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教育
——以情感融入为视角

2019-02-19 18:43汤玉华
社科纵横 2019年5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价值观

汤玉华

(广东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中心 广东 广州 510515)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中,应寻求情理的一种新的融合,达到情感与认知的涵融互摄,体现出教育的真理性和真情性,做到情中有理,理中蕴情,情真理切,情理交融,用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引导受教育者的情感上升到理性层面,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识,从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质上就是解决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建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核心问题。只有在思想灵魂深处深深认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为方式切实遵循践行24 字方针,我们就不会轻易受一些西方的文化价值、一些落伍的传统价值的干扰和影响,也才能有效化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的危机。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教育形势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领、情感融入、理解认同,就是要站在中国历史的大视野下,同时结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从国家的、社会的、公民的三个层面去全面深入理解24 字的内在涵义和精神实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融入过程中需要注意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道德的有力支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有效整合社会意识,凝聚社会力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开启先进文化新精神。尤其是在当前面临各种国际主义思潮涌现,多元化文化交错激荡的背景,民众的价值观念更显得复杂多样且多变,视域融合、重叠共识显得更为迫切,所以,在当前高校社会思潮交叉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复杂背景下,迫切需要一种核心价值总揽全局,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

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文化价值层面的反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相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必须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实现自身的具体化、大众化,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形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关涉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能有效抵御各种社会思潮泛滥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威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强化就意味着西方意识形态强势渗透和冲击的弱化。当今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的时代,文化的冲突、文明的碰撞势必产生价值的冲突。尤其是近年来,各种论调的产生,如中国威胁论、中国国强必霸论、中国崛起论、改革失败论、普世价值论等等,在国际上刻意制造一些不利于中国国际形势的言论,试图争夺青年一代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认同深化,有利于大学生认清世界文化价值的形势,防范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增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观,增强文化自信,为我国保持稳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的原则遵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实施的原则是指在实施情感融入方法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是情感融入方法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和科学总结,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是以情感人与以理服人相结合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意蕴深厚,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蕴含着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多元主体,是社会关系的直接对照物和社会生产的必然升华物。只有理解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才能真正在思想上、心理上认同它,并在现实实践中自觉践行它。以理服人与情感融入对其理解的正确与否关系着情感融入方法的实效。情感是个体构建精神世界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人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情感。教育对象的每一个实践活动都是在教育对象情感的内在动力作用下进行的,教育对象的任何实践活动都会伴随教育对象的情感过程来完成。积极的情感对教育对象的行为具有发动力的效果,消极的情感却对其自身的行为具有破坏力。情感融入,就是以真挚深厚的情感尊重人、关心人、启发人,运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受到感染的启发,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教育的效果。要将理性化的认知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价值信仰,不仅是主体对客体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主客体间的心灵共鸣与心灵对话的过程。因此,教育者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有人情味,要做到情感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教育对象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思想意识和坚定的政治信念等,都离不开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灌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情”和“理”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情感融入是手段,以理服人是目的。

二是针对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针对性与先进性的问题,实际上是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致性与差异性的问题。由于每个教育对象所处的阶段不同、自身情感需要的不同及自身思想道德层次等方面的差异,会造成不同问题的出现。这就要求教育者要从实际出发,用不同方式解决不同的问题,以不断提高情感融入方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的有效性,实现针对性与有效性的有机结合。文化的内核就是价值。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每一个人的思想精神、自觉追求,必须有一个文化内化的过程。由于社会意识具有的相对独立性特征,从个体而言,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就是接受该社会的价值观念,尤其是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将其吸纳、认知、认同、内化、外化的过程。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必须遵循其应有的原则和方向性维度;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具有其固有的先进性。

三是导向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导向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方向性上,是指情感融入方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应有明确的政治方向,体现鲜明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方向,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引导受教育者树立并巩固为社会发展所需的思想和行为,并控制其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发生。导向性原则要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当代人们思想容易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情感融入中坚持以这些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使我们不偏离方向,迷失自我。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情感融入方法自身的发展和教育对象自身的发展而言的。毛泽东强调:“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应是发展的。”[1](P144)因此,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借鉴中创新,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结合实践经验,促进理论的丰富和准则的完善。另一方面就教育对象而言,教育对象的思想水平也是在实践教育中得以不断发展的。运用情感融入方法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和教育对象自身发展的规律,可借鉴“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育对象设定发展目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挖掘其潜能,不断发展教育对象自身的认识水平和思想素质,以促进其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政治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路径方式

在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方法的过程中,积极探寻情感融入方法的多种具体方式,以促进情感融入方法在实际运用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有机的逻辑整体。

一是情感交流方式实现教育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是主客体之间信息的交流互动,也是情感沟通交流的过程。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中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得以理解接受并给予反馈。若教育双方产生了情感隔膜或情感对抗,即使教育者讲述的道理再正确,受教育者也会拒之千里。在情感沟通过程中,要求教育者具有良好的对受教育者的情感的辨别沟通和情感表达能力。一方面教育者要注意细微地观察受教育者的情感和情绪反应状况,同时能够适时采取妥当的方式,与受教育者顺利地进行情感交流。另一方面,教育者把自己对外界的感受、体验和对受教育者内心世界的揣摩和感悟,通过适宜的方式传递给他们,并使受教育者清晰地接收到。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以情感对话为突破口,以情感沟通为纽带,教育双方相互触动,彼此理解,开启共识的过程。

二是情感感染方式实现教育引领。情感感染方式是指教育者充分发挥人际间情感相互感染的作用,利用自身的道德情感或社会环境中的情感因素去影响、感染、同化教育对象,使之建立起积极的道德情感的方式。情感具有感染性和迁移性,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通过真诚的语言和行动表达出真挚的情感,使受教育者在无形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内容。具体来说,可通过人格感染和文化感染两种形式对受教育者进行情感感染,要用自身高尚的人格情操、平等的姿态和真诚的关怀感染受教育者。教育者不仅要讲得对,更要做得好,自身的以身作则和率先垂范使受教育者直接受到积极情感的感染,更具感召力、引导力与说服力。“教育者的资格与教育成效绝不在于其道德知识的渊博性,而在于有无情感、人格与技能,即附着于情感化的人格身上。”[2](P317)一方面要注意情感熏陶感染环境的创设,另一方面要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培养他们对艺术美的欣赏兴趣和能力,激发其强烈的情感反应。因为一个人只有把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美来追求,并倾入深厚的感情,效果才是坚定而持久的,实现情感共鸣,使受教育者在思想上和感情上产生与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者之间的情感和心理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以情感加深认知,促进知行转化。

三是情感渗透方式实现教育引领。情感渗透方式是指其情感渗透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日常交往的方方面面。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校园文化、日常生活等情境中加强情感渗透,使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情感融入效应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的,经历着一个“触情—对话”到“感染—共鸣”再到“渗透—交融”逐渐演变的过程。“情感交融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和谐融洽的情感沟通氛围下,通过彼此情感互动达到的最理想的境界”[3](P256)。在学校中,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或生活交往过程中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应争取达到一种师生情感交融的境界,即双方的思想精神在相互交流中接触、碰撞、共振与升华。双方在平等的心灵沟通中悦纳自己,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在情感和认知上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在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达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形成师生间相互理解、信任的心理气氛。教育双方在相互作用中进行的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使教育目标的得到了创造性的实现,教育过程也成了彼此共同享受的过程。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价值观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教育者应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