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里的课堂沉默与课堂表达

2019-02-15 08:38杨月惠
考试周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课堂沉默高年级教学小学语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即教师提问后学生不予回应或者回应低效化。这种不正常的状态其实已经暴露出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更具体地说是由于教师的执教方法不合理而导致学生表现出过激反应。从专业角度来说,通常用课堂沉默与课堂表达来指代这一现象,本文以实际教学案例对此进行剖析,希望广大教师能从中获得启示。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课堂沉默;课堂表达

课堂沉默与课堂表达是学生课堂行为中的一部分,教师不能用简单的对或错来对这一现象进行概括,只能借助整个教学过程来判断学生给予沉默与表达的动机,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存在问题。从当前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学生的沉默与表达情况来看,大都偏向于负面,因此需要教师给予重视。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半截蜡烛》一课为例,通过重现教学情境来全面呈现课堂沉默与课堂表达的前因后果。

一、 教学过程还原

常见的课堂沉默与课堂表达来自于教師与学生一问一答式的互动教学,比如:

教师说到:“这不是一只普通的蜡烛,这是一只——”

学生抢着回应:“藏有绝密情报的蜡烛。”

教师问到:“蜡烛里藏有什么秘密?”

学生回答:“关系国家安危。”

教师继续说:“这篇文章以二战时代为背景,讲述为了保护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国军官几经周旋,誓死守护蜡烛里的秘密。”

当学完文章后,教师又问到:“在德国人眼中,这半截蜡烛有多重要呢?你能从文章中找出相关证据吗?”

学生陷入集体沉默。

二、 教师反思总结

以上一个教学情境片段是教师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部分,既有课堂表达、又有课堂沉默。在讲课起始阶段,学生保持高昂的情绪紧跟教师的思维进行抢答,当教师提出常规性问题时学生基本上也能给出准确回答,而当教师提出一个指向性不明确或答案不明显的问题时,学生就难以表达。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能够快速进行表达回应主要是因为问题简单或答案很明显,而当面临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时,学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顾虑,特别是需要找寻证据以支撑观点时,学生就陷入迷茫或抵触的情绪,自然表现出沉默。

基于这一反思,可以基本上对课堂沉默与课堂表达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事实上,目前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大多都呈现出沉默状态多于表达状态。而在低年级课堂上,学生们一个个踊跃发言,孩子们争先恐后举手示意,抢着回答教师提问。到了中年级课堂,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人数锐减,直到高年级,课堂表达大体上就是教师与个别优等生或者善于发言的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

之所以呈现出这种结果,主要归因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一般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势,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并且通过有效控制和意识内化等手段干扰学生的表达意愿。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只有在自由平等的课堂氛围中,有足够信心与足够能力回答教师的提问时,才能给出最佳的表达反馈。而当自己的话语权受到控制或者感受到来自教师过大的压力时就只能沉默地服从。更有甚者,教师被动地赋予学生话语权会造成学生表达自由性的严重缺失,进一步导致学生为了“迎合”教师而“表达失真”这样的不合理现象。为此,教师一定要明白课堂教学不是教师进行控制和学生进行反控制的舞台,一个高质量的教学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双向努力、相互之间给予正面影响,才能呈现出良好的课堂表达局面。

三、 对课堂沉默与课堂表达的再认识

首先,课堂沉默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的表现包括两种类型:第一,学生积极的沉默。学生在认真听讲或者积极思考时必然会陷入沉默,这种沉默是健康且被允许的。第二,消极的沉默。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或者讲课内容都不给予反映,这种沉默可能源自于教师的控制力过强或者规矩限制太多,或者是由于学生担心回答错误而被教师惩罚、被同学嘲笑等心理因素导致的反应。

其次,课堂表达是与课堂沉默相对的概念,它主要指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的讲课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对教师的提问进行回应等行为。从学生的表达意愿来看,大体上可将课堂表达分为六种类型:配合型、表现型、进取型、随意型、畏惧型和好胜型。让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表达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和沉默权,不要给予过多的压力,以人性化的方式逐渐吸引学生做出反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再者,教师在正确理解课堂沉默与课堂表达的基础上,应思考有效的平衡措施,即课堂激励。考虑到小学语文就是一个通过讲解课文来教导学生学习说话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在尊重沉默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表达,这就需要教师以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手段来唤起学生的表达激情。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规则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同时为学生进行自我检视提供参考指导,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激励学生勇于表达且有效表达。

最后,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表达”的内容和方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比如某些学生擅长书面表达、某些学生擅长口头表达,教师应肯定学生的优势、弥补学生的劣势,准确找出学生课堂沉默的真正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表达能力。

四、 总结

课堂沉默与课堂表达是每一个教学课堂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学生普遍习惯沉默而拒绝表达,教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学生沉默的原因,从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入手进行改进,引导学生转向积极正面的表达。

参考文献:

[1]于治津.小学语文课堂学生沉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好家长,2015(37).

[2]孙荷花.如何打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沉默[J].新校园(阅读),2016(11).

作者简介:

杨月惠,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佛昙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课堂沉默高年级教学小学语文
微课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略谈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英语单词教学质量
从文化角度探究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沉默现象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初中英语课堂沉默成因的调查研究:基于学生视角
杜绝高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策略研究
探讨语篇教学理论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