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构建策略
——以自媒体网络传播为视角*

2019-02-15 22:39李春茹龚锦涛
关键词:舆论话语媒介

李春茹,龚锦涛

(重庆工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6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和要求就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就是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2]。在自媒体网络环境视阈下,提升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科学认识和把控舆论传播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意识形态“极端重要”工作,夯实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基础、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共识的根本遵循。

一、构建自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高校是意识形态教育传播的主阵地。自媒体的使用促进了高校意识形态话语的吸引力、渗透力和亲和力,随之也需要把控风险、有效化解网络舆论对主流意识形态构成的威胁。

(一)构建自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是凝聚共识的需要

自媒体平台是集大众观点和态度为一体的新兴舆论场。作为观念分享和信息传播的新途径,自媒体的广泛使用,延展了媒介信息传输的时度效度,增强媒介话语的时代性、渗透力和影响力,提升了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辐射面和吸引度;与此同时,自媒体主体复杂性、受众广泛性和载体多样性等特征,加大了媒介信息控制的难度,同时对高校意识形态的一元性和权威性构成了新的挑战。自媒体的核聚变性和泛交互性使媒介信息在网络空间快速流转扩散;用户既可通过圈际互动,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切磋交流,也可借助官方平台发布权威评论和热点信息,及时扭转舆论态势、引导舆情走向。自媒体技术运用灵活、使用自由便捷,为凝聚大众价值共识提供了新视野、新空间、新平台,同时也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更新和理念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自媒体信息传播“去中心化”和“去权威化”特性,淡释了受众群体的思想观念、伦理观点、价值理想和行为态度,必须警惕自媒体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并在对已有缺陷进行批判反思的过程中,凝聚巩固社会主义价值共识。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3]98任何一个时期,社会主流意识和居于主导地位的观念统治,都是所属时代社会生存状况和人的精神状态的集中反映,并与处于一定力生产阶段以及对应的上层建筑的观念部分相吻合。新时代坚持宣传阵地和舆论空间的社会主义方向,须臾不可削弱、动摇甚或否定。尽管网络空间或自媒体平台表现出一定的虚拟特性,但在现实价值形态上,每一舆论动向都是大众观念趋势和价值意愿的反映,它的主体思维特征、言论价值表现和媒介选择方式等,无不表征行为主体价值取向的理据方式和事理生成逻辑。意识形态必须占领网络高地,必须守护好网络空间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4]。放眼大局,着眼大势,驻眼当前,做好宣传工作,就是要在把握网络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凝聚社会核心价值共识。

(二)构建自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是占领阵地的要求

高校是意识形态重镇、是意识形态建设站台,把控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思想疆域的每一“寸土”,就是要占据舆论场域的制高点。高校意识形态“主权”之争好比社会思潮领域内的霸权理论战争,意识形态征战主体往往试图通过“内化控制”的非强制手段,把既为实质性矛盾对抗、但非对内屈服与满足的隐蔽型统治战争,作为自身权力和工具的事态逻辑表征。在政治学意涵上,意识形态建设就是把公众政治权力意愿和人类文明的制度视野内化并趋近于特定人群的认知观念活动。从政权机构思想管控的视角看,意识形态直接决定了社会结构是否稳定;从社会多思潮的排他异己性质来看,主流意识形态与其他意识形态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5]。意识形态阵地不牢,直接威胁政党的执政基础,撼动党的执政合法性。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权力性意识,在特定历史时期,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总是通过建立思想上的统治,把观念或思想定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永恒存在,从而在获取话语霸权的同时,在观念的表达上,“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3]100。

自媒体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态势则更为复杂。自媒体网络舆情往往通过转译激发和圈层扩散的方式,把人与人之间的多重社会关系变为失去了公众信任的隔面交际。吉尔默在《自媒体: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一书中,就自媒体以激荡式传播的特性作了深刻分析说明。在自媒体平台,非理性主体对网络信息的拥趸和盲目跟风,造成传播媒介的趋同效应,权威话语被卷入边缘化的洪荒话语潮流,主流声音被遮蔽。自媒体言论碰撞引起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渠道穿透力浅化,主阵地“各自为政”的局场面临再次被解构的危险。就意识形态传播话语本身而言,意识形态主体话语缺乏正面发声的震撼效应,话语主体优势在随声附和或质疑声中常常受到扰动,传统话语难以融入自媒体话语的合力话语系统中去。高校主阵地、主渠道建设存在彼此脱节,传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话语“理性传播”内容失灵。自媒体境遇下,意识形态理论话语亟需融入新媒体话语阵地传播,形成网上网下舆论合力,以更好地建设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思想阵地。

(三)构建自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是弥补失语的必然

自媒体作为一种即时交互平台,具有网络平台开放性、交互性、敏捷性和隐匿性等特征。运用自媒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转型,推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从意识形态话语迭变的角度看,随着时代发展,意识形态教育传播需要扩充新的要素,把传统理论话语不合时宜的内容加以整合。在话语表达上,高校教育话语资源建设必须实现由理论话语向媒介话语与学理空间阐释话语的转化,以大众话语转译学术话语,将理论话语融入媒介话语,在话语的衔接互洽中实现网络话语主导权。

自媒体话语权力之争,是一场话语资源的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之战。自媒体主要以网络为依托,网络是虚拟模态化世界,网络空间各种观点被无限放大,观点和观点、观念与数据、观点与事件相对缺乏透明度,其内在结构异常复杂,网络言语表达易受曲解,各种丢失原则或缺乏理性的观点言论在网络媒体空间频频出现。话语失态造成真假信息难以分辨,话语主体形象权威和理论话语霸权被消弭,话语向度和思维空间遭受排挤、限制,极大地增加了受众群体接受意识形态教育的难度。不仅如此,自媒体网络世界还经常出现话语表达欠妥与话语内容失真,从而导致“官方—大众”理论话语体系错位,思想引导和舆论把控话语出现闭塞或脱节的现象,这是自媒体时代网络话语的“自身断裂”。反观媒介话语的缺失,如要摆脱受众主体言论的“非常态化”,弥补理论话语表达的空白,避免自媒体交流互动出现的主体失语、内容失效、表现失态和效果失范等缺陷,就必须深度警惕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霸权建设,并及时作出系统性反思。

(四)构建自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是对冲挑战之必需

高校是意识形态重镇地和主战场,所谓意识形态“硝烟战”,其争夺的焦点不是寸土得失,而是主流话语权的掌控和把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利益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思潮随之也变得日趋复杂;加上民主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实质带有西方新自由主义价值色彩的观念渗入,各种攻击性观点将会侵袭人们的思想,严重背离社会前进发展的共导性原则。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6]。在意识形态教育问题上,一刻也不能放松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灌输和理论教育。缺乏正确的思想引领和理论灌输,人才培养之“参天大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茁壮长成。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引领工作则更为复杂多变,这是因为媒介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在无形中增大了舆论不可控的难度,加之舆论主体的“潜在”和“隐匿”的特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意识形态接收客体在教育与吸收过程中出现了“非对称”性,从而使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部分话语受到阻滞、引控和钳制。

新时代是众声喧哗的全媒体时代,众神狂欢的舆论表象和众星捧月的舆论局势使高校意识形态异象纷呈,各种问题交织并存。在新形势新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赢得主动权,就必须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撒好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这把“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新形势下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7]。如何面对自媒体不可控信息、如何做好意识形态管控措施,如何严格监督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既关乎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方向,也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网络信息数字化改变了社会发展的节奏,变革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此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话语模式、话语主题和话语技巧陷入旋涡式困境。在复杂的网络媒介环境下,紧跟时代步伐,把准师生心声,加强舆论引导,勇于亮剑、敢于发声,自觉引领意识潮流,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导权,是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应对各种外来挑战的现实和必然。

二、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面临的主要挑战

自媒体在扩大传播领域、创新传播方式的同时,极大地冲击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形态的主导性、系统性和权威性,从而给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带来严重挑战,其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自媒体主体多样化挑战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

自媒体是一个高度开放的舆论平台,低门槛、零成本,公众参与、全民融入,是自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对于网络舆论新兴平台,每个人既是信息编辑者、发送者,也是信息接受者、评论者,传播主体在“客体化”的过程中被泛化、多边化,传统那种信息单线、单向的“输入—接收”模式已变得不再合时宜,权威主流意识形态对舆论的可控力度和效度大为降低,官方群体受到关注的重心被隔面转移,其直接威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微空间和微群体的主导性地位。一方面,自媒体主体多样性意味着人人均可通过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移动报栏)等平台,对某一问题发表自身看法、传播自己的声音,并在不知不觉中由他人任意评论、转载甚至被篡改后强化。在这个过程中,传播者往往受到政治因素、社会因素、职业压力、个人价值观念等方面影响,从而影响了传播时机、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的正确选择,使其带有极强的导向性。而正是这种导向极为明显的话语信息,将严重冲击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在传播空间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自媒体主体多样性意味着——与传统的传播媒介相比,信息发送主体与受众先后融为一体,二者之间的界限在无形中被模糊化了。由于主体间互动性增强,信息传播者由传统的“被动式接收”变为“批判性接收”“感性转承”变为“理性取舍”。网络舆论方参与信息编辑、发送,并被他人观念所填充和渲染;受众群体根据自身需求或其兴趣爱好,随心所欲地投指媒介平台,这是草根网民之间的自由互动。虚拟网络舆论场的“意见领袖”在冥冥中产生了,并由此获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多变而复杂的媒介渠道,使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在任何传播时刻都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尤其是来自西方价值观念的强势渗透,从而导致在多元、多边的自媒体环境中,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时时刻刻受到来自微空间主客体颠覆的挑战。

(二)自媒体信息碎片化冲击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系统性

自媒体网络时代,信息在各种媒介平台传播过程中,极有可能被任意地曲解、篡夺,从而导致信息链出现“断裂”。无声的舆论场,留下所谓海量的信息残片,并可能被再次任意拼接,无限制地放大“非主流声音”。这种孤立、分解状态下的语链以及任意拼接或凑合的方式,严重地损害了信息流的完整性,从而导致网络只言片语或本身已无关紧要的信息被无限放大。因此,主流意识形态在各媒体平台和各微媒介空间,必须具备思想权威性、信息准确性和理论话语吸引力。一方面,意识形态作为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集团为维护和实现自身统治而建构的价值观念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要求话语具有高度的思想概括性、知识系统化等特性;受众方在接受主流信息的过程中,必须完整而系统地去把握和解读;另一方面,在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要确保理论思想的本真性、逻辑性、价值性,防止那种随意被割舍的话语导致意识形态教育失真、失效,真正维护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完整性、结构性、系统性和权威性。

“我们今天面临着相对主义、多元主义、‘碎片化’占着主导地位的一个精神氛围”[8],在海量碎片化的自媒体时代中,各种真与假、新与旧、丽与俗的网络语言糅合一体,很容易地在自媒体参与主体的思想头脑中形成颠倒了的价值观念;如果那种背离主流价值的看法和观点横行肆虐,它只能导致人们在思想认知和举止行动上消极、懈怠甚至麻木。于是,信息传播呈现出碎片化、零散化、肤浅化的特征,理论化、系统化、严肃化的话语显得相对滞后。更为严重的是,碎片化信息极有可能导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空间被压缩、理论权威被消解,使网络资源被随意舍弃和妄为浪费。这种在自媒体平台出现的零散化、无序化、泛滥化的传播方式,给高校思想网络宣传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自媒体内容随意化消释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

自媒体作为当今时代最为流行的即时交互平台,人人均有独立发声的“可能”,尤其是自媒体网络热词和流行语的出现,使话语认同偶然性、不确定性和短暂性得到了新的展现方式。对某些自媒体受众而言,微平台就是报复“空间”、发牢骚“场所”,在当前网络媒体中,自我炒作、斗图寻欢、谩骂诋毁、炫富仇富、传谣造谣等不良倾向和恶性行为,加重了错误观念在微空间的肆意横行和大肆泛滥,从而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倾向充斥于新媒体舆论圈。碎片式的、失序的、杂糅的媒介信息,将对高校意识形态传播工作的主导性构成新的挑战,同时也消释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系统性和权威性。自媒体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表现出明显的随意性、盲目性,庸俗化信息易受追捧,虚假错误思潮扩散而去,形成“马太效应”,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权威性遭遇到娱乐化、庸俗化和恶意对抗式威胁,网络调侃成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威的公开对敌。

意识形态本身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无论是特拉西创制这一概念时的初衷,还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虚假的”意识形态的反思批判,意识形态都没有终结、也不可能终结。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9]。在自媒体环境下,意识形态话语表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等特征,生活化、个性化话语层出不穷,网络主体思想意识处于深刻的嬗变过程。人们往往利用网络段子、流行语甚至是粗俗文字在微博、微信平台上晒言论,庸俗化和揶揄化直接致使意识形态话语认同力下降。网络俚语、黑话、俏皮语的蔓延,实则反映桀骜不驯的心理和玩世不恭的态度,受众在行动上时刻表现出“随意化”。自媒体时代的语言网络化、表达口头化、内容随意化,消释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

三、新时代提升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本对策

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在新的网络环境中面临新的挑战。加强和改进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提升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建设的主导权,就是要强化马克思主义主导辐射意识,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效力和吸引力,提高意识形态传播主客体媒介素养,着力构建大数据话语新平台,建立健全舆论焦点应对机制,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话语认同和价值认同。[10]

(一)强化马克思主义主导辐射意识

高校是意识形态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活跃思想阵地,高校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就是要守护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根本灵魂,构筑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和传播的坚固堡垒和坚强阵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了高校办学的根本方向以及人才培养的最终成效和质量、直接关乎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导向和建设原则。强化主导辐射意识,就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拥护马克思主义主流思想舆论,既要旗帜鲜明坚持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方向,又要矢志不渝贯彻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方针;既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引领和把控力度,又要在宣传思想和教育工作唱响主旋律、弘扬主格调。高校对意识形态和各社会思潮的引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夯实高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必须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必须在疏通话语传播渠道中,增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渗透力度和辐射力度。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的核心,是要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基础上,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话语认同,凝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价值共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凤凰涅槃般的接力探索中开创形成,改革开放40余年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在新时代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勇敢奋进。历史是未来的钥匙,时间是真理的挚友。40余年的探索、40余年的奋斗、40余年的积累,在新的起点上,中华民族比历史任何一个时期,更多了一份坚定自信,多了一份睿智从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导,加强政治思想认同、弘扬社会主旋律,凝聚人心、聚合力量,倡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建设和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地,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增强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制胜本领

高校是党的舆论思想工作话语和意识形态传播教育的集中阵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方式及其招数和打法,影响和决定捍卫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效果。在新时代新的媒介环境下,怎样系统增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战略性,怎样统筹运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方式,如何提升党的理论宣传话语效力以及话语传播的吸引力,是把好意识形态工作“关卡”、推动形成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长效管控机制的关键一环。工作理念决定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反映理念目标。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理念是意识形态工作展开方式的前提,意识形态工作展开的具体方式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目标理念的集中体现。意识形态重要性及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意识形态传播教育规律为基础,以创新意识形态工作传播方式为前提,以构建合力运行机制为重要保障,着力构建和健全新时代高校思想宣传工作体系。

在新时代新媒介环境下,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制胜本领,就是要把高校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放在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高校党委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的统筹指导,推动重大部署、重大任务做细做实。宣传思想工作部门担负着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的重要使命。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掌控力,既要增强阵地意识,加强阵地管理,选好配强宣传思想部门领导班子,确保宣传思想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中;又要管好用好新媒体和互联网,重点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方式方法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方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大力推动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主体意识

大学生是网络媒介使用的主体,是与媒介舆论环境交互性最强的群体对象。随着网络媒介使用越来越普遍化,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政治素质,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受到媒介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和制约,多元而开放的主体网络世界在无形中改变和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价值认知。[11]

大学生是高校媒介舆论环境下净化网络空间场域的主力军,加强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主体意识,就是要以网络自我意识担当和行为主体规范,改变主体思维,增强道德观念,提升精神涵养,坚持正确导向,整合价值观念,以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为己任,把控总开关、凝聚正能量、传播好思想,大力倡导践行“无我利他、向上向善”的中国理念,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是要在媒介化使用日益频繁的网络环境中强化认知能力,既要在理性批判中对外部信息去芜存菁、传承扬弃,又要能动有为、敢为人先,弘扬主体精神,注重个性发展,在“人文关怀”和“立法规范”的双重规约下,维护媒介空间的秩序和文明风气,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争做有道德、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

(四)提升意识形态话语的效力和吸引力

把握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需要在话语效力和话语实践魅力上“做文章”,增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吸引力。创新思想理论教育表达方式,提升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效力,在话语载体形态上,就要构建新型自媒体话语体系,用生动活泼、平易近人或朴实感人的生活化语言表达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把新媒体手段融入教学、融入课堂,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现代多媒体工具和手段,增强话语表现力,提升形象感染力。在话语内容设计上,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及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契机,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话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话语作为文本依据,充分融入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转化和系统集成中,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理论话语认同、传统文化认同,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个人美德懿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整合,促成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效力生成。

在话语表达方式上,增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吸引力,就是要以“理性传播”为主转化为“理性传播”与“感性传播”相结合,利用自媒体新技术和新话语,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提升意识形态传播效能,将自媒体平台中蕴涵的“隐性”资源与“显性”话语内容相结合,充分利用自媒体“裂变式”传播特点,强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话语辐射力,促使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增强话语效力和话语实践魅力,就是要坚持理论彻底和情感投入结合,坚持话语表达提升与话语内容、话语形式创新结合,既要开启思想沟通,又要叩开情感心扉,通过对话语资源的优化、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为话语转化提供动能,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渗透力、亲和力,实现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主导权有机融合。

(五)提高意识形态传播主体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新媒体网络舆论环境中的内在基本素养,媒介素养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天然联系”从客观上要求意识形态主体必须具备深厚的媒介素养。提升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媒介素养,就是要以夯实媒体技能为发力点、以强化媒介人员专业培训为着力点,以提高媒介人员职业使命感为根本目标,坚定意识形态媒介工作的根本方向,提升意识形态教育传播主客体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话语认同度。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离不开媒体的影子,提升高校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媒体素养是强化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权的必要环节。随着自媒体发展以及自媒体平台的日趋完善,在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的基础上,提高专业媒体操作技能、提升专业人员的媒介素养,是新时代做好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迫切任务。

新时代提升意识形态传播主体媒介素养,必须以遵循舆论传播规律为基础,以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为导向,以主流思想舆论引导为现实抓手,以思想工作“两个巩固”为目标任务,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创作理念;必须以先进文化为精神滋养、以使命认知和职业情操为道德内化,强化理想信念精神之基,坚定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在抓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平台媒介话语传播工作的同时,必须以提高媒体道德素质为本,以提升网络使命意识为重,以强化意识形态工作本领为要,传播正能量,唱响好声音,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实现个人理论素养与媒介专业素养有机结合,提高新时代高校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六)着力构建新时代大数据话语平台

“大数据,新平台”,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大数据话语新平台的支撑。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大数据思维逐渐形成,大数据技术日趋成熟,高校大学生生活工作习惯、学习思维方式以及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传播方式也随之出现新变化。大数据新客户端平台各种教育资源均可实现人人共享,这极大地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效率,在网络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中,增强了新时代大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因此,自媒体传播背景下,合理利用大数据,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为师生之间的亲力互动,提供了全新话语平台,以之成为创新和变革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课堂教学方式的新兴载体。

大数据,大变革;新平台,新思路,新方法。高校必须重视开发大数据平台技术,合理利用包括慕课、易班等在内的大型课堂客户端,着力构建主流意识传播话语体系新平台。例如,在易班课堂,教师不仅随时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在线完成作业,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资源,下载其他高校教师优秀课件,实现资源实时共享。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均实行实名制,这不仅增强了大学生的数据网络责任意识,而且方便协助授课教师管理班级事务以及维护整个校园网络安全。新时代高校要基于大数据思维,充分挖掘大数据潜能,探索大数据思维方法,转变和更新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模式,从而在创造性吸收大数据网络资源、整合大数据平台优势的基础上,有效提升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权。

(七)不断建立健全舆论焦点应对机制

自媒体时代的话语往往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若不及时应对,舆论引导管控将会出现危机,产生舆论焦点问题。高校意识形态网络宣传平台舆论焦点问题若未及时处理,这种危机极有可能被无限放大,进而影响整个高校网络舆论生态;及时妥当地处理舆论焦点,思想共识的聚合力就会增强,实现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良性循环互动。建立自媒体新兴网络舆论环境的焦点应对机制,是做好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传播工作的重要保障,高校必须建立一个“以‘舆论收集—研讨协商—信息发布—追踪反馈’为主要流程的焦点应对机制”[12]。

面对自媒体平台运行的海量数据以及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急情况,高校要组建一支在后台收集可靠数据、及时做好数据分析、随时报告工作形势的专业工作小组,跟进网络热点动态,引导网络舆论走向,化解网络舆论难题;必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舆情报告相关程序,如遇到网络突发事件,学校应立即做好应急预警工作,通过召开网上、线下意见研讨会议,厘清思路,洞察事态化解焦点。理论宣传部门要利用新闻发送平台和大众传播媒介及时发布信息通告,果断纠正不实信息,彻底查实背后隐情,加强舆论疏导,强化舆论导向;管理小组务必要对舆论反响进行追踪反馈,及时调整对外信息发布策略。[13]在处置网络舆论焦点问题时,一定要遵循“早发现、早处置、早反馈”的原则,始终坚持以正面舆论引导为主,以制度保障舆论工作为要,推动建设并形成舆论引导长效机制,全力做好新闻焦点、舆论重点保障工作,在责任落实和机制保障的双重规约下,有效提升新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和领导权。

猜你喜欢
舆论话语媒介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