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所在,如若学生有效地掌握了数学思想,就会自主地去学习数学知识,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不仅符合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实现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笔者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方法与策略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希望有助于实现高效教学与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数学思想
在高中教学体系中,數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其中数学思想是指从更高角度抽象和概括的高中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发现数学知识、分析数学知识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数学素养。高中生数学学习水平的高低并非是高中生做过多少数学习题,如何熟练地背诵数学公式以及概念,而是在于高中生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和工具。
一、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思想
(一) 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中的数学结合思想是指通过数量关系与图形之间的转化,充分调动高中生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通过二者之间的相互结合和作用,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数形结合思想是以数学知识中数量与图形之间相对应的关系,无论是通过图形辅助数量关系的学习,还是通过数量关系辅助图形的学习都具有着直观呈现数学知识的重要优势,有利于高中生理解和掌握高中数学知识。
(二) 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在高中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当出现某一数学问题或者知识点很难统一进行研究时,就需要将这一数学问题或者知识点依照某一数学标准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随后针对每一类别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最后将每一类的结论进行综合以此解决数学问题或者掌握数学知识。分类讨论数学思想,无论是逻辑性还是综合性都较高,并且涵盖的数学知识点较为繁多,有助于对高中生的数学知识面实施考察。
(三) 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
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渗透的一种最为基本的思想方法,其可以在高中数学知识内容的各个范畴与各个解题环节进行有效的渗透,被称之为数学思想中的精华所在。转化与化归数学思想通常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中,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与归纳到已经得到解决的或者较为容易解决的数学问题中,以此解决问题。
二、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有效策略
(一) 在高中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
通过高中数学教学,高中生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为: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定理、公式等等一些基础性的高中数学知识;另一方面为需要有效地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等的数学思想。在高中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渗透数学知识不仅符合高考的要求,同时还符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讲《指数函数》一课时,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的渗透,运用图形等的比较与分析等,促使高中生初步地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数学思想的渗透有助于高中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数学知识。
(二)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其最终的目的并非是促使高中生理解和掌握多少高中数学知识以及理解与掌握的程度,而是在于高中生对数学思想的灵活运用。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组织学习进行函数练习时,在解决某一函数在某一区间内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时,可以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以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可以把这一函数题目的图表绘画出来,并组织高中生进行自由讨论,以此加深高中生对函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 在复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
高中数学教师在组织高中生复习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在其中渗透数学思想,将渗透的数学思想与相对应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并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此促使高中生运用数学思维去复习已经学习和掌握的数学知识,进一步加深高中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组织高中生复习《数列》这一知识体系的内容时,可以通过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渗透,去引导高中生运用这一数学思想去总结整体数列知识,这样有利于加固高中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通常包括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和化归的数学思想。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并充分发挥自身指导者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数学思想的有效渗透。
参考文献:
[1]刘燕.高中数学教学与数学思想方法[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2.
[2]韩云霞,马旭.浅谈函数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6,37(03):92-95.
[3]李昀晟.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数学理论与应用,2015,35(4):124-128.
作者简介:
孙江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市敖汉旗新惠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