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改革开放的主线、主题和价值旨归

2019-02-19 09:12红河学院云南蒙自6600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同志特色

文 (..红河学院,云南蒙自 6600)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之所以创造了“中国奇迹”,主要是因为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中,始终如一地坚持以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为主线,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增进人民福祉为价值旨归。新时代,要不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就必须从四十年的历史经验中准确把握改革开放的基本规律,坚持抓紧“主线”不放松,围绕“主题”不跑调,坚守“价值旨归”不变心。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历程,这四十年,是波澜壮阔的四十年,是成就辉煌的四十年,是创造伟大历史的四十年。这四十年,我们之所以能够披荆斩棘,创造“中国奇迹”,集中起来说,主要就是因为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中,始终如一地坚持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条主线不偏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不动摇,坚持增进人民福祉这个价值旨归不改变。

一、四十年改革开放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为主线

邓小平同志于1978年9月16日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1]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优越性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在他看来,社会主义优越性表现在生产力上就是“迅速”,表现在人民生活上就是“共富”,表现在综合国力上就是“更强”。这也正是社会主义能够吸引人们的地方。如果生产力长期处于很低的水平,如果人民生活长期处于贫穷的状态,如果综合国力长期处于衰弱的局面,那就没有优越性可言,就会使人们丧失对于社会主义的信念,那要坚持社会主义就是一个难题。可是,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我国二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受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扰乱,生产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应有的全面提高,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没有得到应有的大幅缩小,没能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而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到了十字路口。就像邓小平同志所说:“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2]如何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全面展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这是一个时代之问,是摆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前最为重大和紧迫的现实问题,这正是催生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主要动力。因此,我们可以说,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逻辑起点。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也是贯穿于我国改革开放过程始终的一条主线。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同志对通过改革开放来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问题发表了很多深刻论述,提出了很多具有战略性的主张。这些论述和主张,不仅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也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很快就得到了全国绝大多数人民的热烈拥护,得到了党内绝大多数同志的高度认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将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的主张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基本政策,果断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在实践上的逐步展开,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逐步打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民生活的改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重新开始展现,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二大强调,为了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我们将继续推进改革和对外开放。党的十二大后,改革开放进一步展开,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向好,人民生活困难状况不断缓解,社会主义优越性有了更多的体现。1987年党的十三大基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十年改革开放探索的经验,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从而将改革开放作为一项长期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确定了下来。党的十三大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生产力进步迅速,国家面貌改善显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明显,从而使社会主义优越性进一步广泛展现。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那样:“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始的又一次伟大革命,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过长期奋斗,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在中国充分体现出来。”[3]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前,十来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成果是巨大的,这已经说明,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出来。

虽然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重获新生,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了展现,但是到1989年前后,关于改革开放姓“资”姓“社”的争论还未完全消除,这对改革开放继续推进造成了严重干扰。这就必须从本质上来揭示和阐明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以彻底解除人们认识上的困惑。实际上,在我们党正式作出改革开放决策之前,邓小平同志就多次明确强调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的很多会议和文件以及许多领导同志都反复申明我们的改革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进行的,是为了赋予社会主义以更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展现社会主义优越性。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再次明确宣告:“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4]这对进一步提高人们的认识,化解“争论”,解开改革开放的羁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91年7月,江泽民同志又强调:“只有通过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江泽民同志反复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成效来说明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目的。一方面,他指出,十多年来,我国社会面貌和人们生活状况不断好转,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全在于改革开放的推进,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展现出来。另一方面,他要求我们党要坚定信念,更快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进一步向人们证明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在江泽民同志的领导下,虽然有“争论”的干扰和迟疑的影响,但改革开放的步伐没有停顿。为了使改革开放“更大胆地试”“更大胆地闯”,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和社会主义本质论等有关论断,从理论上透彻地阐明了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彻底突破了长期以来关于改革开放姓“资”姓“社”的争论,对凝聚共识,统一意志,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后,党的十四大对十四年来的改革开放成就和经验进行了全面客观总结,充分吸收了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对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从此,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新阶段。

党的十四大后,按照十四大精神要求,我们党提出并认真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这一方针的落实,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初步扫清了障碍。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中进一步得到体现。后来,党的十五大在认真吸取十四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强调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开放水平。从党的十五大到党的十六大,全党全国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改革开放取得了更加丰硕的成果,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为了建设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小康社会,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努力排除来自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干扰,不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保持蓬勃发展的势头,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已经表现得相当明显。

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使我国经济社会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社会不公问题比较突出,如果不能有效解决社会财富分配不公问题,那就违背了改革开放的初衷,就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6]在邓小平同志看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显著标志,如果改革开放导致了两极分化,那就走到邪路上去了,那就是失败的。改革开放中的问题,只有在改革开放中才能解决。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是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只能在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中来加以解决。也就是说,改革开放完全能够解决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这也恰恰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求真务实,努力破解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坚定地朝着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奋斗。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了构建“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的目标。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顺应了我国社会历史进步的趋势,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为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七大的五年,全党全国人民精诚团结,改革开放进一步取得重大突破,解决了许多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社会财富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有所缓解,人民得到了更多实惠。改革开放本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不停顿地改革开放,生产力才能不断得到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优越性也才能更充分地展现。党的十七大后,胡锦涛同志在领导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朝着宏伟蓝图迈进的过程中,总结过去,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于2008年10月8日又一次强调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7]。党的十七大到十八大,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优越性在各项新的重大成就中得到了进一步体现。

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极其复杂严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要靠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8]回看1978年以来不平凡的历史,我国之所以能够创造“奇迹”,之所以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了优势,就是因为我们始终围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条主线不断全面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优越性具有相对性,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永不停歇地推进改革和扩大开放来保持和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制约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进一步充分发挥的重大紧要问题,习近平同志紧紧抓住改革开放这个利器,提出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从而把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的改革开放扎实稳步快速推进,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了更加全面充分的展示。

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优越性就展现不出来,社会主义的前途就将葬送。1978年以来,我们坚持把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作为主线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始终,化解了来自国内外诸多挑战和风险,搬掉了社会历史前进中的许多绊脚石,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从而更加坚定了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二、四十年改革开放以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

实行改革开放就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全面而又深刻的变革,也正是因为这样,对于改革开放会否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航向,是改革开放之初国内外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对此,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指出,虽然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但这次革命与“第一次革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不是要推翻我国现有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是要离开我国正在走的社会主义道路,而是要更好地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扬光大,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拓宽我国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10月10日,邓小平同志在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新闻代表团谈话时就坚定地说:“你们问我们实行开放政策是否同过去的传统相违背。我们的做法是,好的传统必须保留,但要根据新情况来确定新的政策。过去行之有效的东西,我们必须坚持,特别是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那是不能动摇的。”[9]客观考察邓小平同志酝酿改革开放决策的过程,我们发现,他一方面理直气壮地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另一方面又旗帜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必须是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中国特点出发。集中到一点,就是要通过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更加切合中国实际,更加体现中国特色,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从农村到城市,从经体制到政治体制的各项改革和试点城市的对外开放,坚持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开始赋予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经过四年的实践摸索和理论思考,邓小平同志于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上首次明确提出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重大命题。此后,我国改革开放在就紧紧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而全面展开。就像邓小平同志于1985年5月所说:“改革的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我国消灭贫穷,走向富强,消灭落后,走向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0]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以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制定和落实各项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开始走出了一条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任何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重重阻力。在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由于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和平演变”和文化渗透,由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动荡对我国的影响,也由于党内少数领导同志未能很好地处理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度受到了严重干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宣告,中国将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面对西方的无理“制裁”,为了坚定地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十三大精神,为了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1989年11月,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加强治理整顿,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得到解放和发展,到199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一步战略目标如期实现,从而使我国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变的恶劣环境中稳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阵脚。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不仅充分肯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而且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1]的号召。党的十四大对新战略新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通过改革开放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阶段。199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又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2]他强调,我们党必须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不断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朝着更高目标迈进。在党的十四大精神的指引下,在江泽民同志的领导下,我国改革开放不再像“小脚女人”走路,而是迈出了更大更快的步伐,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快地向前发展。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又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作为大会的主题。党的十五大对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进行了客观回顾,对未来新世纪的奋斗目标进行了展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把改革作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13]十五大后,全党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大踏步前进,取得了令世人惊叹,令国人欣喜的成就,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推进到了新世纪。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报告又对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历史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报告指出,没有这十三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我们就难以成功化解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就不可能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誉满天下的成就。确实如此,回顾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历史,我们虽然经历了苏东剧变的严重冲击和西方“制裁”的严重困难,但全党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埋头苦干,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仅没有遭受重大挫折,反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在全国人民心中也愈加坚如磐石。

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同志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大刀阔斧地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获得新进展。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又一次强调: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4]报告对党的十六大以来五年的改革开放的进展进行了集中评价,指出,五年来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我们党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不畏艰难险阻,乘风破浪,深入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15]报告还要求我们不断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深入揭示和把握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规律,把准时代发展脉搏,以科学认识指导实践、指引未来,不断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辉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善于从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中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规律,不断增强改革开放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在领导推进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胡锦涛同志坚持认为,虽然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但是,只要我们立足实际,把握规律,守住信念,依靠人民,发扬创新的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断完善。”[16]他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定会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兴旺发达起来。到党的十八,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这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之所以能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有清晰的方向,始终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也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说的:“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仅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未来改革开放提出的基本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力,我们的改革开放就不会迷失方向,一定会有越来越广阔的前景。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国内外严峻形势的挑战,如何才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力?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19]在习近平同志看来,应对挑战,破解风险,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之外,别无他途,纵使有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咬住青山不放松”。历史也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命之树常青,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魅力长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继承传统,总结经验,展望未来,以问题为导向,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有效地解决了一些长期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痼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综上所述,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20]四十年的实践充分说明,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走向胜利的奥妙所在。今后,“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1]。新时代,只有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有似锦的前程。

三、四十年改革开放以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为价值旨归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同志就反复强调,“四人帮”把贫穷当作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荒谬至极,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要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就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所以,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成为改革开放最直接的目的和动力。1978年10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行这些改革,是全国人民的长远利益所在”。[2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实施,我国生产力发展表现出了长期未有过的活力,社会产品极度短缺的状况有所缓解,人民的日子也逐步有了起色。但是,有人却怀疑改革开放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对此,邓小平同志提出,判断改革开放政策对不对,要看人民是否得到实惠,要看社会是否充满活力,要看国家是否兴旺发达,不能抽象地谈论改革开放的是非功过。也有人担心改革开放政策能不能坚持下去,会不会发生改变。对此,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大家的主意,人民的要求。”[23]他强调,不坚持改革开放就违背了人民的意愿,就损坏了人民的利益。作为“实事求是派”的邓小平同志,他多次用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社会面貌和人民生活不断变好的事实来论证我国改革开放的路子的正确性,他认为,人民是坚决拥护改革开放的,因为人民不断从改革开放中获得了好处,改革开放的政策一旦改变,人民就要受损失,人民一定会反对的,所以,改革开放的政策没有改变的理由。基于这样的认识,邓小平同志强调,只要我们尊重人民的意愿,沿着改革开放这条路走下去,人民就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人民也会更加拥护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于改革开放虽然有不少“杂音”和阻力,但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人民的支持下,在全党的努力下,改革开放的步伐坚定有力。由于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有时可能会发生侵害人民利益的现象,邓小平同志认真反思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直面问题,严肃强调: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当务之急就是 “做几件使人民满意的事情。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更大胆地改革开放,另一个是抓紧惩治腐败。”[24]在邓小平同志的指导下,在江泽民同志的领导下,我们党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治理整顿,改革开放继续深入展开,人民的利益得到了有力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繁荣稳定。可见,只要我们关注人民需求,回应人民心声,诚心诚意搞改革开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主义事业就会永葆青春活力。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坚持把满足人民利益需要作为推进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归宿。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了在二十世纪内顺利实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的目标,党的十四大强调要“加快改革开放”,并对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任务和目标作出了科学规划和部署。党的十四大后,全党全国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抓住有利时机,不断深入改革和扩大开放,再次为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的新动力,极大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国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如江泽民同志于1996年8月所说:“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各个地区经济都有很大发展。”[25]当然,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推进的同时,社会成员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如果不能给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将会导致严重的社会矛盾,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这就更加需要推进改革开放,在不断提高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财富的同时,合理调整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使人民普遍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所以,党的十五大又强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并逐步向更高的水平前进。”为了实现十五大的战略目标,使全国人民都能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党的十五大后,我们党坚决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党的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生产力保持高速发展,二十世纪末,我们如期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我国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当然,这时的小康是不平衡的、不全面的、低水平的,全国仍然有不少欠发展地区,还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因而,在我国迈进小康社会门槛、在继续强调改革开放的同时,江泽民同志及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要进一步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正式向全党提出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大会报告强调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决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摆在最突出的位置,坚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改革开放的价值追求。特别是2003年7月28日,胡锦涛同志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中的突出矛盾,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他要求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此,以人为本就成为深化改革开放的核心要求。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报告指出,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必须“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就对改革开放的价值追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说,改革开放,推动社会发展,不仅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使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还是为了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08年12月18日,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重申了党的十七大关于改革开放价值目标的定位,他说:“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6]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大的十年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社会发展进程加快,社会财富大幅增加,人民普遍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人的全面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民生问题等依然突出,这就必须进一步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为此,党的十八大又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要求我们党要面向未来,坚持深化改革开放,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带领全党团结全国人民,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实现中国梦的愿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习近平同志始终都要求我们党必须围绕人民的期盼制定和落实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中有更多的获得感,使人民生活得越来越有尊严,使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取得切实成效。面对改革开放以来诸多有损人民利益的社会不公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7]在领导新时代中国人民改革开放的事业中,习近平同志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把破解不公平、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切入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多的实践,我们破解了以往改革开放中想要破解而没有破解的很多难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高。当然,习近平同志十分清醒,社会是不断前进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不断递进的,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渐提高的,改革开放也就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步伐。所以,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仍将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仍将继续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不断增加人民的福祉。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同志再一次明确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28]

综上所述,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所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29]四十年来,我们改革开放坚持以不断增进人民的福祉为价值旨归,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攻坚克难,万众一心搞建设,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30],人的全面发展也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新时代,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不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

总而言之,就像习近平同志所说:“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31]四十年来,我们的改革开放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不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行;四十年来,我们的改革开放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根本立场,不断增加人民的福祉;四十年来,我们的改革开放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不断展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四十年来的改革开放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穷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书写了中国传奇。新时代,为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不断推向胜利,我们的改革开放必须永远保持“有方向、有原则、有立场”。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同志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OVER THE RAINBOW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完美的特色党建
严良堃同志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