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勇
湖南省岳阳市一人民医院东院普外科 414000
左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发生在左侧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支胆管内的结石,是临床常见的结石类型,可引起肝内胆管扩张及胆管梗阻、狭窄,导致结石难以自行排出,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1]。手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方式,术中需将肝叶切除并联合胆道镜取石。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是目前常用的两种手术方式,本文对腹腔镜与开腹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在左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对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8例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5例予以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为A组;33例以开腹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为B组。A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50.2±4.5)岁;术前Child分级:A级22例,B级13例。B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50.5±5.0)岁;术前Child分级:A级21例,B级12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气管插管全麻,保持仰卧位,头高脚低,于脐下缘做一1cm切口,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压力维持在1.60~1.86kPa,放置腹腔镜,之后分别在剑突下和左锁骨中线肋缘下做一0.5cm切口,置入相关操作器械,在腹腔镜下查看腹腔内情况,以超声刀将肝圆韧带和左三角韧带切除,分离左肝叶段动静脉,以可吸收夹夹闭,之后离断胆管,分离肝左静脉及其分支,并以可吸收夹夹闭,使用超声刀在肝圆韧带左侧将肝组织切除,将断面中较粗血管分离夹闭,将胆总管纵向切开,以胆道镜探查胆管内情况并将结石取出,结石取净后将肝断面连续缝合,经T管注水确认缝合严密后,肝脏创面喷涂纤维蛋白原凝胶,酌情切除胆囊,肝脏断面及肝门处分别放置引流管,检查无活动性出血,放出二氧化碳气腹,关闭切口。B组:全麻后,取仰卧位,在腹直肌右侧2cm处做常规直切口,切除胆囊后切开胆总管,置入胆道镜探查取石,视情况将左侧肝外叶切除,放置T管引流,腹腔内放置引流管引流。
1.3 观察指标 (1)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和手术用时,术后恢复指标包括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2)结石残留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通过B超确诊结石是否残留,并统计两组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
2.1 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比较A组少于B组(P<0.05),手术用时、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A组短于B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2.2 结石残留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术后均未发现结石残留。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注:*与B组比较,χ2=4.320,P=0.038。
肝内胆管结石属于原发性的胆管结石,结石发生后可引起胆管系统的梗阻、狭窄和扩张,并造成肝脏组织的纤维化、增生或萎缩,严重者可引起肝硬化甚至癌变,因此一旦确诊后需及时采取治疗手段。手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手段,手术的目的是取出结石,解除胆管狭窄,并将病变的肝叶切除,以达到根治的目的[2]。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是临床常用的两种术式,选择何种术式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而又不增加创伤,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是临床外科的追求目标。
本文结果显示,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两组的手术用时、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A组短于B组,提示在左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中,应用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与开腹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比较,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和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术后两组均未发现结石残留,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证实应用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与开腹手术的效果相当,且并发症更少。开腹肝左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属于经典术式,虽可获得广泛的视野,有利于器械的操作,但该术式的切口大,创伤严重,出血量多,术中脏器暴露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不利于术后的恢复[3]。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属于微创术式,手术的切口小,几乎在密闭的环境下进行,对腹腔内脏器干扰少,创伤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4]。术中通过腹腔镜配合二氧化碳气腹,可对肝内胆道结构进行清晰地辨认,能直视开腹手术难以暴露的隐蔽位置。在切除肝叶前,将左肝叶段动静脉夹闭,减少术中出血量,术中与胆道镜的结合,更有利于结石的清除[5]。因此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的操作更为简单、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且具有和开腹手术相同的取石效果,而并发症更少。
综上所述,在左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中,应用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可获得与开腹手术相同的结石清除效果,且并发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