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竹清 王思明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95)
桃在中国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形成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随着历史的演变,逐渐形成南北方不同的品种群,其中北方品种群又分为北方蜜桃品种群和北方硬肉桃品种群,南方品种群又分为水蜜桃品种群和南方硬肉桃品种群。目前中国有“四大传统名优桃产区”,分别是河北深州、山东肥城、江苏阳山和浙江奉化,其中山东肥城佛桃和河北深州蜜桃属于北方蜜桃品种群;上海水蜜桃、阳山水蜜桃、奉化水蜜桃则属于南方水蜜桃品种群。杨新国通过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技术对48个桃品种类型进行遗传变异研究,证明北方蜜桃和南方水蜜桃共同起源于甘肃桃或山桃,但是发展至后期,北方水蜜和南方水蜜桃便独立发展演化[1],所以二者有着各自的历史发展过程。本文主要梳理的是南方水蜜桃品种群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遍查古籍,发现“水蜜”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宋乾道5年(1169年)的《临安志》:“桃有金、银、水蜜、红穰、细叶红等种[1]”,说明当时临安地区已将“水蜜桃”和其他桃品类区分开来,成为独立的桃品种。百年后,咸淳《临安志》也有同样的记载,另咸淳年间记述南宋都城临安风物的《梦粱录》也记载道:“桃有金、银、水蜜[2]”,说明当时水蜜桃品种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日常食用桃品种之一。随后会稽郡(今萧山区)也出现水蜜桃的记载,嘉泰元年(1201年)《会稽志》有:“桃之品不一……萧山之水蜜桃[3]”。时间相隔不久,《嘉定赤城志》出现“又有水蜜桃、绵桃、饼子桃[4]”的记载,《嘉定赤城志》是南宋时期纂修的一部台州总志,说明继临安、萧山之后,台州也开始栽培水蜜桃。
根据三个地方出现水蜜桃的时间和地理位置,可以推测水蜜桃最早在临安出现,然后萧山和台州大约同时期开始栽培水蜜桃。浙江临安、萧山、台州一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适合桃树的生长;且浙江桃栽培历史悠久,桃品种资源多,形成了桃品种次生变异中心,水蜜桃这一品种便在浙江形成并发展起来,为水蜜桃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明时期,浙江水蜜桃向南传至福建,被称为“桃中最佳”;向北传至江苏太湖一带的镇江、太仓、苏州,成为“桃中佳品”,进而传至上海,并于万历年间培育出品质优良的“露香园水蜜桃”,名气大增,号称“天下第一”。自此,江苏、福建、上海地区便开始种植水蜜桃,一直延续至今。
元代时,水蜜桃由浙江传至江苏镇江,至顺四年(1333年)的《镇江志》记载:“桃:品之佳者,曰水蜜桃[5]”,这是水蜜桃在江苏的首次记载,表明水蜜桃自元代开始便在江苏太湖一带生根发芽,同时这也是首次明确记载水蜜桃为桃品种中的佳品。这种说法一直到清代后期仍然存在,清《(康熙)镇江府志》和《(乾隆)镇江府志》都记载有:“桃,有徘白二种,而白者极少,其实之小,而先熟者曰御爱桃,曰红穰离核桃,品之佳者曰金桃、饼子桃、红叶桃、水蜜桃、田桃,黑黄曰昆仑桃,曰毛桃者品之下也[6-7]”,可见水蜜桃在镇江一直被称为“品之佳者”,对比之下也可以看出清代桃品种更加丰富。
明代时水蜜桃自浙江传播到了福建。福建地区最早关于水蜜桃的记载是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成书的《八闽通志》:“桃,红桃,白桃,水蜜桃味最佳亦少有也[8]”,可见南宋时水蜜桃经过约三百年,从浙江向南传播到了福建。而根据“水蜜桃味最佳亦少有也”推测水蜜桃这一品种刚在福建出现,还未广泛栽培,数量还较少,但口味已是当地桃品类中最佳。随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成书的《邵武府志》有记载:“水蜜桃,桃中此为最佳[9]”,这是邵武栽培水蜜桃的最早记载,此后水蜜桃在邵武一直繁衍下来。清代后期在郭柏苍撰的《闽产录异》(1886年)中仍见记载:“闽桃无佳者,独邵武所产水蜜桃及福州六月所产六月绛差强人意[10]”。而在清朝乾隆年间的《福建通志》中也有“桃,红桃,白桃,水蜜桃味最佳亦少有也[11]”的记载,也进一步印证了水蜜桃明清时期在福建一直有种植,积累了丰富的种桃经验。
明万历年间太仓开始种植水蜜桃。成书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的《学圃杂疏》记载有:“桃花种最多,若金桃、蜜桃、灰桃之类”,“桃有金桃、银桃、水蜜桃、灰桃、匾桃,桃澹圃中已备金蜜二种,皆佳品也[12]”。《学圃杂疏》作者王世懋(1536-1588年)晚年在太仓城西南修建私家园林“澹圃”,植木艺果。王氏一生中曾在南京、江西、陕西、福建等地担任过各种官职,澹圃中种植的“蜜桃”和“水蜜桃”很可能是王氏分别从北方和南方分别引种至太仓种植,其中“水蜜桃”可能是王氏从福建或镇江一带引种,因为他曾在福建和南京任职,南京距离镇江极近,而这之前福建和镇江都已出现水蜜桃。
明崇祯年间(1627-1644年),《吴县志》记载有:“水蜜桃,色红白甘而酸多汁;蜜桃,比水蜜汁略少[13]”,吴县属今苏州市内,说明崇祯年间苏州种植有“蜜桃”和“水蜜桃”。明代时吴县和太仓同属苏州府,吴县的“蜜桃”和“水蜜桃”很可能由太仓王氏澹圃中引种而来。同时此记载表明南方的水蜜桃与北方蜜桃相比,汁水更足。
明万历年间上海培育出优质水蜜桃,对此最早的记载是天启元年(1621年)成书的《群芳谱》和《阅耕余录》:“水蜜桃独上海有之,而顾尚宝西园所出尤佳,其味亚于生荔枝;雷震红,每雷雨过,见一红晕。”“顾尚宝西园”是上海人顾名世晚年辞官回乡修建的私家园林“露香园”,顾氏于万历年间在露香园培育出优质水蜜桃,其口味独特,“皮薄浆甘,入口即化,略无酸味”,“甘美如金桃而种,多水,稍损其皮,则膏液外流”;色泽艳丽,“色红艳而味甘”;果实大,“实大如碗,可重八两,俗因称之曰半斤园桃”,凭借其优良的品质,天启元年(1621年)就已经扬名于上海,“顾尚宝西园所出尤佳”的说法开始广为流传,另外还有“水蜜桃,上海顾氏露香园者为第一”、“惟顾氏露香园水蜜桃为第一”等说法[14]。
而明代上海水蜜桃可能由太仓引种而来,当时太仓州包括今太仓市和上海嘉定区,所以明代时太仓和上海城区紧紧相邻,传播过去非常便利。至于“水蜜桃唯吾邑顾氏露香园有之,其种不知何自来”,则可能是因为引种过程比较复杂,民间传引过来而没有明确记载。至于《群芳谱》和《阅耕余录》记载“水蜜桃独上海有之”的说法,与引种之说相矛盾,则可能是因为《群芳谱》和《阅耕余录》的作者都是上海人,久居上海而不知道其他地方也有水蜜桃,加之上海培育出的水蜜桃品质远在其他地方所产水蜜桃之上,一时名声大噪,周边人纷纷来上海品尝,使他们误以为“独上海有之”。
清代时,上海水蜜桃产地几经变迁,但名气依然最盛,并开始向周边传播。福建、浙江的萧山、台州、江苏的苏州、镇江等地依然有水蜜桃的种植,而宜兴、浙江嘉兴、余姚开始出现水蜜桃的种植。
上海露香园水蜜桃自明万历年间育成后,可谓名扬天下,一时无两,可惜随着顾氏家族的衰落,水蜜桃逐渐因无人管理而没落,清初时已是“园垣俱废,而亭榭山水,尚存什一”,“名园鞠为茂草”,所幸顾氏后代将水蜜桃遗种移至小沧州等地保留下来。嘉庆年间(1796-1820年),露香园以南的黄泥墙和吾园水蜜桃发展起来。“黄泥墙”和“吾园”都是私家园林名,“黄泥墙”位于今上海蓬莱路附近,而“吾园”位于今吾园街附近。园艺家卫介堂索得顾氏露香园水蜜桃种后种植于“黄泥墙”园内,精心照料。而吾园本是一个桃圃,清人李筠嘉购买后成为私家园林,李氏在园中添植露香园桃种,育成佳桃。黄泥墙和吾园水蜜桃名扬一时,桃花开时,游人如蚁,盛果期同样是络绎不绝。但随着城市的发展,黄泥墙一带地价日渐上涨,水蜜桃产区在同治年间(1861-1874年)开始衰微,光绪年间(1874-1908年)彻底荒芜。随后桃产区沿着黄浦江往西南方向转移,清道光年间(1821-1851年),龙华一带开始大面积种植水蜜桃,连绵成片,景色宜人,而且和当地宗教文化相融合,形成有名的龙华庙会[14]。
上海水蜜桃清代虽然产地几经变迁,但露香园水蜜桃良种得以保留下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声誉,在清代后期,周边城市纷纷从上海引进良种,如南通、嘉兴平湖、嘉善、苏州、奉化等地。《海曲拾遗》是一部成书于清嘉庆年间的南通地方志书,记载有:“水蜜桃种来自上海,味更佳[15]”;嘉兴紧邻上海,其平湖市和嘉善县都与上海接壤,光绪年间上海水蜜桃传至两地,《(光绪)平湖县志》记载:“桃最佳者曰水蜜桃,其种来自上海[16]”,《(光绪)重修嘉善县志》也有记载有:“桃诸种,最佳者名曰水蜜桃[17]”;苏州地区《(乾隆)吴县志》记载:“水蜜桃,色红白,甘而甜,多汁,桃中上品,苏郡本无此种,龚翁韬远于上海觅其枝来吴,接成数本[18]”,足以见得上海水蜜桃的影响力之大。
苏州地区种植的水蜜桃品质优良。道光年间(1821-1851年)的《楙花盫詩》有诗曰:“此方佳果等仙桃,褚少孙曾选谱劳。我忆分甘乡味美,绥山虽食不能豪。”注释为:“水蜜桃为上海著名土物,乾隆时邑人褚文洲文学华尝撰谱,颐道先生为序。我家洞庭东山,佳果中亦有此桃,今被寇踞,欲致无由也[19]。”其中的“洞庭东山”又称“东洞庭山”,俗称“东山”,今苏州吴中,可知吴中地区也曾种植优质水蜜桃,当地人都爱吃,《(道光)苏州府志》有佐证:“桃,有数种,洞庭东山水蜜桃为最[20]”。得益于上海良种,清代苏州地区的水蜜桃品质一直保持优良,对此的记载有“桃有金、银……数种,而水蜜为最[21]”,“水蜜桃,近出吴县南园,浆液香甘,不让绥宁[22]”。
另外,今有“水蜜桃之乡”美誉的浙江奉化水蜜桃,也是上海水蜜桃的“后代”。《上海县志》记载:“光绪初年,浙江奉化从黄泥墙引种水蜜桃,自行繁殖推广,名为奉化玉露桃[23]”。《艺海一勺》中曾有叙述:“客居沪上的奉化人黄岳渊很爱吃上海水蜜桃,便从黄泥墙买了一株桃树,栽种于自己供职的静安寺附近的花衣店后天井;后来,一位奉化农场主将它移植到当地,经过精心管理,结出了硕果[24]”,其中的“奉化农场主”其实就是奉化人“张银崇”。《奉化县地名志》记载:“奉化水蜜桃是在清光绪元年(1883)由溪口东岙乡三十六湾园艺老人张银崇从上海西门黄泥墙引进龙华水蜜桃种。民国初年和万竹灵隐寺的和尚合作在桃山(今万竹乡)培植水蜜桃。他们用毕生心血,终于培育出名闻全国的新桃种——奉化‘玉露水蜜桃’。新果种培育成功后,张银崇就把种植技术传授给相邻,从而推广到全县[25]。”张银崇老人引进上海水蜜桃良种后,和小万竹灵隐寺一个富有育种经验的和尚合作,经营了一小型桃园,并用龙华水蜜桃作父本、当地土桃作母本进行嫁接繁殖,历经近30年的去劣选优,终于选育出闻名全国的奉化水蜜桃,其特点是果大如拳,皮薄如纸,色泽清白,汁液丰富,甘甜如蜜且具有一种诱人的香味,被称为“琼浆玉露,瑶池珍品”,因此定名为“玉露水蜜桃”,它是上海水蜜桃在奉化自然条件下及人工培育下产生的营养系变异。一经育成,备受追捧,当地民众纷纷引种扩种,得到了迅速推广。
而上海水蜜桃的影响力还远不止如此,除了国内各地纷纷引种。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英国植物采集家福穷等将它引入英国,命名为“上海桃”。道光三十年(1850年),又从英国传入美国,名之为“中国粘核桃”(Chinese Cling),曾一度成为美国桃产区的主栽品种和选育新品种的重要亲本[26]。虽然美国桃的来源地有墨西哥、英国和中国,而且从时间上由前两个国家引入桃品种资源较早,但是对美国桃树业的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是19世纪中期从中国引入的上海水蜜桃。19世纪中期,一位来华的植物学家将上海水蜜桃引入美国,于1870年育成著名的“爱保太”黄桃。随后通过上海水蜜及其产生的Elberta和J.H.Hale等品种培育出数百个桃品种,这些品种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世界上大多种植桃的国家种植和用做亲本材料。
1876年,日本冈山县一家园艺场从我国引进了上海和天津的水蜜桃树苗,从上海引进的称为“上海水蜜”,试种成功以后,不断改进栽培技术,从冈山、神奈川栽培的上海水蜜桃的实生后代中选育出众多日本独特的品种群,后来由日本反引的上海水蜜桃中发现了上海水蜜桃的早熟变异,即早上海水蜜桃。此前。日本都还没有食用桃。如今,冈山县漫山遍野,桃树成林,被誉为日本的“桃乡”。而日本的“金桃”,则由上海水蜜桃与其他桃种杂交而成。日本学者菊池秋雄作过考证,认为当年美国和日本所引进的是上海水蜜桃的“白芒”品种,其果肉呈黄色,具有黄桃基因。这足以证明,上海水蜜桃很早就在国际上受到珍视[27],上海水蜜桃是世界著名水蜜桃品种群的重要亲本。
浙江地区的萧山和台州地区自南宋以来,种植水蜜桃的传统便从未间断。萧山水蜜桃逐渐成为当地特色产品,清代有“萧山水蜜桃”的说法,并称“味甚佳”。《(康熙)台州府志》也有“桃……又有水蜜桃”的记载。《(民国)萧山县志稿》记载:“桃,萧山水蜜桃,按夏栎今分五月桃,其色红;夏白桃,其色白两种……牧地果园:萧山果木首推陈圃,前清光绪季年,旧溪商人陈姓在西乡沿西江塘外仁和牧地辟地一区,名曰陈圃,遍栽各种果木,颇著成效,而尤以水蜜桃、檇李、葡萄、金橘四者为最,果熟则绘图广告鬻诸杭二中,近年此地已入官矣,其如桃梅李橘杨梅栗子等尚称普及,惜未成林而出产不旺[28]。”可见萧山水蜜桃的栽培一直未间断,但清末民初发展渐不如奉化等地。除了萧山、台州外,紧邻萧山的富阳县在清末开始种植水蜜桃,《(光绪)富阳县志》记载有:“桃,早实者曰五月桃,又洋涨有七月熟者,色外青而内红,味极鲜脆,不下都门水蜜桃[29]”,可见清代富阳水蜜桃已有早熟桃和晚熟桃之分,应该由萧山引进。余姚也在清末引种水蜜桃,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的《余姚县志》记载有:“今有匾形者曰蟠桃,有水蜜桃得种不过十年[30]”,很可能是从萧山或奉化传播过去的。
清朝光绪年间,宜兴地区出现水蜜桃的记载。成书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的《宜兴荊溪县新志》记载道:“桃,种类甚多,水蜜桃最为珍品,桃熟时,钻孔就而咂之,其浆如蜜,三日复满也。”另有记载:“敕赐香界寺,本名昌福庵(在出盐庄俗名竹园庄,见旧志及荊溪分志),兵毁;光绪元年,建复后殿,四楹殿前银杏一株,其高参天……又有水蜜桃,有北僧携核种此,每当果熟在树时,以针穿孔就而咂之,蜜水尽出,至三日盈实如初,而此者三不复实矣,乡人均以为珍品[31]。”由此可见,宜兴地区在清末已有水蜜桃种植,而且其中记载的“一桃三食”的食用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桃的利用率,也说明了宜兴水蜜桃的品质之优。
民国初期我国各地相互引种水蜜桃,和国外交流日益频繁,水蜜桃产区迅速扩大,经过引种和改良,丰富了水蜜桃品种资源,扩大了水蜜桃产业和市场。
民国时期,随着各地交流日益频繁,栽培水蜜桃的地区更加广泛,南方各省都有种植,包括江苏、浙江、上海、湖南、湖北、福建、云南等,甚至辽宁、吉林也引种试种,水蜜桃市场越发壮大,栽培地迅速扩大。表中(表1)是民国年间各地区栽培水蜜桃的记载。
表1 民国时期各地区关于“水蜜桃”的记载
续表
明清时期名冠一时的上海水蜜桃在民国时产地有所转移,但依然赫赫有名,《(民国)江苏省地志》就记载:“江南亦产桃西瓜等,如吴江、上海之水蜜桃,太仓之蟠桃[32]”。清末道光年间,上海龙华水蜜桃连绵成片,每逢三月开春,龙华桃花便是上海有名的风景区,直至民国仍颇为著名,远销上海周边地区。但后来,龙华修筑了马路,闹市氛围越发浓厚,地价日益上涨,种桃成本随之增加,桃农们纷纷转业,于是主要产桃区又转向龙华镇的西南长桥、华泾和莘庄等地转移。三十年代前后,华泾、东湾、唐巷、芦滩庙等地栽桃面积近千亩。此外,上海西郊青浦地区也有种植,《(民国)青浦县续志》就有记载:“桃,宣统二年邑人章纪纲等就北关外仓场废地创立垦植公司,种桃数百株,兼艺各种果蔬,所产水蜜桃冠绝一时[33]”。1958年开始,为贯彻“郊区为城市服务”的方针,南汇地区从大量引种水蜜桃。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关心下,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广大桃农的不断探索下,南汇水蜜桃传承历史时期上海水蜜桃的优质基因,成为新的桃产区。
民国初年,浙江奉化培育出“玉露水蜜桃”,1912年开始进行大面积生产。1920年前后,奉化水蜜桃栽培面积700亩,1933年前后为最盛时期,栽培面积达4 010亩,桃园众多,产量为1 500吨,独占上海市场,价格为米价的12-16倍。但抗日战争爆发后,一些地区的水蜜桃产业受到影响,由于战争使桃园遭到破坏而一度衰落,1949年奉化解放时,桃树栽培只有1 936亩,产量仅239吨。但在二三十年代,其名声逐渐超过上海水蜜桃,发展势旺,南方各地纷纷从奉化引进良种种植,比如无锡、福建、湖南等。
20年代初,清末秀才段孟陶从浙江奉化引进玉露水蜜桃,经过当地的培育,后改名为“红花水蜜”。《无锡阳山乡志》有明确记载:“无锡水蜜桃优良品种,是20年代初从浙江奉化引进的玉露水蜜桃。”该品种肉质致密,柔软多汁,味甜具浓香,果实风味特佳,而且其适应当地环境,得到稳产。周边民众纷纷从段孟陶处引种,到30年代时,周边潘家桥、阳山、胡埭等地已经开始规模种植水蜜桃,无锡水蜜桃也在这个阶段逐渐名声鹤起。
20年代时,福建在工区周围近山低山开辟果园,引种浙江水蜜桃、美国柑、台湾白柚等优良果树品种,所产美国柑、水蜜桃尤为闻名。《竹间续话》记载:“桃,吾闽最劣,近乡人有以奉化种移植者,浆多,甘如蜜,名曰水蜜桃。而奉化原种反不如矣[34]。”《(民国)莆田县志》也有记载:“今有栽奉化水蜜桃者,实大可五六两,味亦甘美[35]”。福建邵武在1935年以后开始普遍种植水蜜桃,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特产。湖南也曾引进奉化桃,《(民国)醴陵县志》记载:“近年始有种水蜜桃树者,两三年即结实,特甘美,有玉露水蜜桃,奉化特产,果大圆形,肉白色,近核深红,味甘而香,多汁,产量极丰,七八月间熟;早生水蜜桃,果大圆形,肉白味甘,七月上中旬成熟;企圆桃,即杭州陈圃水蜜桃,果形甚大,浆液丰富,八月中下旬熟[36]”。发展至80年代,湖南桃主产地有浏阳、长沙、洞口、芷江、新化等县、市,引自国内外的良种桃有浙江水蜜桃、上海水蜜桃、玉露桃、及从日本引进的桃树良种如初香美、岗山早生,砂子早生等品种,果实、品质均属上等。
建国以后,南方各省几乎都有栽培水蜜桃,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四川等地,桃产区范围基本定型。随着我国各大农业科研院所逐渐恢复和建立,我国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发展桃产业。首先,从50年代开始,我国桃有计划地进行育种,采用杂交育种、桃芽变选种、诱变育种、生物技术育种等多种育种方式,各省市研究机构参加桃的育种协作研究,选育出众多新品种,不断更新和优化桃品种资源。其次,为了优化桃品种结构,延长水蜜桃的成熟期,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品种,如建国以后的10-20年间,上海农科院等研究单位从日本引进了一批大果型的早、中熟品种,如砂子早生、冈山早生等,与国内选育的系列早熟品种一起丰富完善了早熟、特早熟水蜜桃的品种组成。80年代以后,我国引种途径增多,桃引种发展更快[37]。再次,我国先后开展了数次大规模的地方品种选优,并开展了实生选种的工作,发现、发表了一批优良的品种。南方水蜜桃桃名优品种有上海水蜜、玉露桃等,实生选育的新品种有早花露、新白花等。经过不断引进和更新桃品种,优化品种结构,现在南方水蜜桃已经形成湖景蜜露、玉露桃、白凤为代表的优质南方水蜜桃品种群,并形成特早熟、早熟、中熟、晚熟、特晚熟的品种结构,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桃品种资源还在不断地更新和优化中。
改革开放以后,奉化水蜜桃和无锡水蜜桃发展迅猛,经政府引导,农民广泛种植,生产规模和名气越来越大,入选中国“四大传统产桃区”,成为南方水蜜桃的代表,奉化水蜜桃以玉露桃为佳,无锡阳山水蜜桃以白花、白凤为主要品种。其中,无锡经过1984年、1999年、2004年三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水蜜桃产业逐渐成为当地主导产业,种植面积逐渐扩增至约3.2万亩。奉化和阳山成为“传统产桃区”,有一定的历史因素。奉化水蜜桃是在清光绪元年(1883)张银崇老人引进上海水蜜桃良种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起来的。而阳山水蜜桃则是在二十年代初由段孟陶从浙江奉化、上海引进的良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后在三十年代,中国学者殷植从日本引进“白凤”和“大久保”良种,先种植于无锡杨湾,后逐渐传开,“白凤”成为阳山主要栽培品种,而日本“白凤”则是在清末日本从我国引进的“上海水蜜”基础上培育出来的。所以奉化水蜜桃、阳山水蜜桃和上海水蜜桃一脉相承,继承历史良种是它们能够脱颖而出的一大重要因素。除了浙江奉化和无锡阳山,还形成上海南汇、杭州萧山、福建古田、成都龙泉驿等南方水蜜桃著名桃产区。
总体来说,南宋时浙江孕育出了水蜜桃这一优质品种,并于元代传至太湖一带。明代时上海露香园水蜜桃品质优良,名冠一时,是水蜜桃发展历史上的辉煌时期。清代上海水蜜桃几经变迁,但良种得以传承,并向周边地区和国外传播,水蜜桃栽培区迅速扩大,奠定了上海水蜜桃在世界水蜜桃品种群中的重要亲本地位。民国以后南方水蜜桃产区进一步扩大,在自然环境、历史传承、政府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逐渐形成浙江奉化和无锡阳山两个著名“传统名优桃产区”,同时奉化水蜜桃和阳山水蜜桃也成为南方水蜜桃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