体承担,困难农户由村集体分担,整改提升的,由县级财政统筹。市对完成当年任务的示范县奖补400 万元、重点县奖补200 万元。奖补资金用于户厕建设改造、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上下管网、污水处理站及配套设施建设。
通过典型引领示范推进的方式,以示范县、示范村、示范乡、示范户为抓手,引领推动改厕工作。与武汉千祥、山西景辉等技术单位进行合作,在阳曲县选取4个不同类型的村庄进行先行示范,目前已完成施工。通过技术合作和实践探索,破解成本造价高、冬季易上冻和使用不方便等难题,实现农村改厕花小钱办大事,达到能用、管用、实用、好用、耐用的效果。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性、历史性的任务,需要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由于体制的原因,存在着需要加强配合的问题。一是配套统一难。各项工作涉及职能部门较多,力量难以整合一起发力。比如农村户厕改造,配套的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上下管网、污水处理站及配套设施的建设,需多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推进。二是项目衔接难。由于各部门涉农项目安排时序、渠道不同,很多项目难以有效衔接。三是长效管理难。农村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开展以来,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提升,但长效管理机制仍不完善。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部分村民缺乏基本的公共卫生意识,随意乱倒、乱丢垃圾、乱写乱画等不文明行为仍然存在,因不良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出现整治效果反弹现象,一定程度影响治理效果。
加快出台省、市、县三级对整村推进改厕工作的奖补政策,完善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支持服务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大力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加强农村“三基”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充分激发村民内生动力,补齐“精神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