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马度胺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2019-02-17 06:21:02范枝俏樊文静陈佳文潘耀柱综述审校
重庆医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骨髓瘤单药中位

范枝俏, 樊文静,陈佳文,潘耀柱 综述,白 海△ 审校

(1.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血液科,兰州 730050)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骨髓和(或)外周部位浆细胞克隆性增殖的恶性血液肿瘤,是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血液病,占血液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20%及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2%[1-3]。临床上,MM以骨髓中浆细胞恶性增殖、血或尿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引起贫血、肾功能不全、广泛的骨质破坏、高钙血症和反复严重的感染为特征,目前仍不能治愈。近年来免疫调节剂(immunnomodulatory drugs,IMiD)和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s,PI)的广泛使用,使得MM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完全缓解自5%左右提高至30%以上,总生存期(OS)从不足3年延长至4~5年[4-5]。尽管新药的引入使MM的治疗有所改善,但几乎所有的MM患者最终都对这些药物不耐受。因此,对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 and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MM)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泊马度胺(pomalidomide,POM)

POM是第三代IMiD,结构与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AL)和来那度胺(lenalidomide,LEN)相似,但是具有更强的抗MM活性和相似的安全性[6]。2013年POM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和欧洲医药管理局(EMA)批准用于曾接受过至少两种治疗[包括LEN和硼替佐米(bortezomib,BORT )]但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或在最近1次治疗后60 d内进展的患者[7-8]。

1.1药代动力学 POM化学名称3-氨基-N-(2,6-二氧代-3-哌啶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单药口服吸收超过70%,最大血浆浓度(Cmax)发生在服药后2~3 h。POM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近似线性增加,与剂量增量成比例增加。多次给药后,POM在AUC中的累积比例为27%~31%。与高脂和高热量食物同时服用会降低其吸收率,使Cmax降低25%,并且对整体吸收程度也有影响,AUC下降8%。在稳定状态下,POM的平均表观分布容积为62~138 L。POM对映体与人类血浆蛋白的体外结合范围为12%~14%,且不是浓度依赖性的。半衰期为6.5~8.0 h,大部分在48 h内被清除。主要通过肾脏排泄(73%),但排泄之前被广泛代谢,并且主要的代谢过程由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羟基化(CYP1A2和CYP3A4)及随后的葡糖醛酸化(剂量的43%)和戊二酰亚胺环水解(25%)组成。CYP1A2和CYP3A4是p糖蛋白的底物,是CYP450介导代谢的主要同工酶[7]。只有10%的药物以原型通过肾脏和粪便排泄。5-羟基马来酰胺,一种氧化代谢物,主要由CYP1A2和CYP3A4形成。羟基代谢产物和水解副产物的活性比POM低26倍以上[9-10]。

1.2作用机制 POM是具有抗肿瘤活性、免疫调节和抗血管生成特性及直接抗MM活性的第三代IMiD,目前已知的作用机制如下[11]:(1)免疫调节作用。POM增加T细胞和NK细胞的增殖及不同共刺激分子如CD28的表达;抑制不同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IL-12]的产生,增加IL-10的水平;增加γ-干扰素(IFN-γ)和IL-2的产生,高水平的IL-2和IFN-γ增加NK细胞的数量、改善其功能并介导恶性浆细胞的死亡。已证实POM抑制对其他抗肿瘤药物耐药的肿瘤细胞的生长,并且在LEN耐药和敏感的MM细胞中具有协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12]。(2)直接的抗肿瘤作用。IMiD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途径,下调抗凋亡蛋白和激活FAS介导的细胞死亡而发挥直接的抗增殖作用。WAF-1是p53肿瘤抑制的介质,POM通过LSD1介导的表观遗传机制增加p21(WAF-1)蛋白表达来阻断MM细胞系中的细胞周期G1期阻滞。锌指转录因子(IKZF)1和IKZF3是B和T细胞系最终分化的必需转录因子。目前CRBN已被证明是POM的直接靶点,POM与CRBN的结合促进IL-2转录抑制因子IKZF1(Ikaros)和IKZF3(Aiolos)的募集,在治疗数小时内导致其泛素化及进一步降解,并在48 h内负调控转录因子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和MYC的产生。这些发现表明,POM诱导T细胞中两种蛋白质介导的蛋白酶体降解。目前的数据表明,CRBN是THAL的主要致畸目标,是IMiD活性的基本要求,也是临床评估抗骨髓瘤活性的可能生物标志物。(3)抗血管生成活性。POM通过caspase-8途径诱导凋亡,并且通过抑制骨髓瘤和基质细胞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分泌并且调节各种细胞因子的分泌,阻断基质和骨髓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显示抗血管生成活性。(4)对骨髓微环境的影响。POM通过负向直接调节肿瘤细胞的关键功能及通过调节细胞黏附和减少TNF-6,IL-8和VEGF产生,阻断骨髓瘤细胞与其微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其抗骨髓瘤作用。

2 POM治疗RRMM的临床研究

RRMM中POM疗效的主要证据基于一项多中心开放性随机Ⅲ期临床试验MM-003[13],比较了BORT和LEN治疗失败后455例RRMM患者应用POM+低剂量地塞米松(LoDEX)与高剂量地塞米松(HiDEX)治疗的疗效,中位年龄65岁,先前治疗中位数5个周期。455例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POM(4 mg/d,第1~21天)联合DEX(40 mg/周)组302例,HiDEX(40 mg/d,第1~4天,第9~12和17~20天)组153例,两组均以28 d为1个治疗周期,对于年龄大于75 岁的患者DEX剂量调整为20 mg。结果两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4.0、1.9个月;中位OS 13.1、8.1个月,POM+LoDEX组患者中位PFS、中位OS均明显延长(P<0.01);总体有效率[大于或等于部分缓解(PR)]明显升高(32%对11%,P<0.01)。HiDEX组的85例(56%)患者接受POM治疗,也观察到OS的优势。而且无论治疗方案或难治性状态如何,POM+LoDEX组均明显延长患者PFS和OS,且未发现先前THAL和LEN治疗的交叉耐药性。这些数据表明,不考虑先前治疗方案的情况下,POM+LoDEX应被视为RRMM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

POM是一种耐受性良好的治疗方案,MM-010随访5年,最严重的Ⅲ/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依次为中性粒细胞减少(49.7%)、贫血(33%)、血小板减少(24.1%),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速度取决于POM的剂量和治疗次数。Ⅲ/Ⅳ级粒缺伴发热的平均发生率低至5.3%。Ⅲ/Ⅳ期非血液学不良事件(AE)主要为感染(28.1%),其中大部分为肺炎(10.9%)。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率为3%~5%;Ⅲ/Ⅳ期外周神经病变(PN)率为1%~2%;这两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患者特有的风险因素有关,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疾病进展(disease progression,PD),而非药物毒性[14]。

3 肾功能不全(renal insufficiency,RI)RRMM的临床研究

因为大部分MM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RI或进行性肾衰竭,所以有必要讨论POM在MM伴RI中的疗效。尽管POM及其代谢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但POM在排泄前被广泛代谢,只有10%的原型被肾脏排泄,因此推测RI对患者的POM血药浓度产生较大影响。但是,迄今为止,POM主要在肌酐清除率(CrCl)≥45 mL/min的患者中进行研究,所以有关POM用于RI患者的研究很有限。

为了评估肾损伤对POM暴露的影响,开发了具有不同程度RI的RRMM患者中POM的群体药代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模型。从两项临床研究中收集的关于肾功能正常、肾功能中度受损,以及不需要透析和需要透析的肾功能严重受损RRMM的POM浓度数据集中在2~4 mg剂量范围内,以特异性评估RI对POM清除率和血浆暴露的影响。此外,使用来自需要透析的肾功能严重受损的RRMM患者POM在透析器动脉侧和静脉侧的中心数据,评估其在多大程度上透析有助于从血液循环中去除POM。PPK分析显示,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不需要透析的中度至重度肾损伤对POM清除率或血浆暴露没有影响,而非透析日需要透析的严重肾损伤患者中POM暴露增加约35%。另外,透析将总体POM清除率从5 L/h增加到12 L/h,表明透析可以明显地从血液循环中除去POM,因此,透析日POM应在透析后使用[15]。

RI限制了RRMM患者的治疗选择,因此,MM-013试验前瞻性研究了POM+LoDEX在RRMM伴有RI的疗效。有研究将81例患者分为3组:A组患者(n=33),肾小球滤过率(GFR) 30~45 mL/(min·1.73 m2);B组患者(n=34),GFR 30 mL/(min·1.73 m2);C组患者(n=14),需要血液透析。给予POM 4 mg/d,1~21 d/28 d,DEX 20 mg或40 mg/周。A、B、C组ORR分别为39.4%、32.4%和14.3%,反应持续时间(duration of response,DOR)分别为14.7、4.6个月和不可估计。重要的是3组中100%,79.4%和78.6%的患者分别实现了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中位随访8.6个月,OS分别为16.4、11.8、5.2个月。仅在A组中观察到完全的肾脏反应(18.2%),并且C组中的患者没有变为独立的血液透析,3/4级血液治疗不良反应和POM中断治疗导致的不良事件在C组更频繁,POM的药代动力学在3个肾脏队列中相当[16]。

由此可见POM+LoDEX对RRMM伴中度或重度RI包括患有更严重疾病和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是安全有效可耐受的。

4 细胞遗传学高危RRMM的临床研究

del(17p)通常与TP53基因突变或p53通路改变有关,t(4;14)易位导致癌基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和MM集合结构域(MMSET)的表达增加,del(17p)和t(4;14)与生存期缩短相关。很少有研究分析这些细胞遗传学特征或其他基线特征对晚期RRMM的影响。

在IFM 2009-02研究中纳入21位存在del17P和(或)t(4;14)的RRMM患者,给予POM+LoDEX治疗,结果在15例del17P患者中,≥PR 5例;而6例t(4;14)患者中,≥PR只有1例。与细胞遗传学标准风险患者相比,1年PFS和OS率明显较低,分别为95%、44%(P=0.005)和67%、27%(P=0.000 2)[17]。IFM 2010-02特异性研究了POM+LoDEX在伴del17P(46%)或t(4;14)的RRMM患者的疗效,结果表明,del17P与t(4;14)患者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8、3个月,显示前者从POM+LoDEX的治疗中获益更大[18]。

对MM-003试验的分析显示,与HiDEX治疗相比,POM+LoDEX可改善del(17p)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4.6vs.1.1个月;P<0.01),t(4;14)(2.8vs. 1.9个月;P=0.028);标准风险患者(4.2vs. 2.3个月;P<0.01)[19]。尽管大多数单药组患者在停药后服用POM,联合组与单药组相比,OS在标准风险受试者、t(4;14)和del17P中分别为12.6vs. 7.7个月,P=0.008;14.0vs. 9.0个月,P=0.300和7.5vs. 4.9个月,P=0.761。ORR在标准风险患者(35.2%vs.9.7%)和del(17p)患者(31.8%vs. 4.3%)中高于单药组,但在t(4;14)的患者中相似(15.9%vs. 13.3%)。

综上所述,POM+LoDEX对RRMM和del(17p)和(或)t(4;14)患者有效。根据现有数据,POM+LoDEX治疗del(17p)的RRMM似乎比t(4;14)患者获益更大。卡非佐米(carfilzomib,CFZ)可能是t(4;14)患者的首选,特别是不存在del(17p)的单个细胞遗传学异常。但是,对于其所依据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交叉试验比较,应谨慎解读[20]。

5 以POM为基础的联合治疗

CHEN等[21]的一项荟萃分析纳入4项随机对照试验和4项前瞻性研究,共891例患者,总结和评估了POM治疗RRMM的疗效,分析显示POM治疗后客观缓解率为35%,CR率为2%,为临床应用POM提供理论指导。另一项研究显示,POM作为单药治疗RRMM的客观缓解率仅为18%,但与DEX联合后提高至33%[22]。因此,发掘以POM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对RRMM的治疗显得格外重要。

FOUQUET等[23]纳入2项实验共分析134例接受POM+LoDEX治疗直至PD的RRMM患者,70%在POM+LoDEX治疗之后接受后续治疗的患者ORR和SD均为33%;OS为12个月,分别有22%和12.5%的患者存活超过2年和3年。ORR在三药组和两药组分别为37.5%和14%(P=0.044)。烷化剂对ORR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环磷酰胺32%,美法仑29%,苯达莫司汀21%)。与预后良好相关的因素是接受含新药的三药联合方案、治疗反应好、无不良细胞遗传学及从诊断到POM治疗后更长的时间。这项研究表明,POM+LoDEX治疗后复发的患者仍可从另一种治疗方案中获益,当使用包括新药的三药联合方案时,OS得到明显改善,即使在晚期的MM中,反应深度和高风险细胞遗传学特征的患者也改善了预后。

Marizomib(MRZ)是一种不可逆的泛亚单位PI,用于RRMM和胶质瘤的临床研究。通过评估MRZ/POM+LoDEX方案(PMD)在38例患者此前中位4次使用LEN和BORT治疗(范围1~10)的RRMM中的安全性并确定MTD和(或)推荐的2期剂量(RP2D)。于第1、4、8、11天,在2 h内给予MRZ(0.3~0.5 mg/m2静脉注射);POM(3~4 mg)第1~21天;在每28天周期的第1、2、4、5、8、9、11、12、15、16、22、23天给予LoDEX(5/10 mg)。最终0.5 mg/m2MRZ被确定为RP2D。治疗相关大于或等于3级AE依次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9%,肺炎11%,贫血症11%和血小板减少症11%。总体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分别为53%(19/36)和64%(23/36)[24]。因此,PMD方案在严重预处理的高风险RRMM患者中耐受性良好,可作为高风险RRMM未来的治疗选择。

虽然MM-003试验显示POM+LoDEX对RRMM患者具有优势,然而60%的患者出现药物相关的3/4级血液不良反应,以中性粒细胞减少(48%)和肺炎(13%)最常见,并且频繁导致治疗中断(67%)和剂量减少(27%),因此临床标准剂量POM的应用值得深入研究,特别是根据2016年美国血液会议(ASH)上提交的相关数据,联合新药如单克隆抗体,抗CD38单抗可能会使疾病缓解持续时间明显增加[25]。IMiD和单克隆抗体在MM中的协同作用已在几项关键试验中得到证实。有研究显示,3例严重预处理的MM患者单独应用CD38(daratumumab)或CD20(利妥昔单抗)均耐药,但两药联合后3例患者的PFS分别持续7、10(进行中)和30个月。由此可见,IMiD与针对MM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的联合可以克服两种药物的不耐受[26]。

CD38在MM患者的调节性T细胞(Tregs)上高表达。恶性血液肿瘤患者血液中高表达CD38的Tregs细胞升高,并且与肿瘤负荷和疾病进展相关。isatuximab(ISA)通过促进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抑制Tregs细胞功能,因此,ISA靶向CD38可能会诱导免疫调节作用,从而减轻免疫抑制并引发抗MM免疫。ISA是一种IgG1κmAb选择性结合CD38上的独特表位,并通过多种作用机制靶向肿瘤细胞,包括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作用,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和免疫细胞耗竭/抑制免疫抑制细胞[27]。临床前评估表明,ISA最重要的作用机制既NK细胞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此外,ISA似乎在抗CD38单克隆抗体中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其能够在不交联的情况下诱导细胞凋亡,输注时间更短,可以更好地耐受[28]。ISA作为单一药物的首次Ⅰ/Ⅱ期研究在中位治疗5个疗程后,证实了在经过大量预处理的MM中,POM≥10 mg/kg的ORR为20%~29%。中位反应时间(median response time,MRT)为4周,中位反应持续时间(median response duration,MRD)约为25周[29]。

ISA的单一药物活性及其良好的安全性使其有希望用于联合治疗。除了证明ISA单药抗MM活性外,临床前研究还表明,当与LEN/DEX或POM/DEX联合应用时,ISA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增强,且多体现在与POM/DEX的联合应用时[30]。Ib期剂量递增研究[31](NCT02283775)纳入26例经严重预处理之前接受中位4次治疗的RR患者(与POM/DEX联合的ISA剂量分别为5、10和20 mg/kg),结果显示很好的部分缓解(VGPR) 65.3%,严格意义完全缓解(sCR) 3.8%,CR 3.8%,VGPR 26.9%和PR 30.8%。临床获益率73.0%。ISA 10 mg/kg时,ORR为74.9%,其中sCR 8.3%,VGPR 33.3%,PR 33.3%。ISA的药代动力学不受POM共同给药的影响,因此,当联合给药时不需要进行剂量调整。基于这些研究的功效和安全性数据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分析,每周1次或每2周10 mg/kg的剂量,将用于未来的组合研究。表明ISA/POM/DEX对RRMM患者具有可控安全性的同时还具有一定临床活性。这些临床试验数据支持ISA/POM/DEX(ICARIA-MM)联合的Ⅲ期研究[32]。

有研究为了解卡非佐米(CFZ)和PO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确定了37项包含1 160例患者的前瞻性研究。ORR在CFZ/DEX联合组高于CFZ单药组(66%vs. 28%,P<0.01)。ORR在POM/DEX联合组优于POM单药组(31%vs. 19%,P<0.01)。然而,ORR在POM/硼替佐米(BOR)/DEX三药组明显优于POM/DEX两药组(83%vs. 31%,P<0.01)[33]。因此,与 POM/CFZ单药相比,其各自联合DEX似乎获得了更好的缓解率,但与两药联合方案相比,三药联合疗效更高。

6 展 望

过去的5年中,随着单克隆抗体,第二代PI等的出现,使得RRMM的治疗有了更加多样的选择,虽然以POM为基础的两药联合和三药联合方案在LEN和BORT难治性RRMM患者中已经显示出可喜的临床疗效,但为了达到POM最大活性和最小毒性的最佳剂量方案及与其他药物联合的方案,更好地了解POM在基线危险因素和合并症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未来仍需要更多的前瞻性研究来确定RRMM患者中POM的最佳方案。

猜你喜欢
骨髓瘤单药中位
Module 4 Which English?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调速器比例阀电气中位自适应技术研究与应用
大电机技术(2021年3期)2021-07-16 05:38:34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肝博士(2021年1期)2021-03-29 02:32:12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肝博士(2020年5期)2021-01-18 02:50:22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真相的力量
中外文摘(2020年13期)2020-08-01 01:07:06
跟踪导练(4)
骨髓瘤相关性肾轻链淀粉样变1例
武警医学(2018年10期)2018-11-06 07:04:40
唑来膦酸单药治疗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