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富珍,苏立宁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干部是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骨干力量,基层干部群体必须担负起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突击队”的重要角色。近些年来,基层干部队伍中“本领恐慌”现象较为突出。在庆祝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提及“本领恐慌”问题。强调干部要通过不断学习练就高强本领,提高工作的科学性、自觉性和预见性。然而身处“乡村振兴”工作一线的基层干部,其自身胜任素质直接关乎乡村振兴美好蓝图的实现。新时期选择什么样的基层干部和怎样培养选拔基层干部,无疑成为我们关注的课题。
目前,对胜任素质的已有研究主要是从胜任素质内涵、胜任素质模型构建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关于胜任素质的内涵,我国学术界尚未有统一的定义,学者们主要从知识、技能、特质、动机和自我概念五个层次探讨胜任素质相关要素的结构问题。胜任素质模型构建和应用研究方面,学者们开发了包括企业领导者、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胜任素质模型在内的一系列胜任素质模型。吴凡等基于“素质洋葱模型”的研究,认为态度和价值观、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个性和动机是担任村干部岗位所需的胜任能力。冯忠明构建乡镇基层领导干部胜任力模型,认为应从岗位特点、个人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选拔基层组织所需人才。胜任素质模型现已广泛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陈民科研究了胜任素质在职务分析中的应用,祁大伟和王若玥就胜任素质在人员培训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等等。胜任素质研究需适应不同情境和现实的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赋予了基层干部胜任素质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目的在于解决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问题,这需要基层干部发自内心地意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对自身有着清晰的职业定位,信念如磐、意志如铁、端正态度、勇往直前,发挥好乡村振兴带头人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着思想懈怠、服务意识不强、趋利心理明显等问题。部分基层干部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认识不清,做工作也不是自发去做,不懂得主动为美丽乡村振兴事业积极动脑筋、想法子,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是只有在上级分配工作时才知道去干事,加之现阶段我国基层干部队伍中干部的“老龄化”现象凸显,干部年龄偏大,奋斗意识相对薄弱,工作消极怠慢。部分基层干部更是不以帮扶百姓、服务百姓为己任,将心思“妥妥”地放在了谋取一己之私上,种种不当行径着实与乡村振兴伟大事业所需干部应有作为相去甚远。为使乡村振兴战略重重落地,必须对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严格把关,让基层干部“会做事”“做好事”。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种场合告诫广大干部要肯花时间不断学习,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实现乡村振兴关键要素在“人”,不仅需要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一支出色的、懂农业的基层干部队伍也很重要。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干部需要深入细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及相关文件精神,正确学习和解读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和要求。比如,促进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降低个体农户经营风险,切实维护小农户利益;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尽可能让农民享受更多的增值收益,等等。基层干部加强对这些新理论、新思想的学习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同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求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基层干部这支队伍去学习和了解相关的科技兴农技术、现代农业经营技术和农业农村发展理念,在此基础上,根据本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制定具体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施行。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基层干部应对乡村怀有深厚的家乡情怀和为乡村谋建设、谋发展、贡献自身智慧和力量的赤城之心,扎根农村,将改变农村面貌作为自身为之倾注心血、不懈追求的奋斗事业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形式。基层干部做工作心里要始终装着父老乡亲,想老百姓所想,解老百姓所忧。时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以增进人民福祉、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工作动力源泉。干部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拜人民群众为师,人民的勤务员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和群众在一起,要接地气。“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自身多年基层工作经历的由衷感悟。做有情怀的基层干部,会做工作并且把基层工作做好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和重要保障。
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我们可以从年龄、性别和知识水平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优化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为解决干部队伍青黄不接问题,要在坚持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和知识化基础上,开展“第三梯队”建设。历经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干部队伍基本形成了老中青年龄梯次结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任职年龄上不能搞“一刀切”,应该破除单纯以年龄大小论资排辈的观念,要用好各年龄段的干部。并指出,由老中青组成的干部队伍才是最科学、最合理的。二是优化干部队伍的性别结构。当前,基层干部队伍中男女比例失衡情况较为严重,培养选拔一定数量规模的优秀年轻干部,其中就包括一定数量规模的女干部。选拔女干部入基层,要杜绝性别歧视,女干部的培养和激励工作要同样重视起来。三是优化知识水平结构。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建设一支懂农业、专业化、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尤为重要,基层干部的知识水平亟待提高。要充分利用党校等培训机构资源和干部自身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干部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服务指导“三农”工作,持续发力推动美丽乡村振兴伟大事业。
培养选拔基层干部要坚持“就地取才”和“多方聚才”。基层干部队伍急需能够做好群众工作、面对基层复杂问题有实际处理能力的人才来充实。一方面,培养选拔乡村本土人才,要做好“就地取才”。农民不仅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将本村本土的致富能人、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作为“就地取才”的重要人才来源,着力做好本土人才开发工作是缓解农村建设人才总量不足的根本路径。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做好“多方聚才”。美丽乡村大建设大发展需要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为改变乡村面貌出谋划策。“多方聚才”能为当地建设带来新的理念,提供更加全面、清晰的发展思路。选拔各界人士充实基层干部队伍,对于激发干部队伍工作激情和活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各地方要积极营造吸引人才扎根的环境,让干部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
正如挑选“千里马”需要在竞赛场上激烈角逐一般,选拔后备干部也需要到基层一线艰难环境中去磨炼。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干部成长规律有着深刻的见解,强调“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这在肯定干部通过自身学习实现内生性成长的同时,强调更要立足实践,扎实本领,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紧密结合,在基层提供服务过程中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实践锻炼中,不断增强干部党性修养、改进工作和生活作风、提高自身学识才能。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说,让干部去基层锻炼,有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了解国情,就可以更好地树立群众观点,知道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在实践锻炼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增长知识和才干,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要求。
具有多年基层工作经历的习近平总书记对扎根基层的干部队伍群体向来比较偏爱,除了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对基层干部提出严格要求,还指出要关心和爱护广大基层干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成长环境,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要为基层干部营造“山清水秀”的基层从政环境,整治基层不良行为和作风问题,强调从严治党要向基层延伸推进。针对基层干部工作经常是“5+2”“白+黑”,责任大任务重,部分干部抱怨“待遇低”“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工作积极性受挫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障基层干部合理待遇,解决其照顾家庭的后顾之忧,更好地投身基层工作。要加强宣传和表彰基层干部工作中的先进典型,提升干部工作的成就感和饱满热情,不断促进基层干部在工作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干部培养选拔要为长期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干部加分加权重,为基层干部搭建良好的成长平台,让干部安心干、有劲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