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仲瑞
摘 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的教育在不断的改革,在我国的教育中,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中是重要的一部分,提高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助于推动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前提,在中职德育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中职教育的发展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对中职德育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心理健康教育
很多实践型人才是应用能力强、实践水平高、技术能力高、品德高尚的人才。这类人才主要是由中职教育输出的。这类群体与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是不一样。因此,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关注这类群体的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良好的心态、健全的心理、扎实的技术,这样的人才才会被社会所接受。
1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部分教师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混为一谈,对其概念界定含糊不清,甚至把两者等同起来,认为学校或教师只要多宣传先进人物优秀事迹,加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学生就会成为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殊不知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范畴。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层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把“心理健康教育”定义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点是都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都是观照成长中的学生,目的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理论目标、工作原则、内容方法等方面有区别。1)理论及目标的区别。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植根于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而德育主要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两者虽总目标一致,但各有其侧重点。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塑造学生健康心理,提升心理素质,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作为求助者、当事人予以帮扶;而德育主要侧重于按外在规范即国家和社会的要求范化学生的行为,解决学生社会倾向问题,形成正确科学的“三观”,把学生看成被改造的客体,是可以用外在规范塑造的对象。2)工作原则的区别。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自愿接受,很少采用批评和惩罚。德育常公開地肯定奖励或批评、否定、惩罚学生,期许学生勇于坦白承认错误和缺点。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者尊重学生主权,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抉择能力,强调尊重当事学生隐私。而德育工作者自己须有明确的政治倾向,要旗帜鲜明、立场分明。3)内容方法的区别。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对学生的学习、实训、生活、就业、做人等环节的心理障碍进行教育指导,常采取会谈、行为矫正、角色转换、心理测量等手段,其中放松、宣泄、厌恶的方法更具有特色。德育主要对学生思想意识、政治方向、道德伦理、价值选择等进行教育和培养,常采用榜样示范、说服教育、批评表扬等方法。
2 中职德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1 推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融合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原则方面的融合是中职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两者在原则方面的融合就是需要将政治原则与心理疏导性原则相统一,在两个原则当中寻求到共同点,从而推动中职德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2.2 队伍上整体提高
就目前情况而言,从事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两支队伍有一定的交叉。但大多数德育工作者未系统学习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未系统学过德育专业知识,从事“两育”的教师在工作中基本上都是单兵作战,协作配合较少,导致工作深度不够,方法和内容针对性不强,工作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应主动更新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培养学生健全健康人格为导向,努力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不断掌握另一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方法,达到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均能胜任的目标。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集体研讨、互相观摩、案例分析、专家指导等方式不断切磋,群策群力,实现整体队伍的双向促进。
2.3 加强行为规范和引导实现行为铸德
在积极德育中,行为引导和规范是非常必要的,只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在此基础上推动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如果连行为习惯都无法规范,那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内涵,也就不容易了。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充当表率,在行为方面严格律己,给学生树立一个积极正面的榜样,引导学生向自己学习,逐步改变行为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其次,要通过具有吸引力的素材来引导学生规范行为。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展现行为规范魅力的素材,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比如升旗仪仗队、在地铁有序排队的军人、严格律己的成功人士等。通过这些素材,可以对中职学生起到引导作用,让他们心生向往,从而就会逐步向这些素材靠拢,规范自己的行为。行为规范了,学生的思想自然也就有了规范。
2.4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父母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启蒙老师,无时无刻都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据调查发现,孩子的心理健康受父母关系是否融洽和家庭是否和睦的影响。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校应多要求学生家长积极参加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这不仅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而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当然,这需要家庭与学校的紧密结合,才能够让学生变得越来越优秀。
2.5 教育劝导的同时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教育劝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促进学生社会道德行为准则、道德观念养成的方法,尤其在中等职业学校更是如此。我的做法:一是加强班风建设。经常设法营造助人为乐、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树立榜样示范,对那些有“习得性无力感”的学生加以鼓励;针对自暴自弃,自认为是“班级边缘”的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导教育,不定期地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在班会课上我常常表扬先进,鼓励后进生把心里的烦闷说出来,帮助其树立信心,与之“共情”。我还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与同学相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解决方法”等话题,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二是尊重学生,尽量走进学生的心灵。我经常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给每位学生建档立卡。关注留守学生,与他们促膝谈心,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无微不至地关怀每一位家庭特殊的学生,尤其那些性格内向的单亲家庭的学生,使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不断增强。我还采用角色转换法,让他们充分展现优点,展现正能量。对于不良的行为习惯,我尽量以疏导的方式来消除他们的悲观思想,鼓励克服困难,以达到行为矫正的效果。
3 结语
推动中职德育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将两者之间相整合,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是目前中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趋势。推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融合、教学目标的统一以及功能整合,从而帮助两者在中职教育中得到更好的效用发挥,也是推动中职德育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黄彩燕.中职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8(48):44-45.
[2]黄凯雯.中职德育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广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