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媛,鞠宝兆,刘继东,裴宇鹏,陈智慧,段阿里
(辽宁中医药大学创新学院,沈阳 110032)
《黄帝内经》成书于秦汉时期,是我国中医学界的百科全书,其中包括生理病理、病因病机、诊断治疗以及心理、天文、历法等多个方面,是我国中医学界的经典之作。由于中医学注重天人合一,整体观念的思想,在诊治过程中往往从整体上认识具有情感思维的个体,所以中医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内容,这些构成了中医心理学的雏形。后世医家对于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也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人们对于心理学的继承与发展处于初浅的研究阶段,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制约了中医心理学的发展。
早在几千年前的内经中对于心理学的观点就有详细的记载,据统计在《黄帝内经》中,从篇名到内容有关心理学的论述有32篇,占《黄帝内经》总篇162篇中的19.8%,在研究内容中提及心理学思想的达129篇,占总篇162篇的79.6%[1]。《黄帝内经》中对于心理学研究有许多分类方法:《灵枢·论勇》记载按勇怯将人分为“勇士”“怯士”两类的勇怯分类法;《灵枢·寿夭刚柔》记载以“刚柔”为尺度进行划分的刚柔分类法;《素问·气血形志篇》则根据“行志苦乐”,将人分成“形乐志苦”“行乐志乐”“形苦志乐”“行苦志苦”“行数惊恐”的5种形态苦乐分类法[2]。
其中论述较为详细的主要集中在《灵枢·通天》以及《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两篇中有关“五态人”的论述,书中记载根据人体的脏腑、气血、形态等个体的体质特点及相应的行为、态度、情感、习惯等,以阴阳为总纲,以个体中阴阳含量多少,将人分为5个类型: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和阴阳和平[3]。
现代医家对于五态人的研究大多基于人体体质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把五态人理论中关于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归纳为人体体质的一部分,并没有单独的分离出来。但随着工作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加,现代人的心理问题日益显现,仅仅把心理学依附于体质学范畴之内研究,有碍于中医心理学的继承与发展。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西方对生命认识的研究方法截然不同,中国人在研究中偏向“思维模型”,而西方人偏重于“物质模型”。西医对内脏器官的解剖,仅作为物质模型的局部解剖,分析局部的组成与构造;中医的五脏分类所属作为一种思维模型,简单而形象的反应脏器的功能特征及其属性,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诊疗过程中需追根溯源,治病求本。
随着西方心理学的传入,我国的心理学家在心理学研究的过程中也逐渐的细化分类,尝试着将心理学的研究更加科学化、标准化。现代学者在研究《黄帝内经》中有关心理学的问题时,由于个人的出发点不同,所以研究的方向与研究的角度也有所差异,以至于在研究中形成了不同的认识与观点。
2.1 测量心理学 我国著名的神经精神病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薛崇成教授与其助手杨秋莉将《灵枢·通天》以及《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两篇中对心理学内容的描述,用现代语言进行阐明,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的全国各地的63个单位的150位教授、医师等医学心理学工作人员协作调研,共同完成抽样工作,共得样本1.5万余份,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于1985年制定完成我国第一个心理评定量表,称《五态人格量表》。该量表是我国第一个标准化、科学化并具有中医学特色的心理量表,该量表的制定也是我国心理学研究科学化的标志[4]。
2.2 体质心理学 近代医家王琦提出体质学说,并于1995年主编出版了《中医体质学》一书,书中将《黄帝内经》中有关体质理论进行分析整理,提出对体质分型的主要方法。王琦认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名中冠以阴阳之名,但在具体划分中并没有按照阴阳进行划分,而是根据五行进行归属分类。他认为心理属于个体体质的一部分,并将人的心理特征对应体质进行分类,提出五行归属方法、阴阳含量划分方法、形态机能特征分类法以及心理特征分类法等[5]。
2.3 情志心理学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灵枢·口问》中指出:“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内经中对于心理情志的描述不胜枚举,这些理论对于心理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对指导现代健康心理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恬淡虚无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之中,需要这样平静淡然而清心寡欲,正气存内而精神内守。现代研究者也通过对内经情志心理学的研究,推广到养生康复以及临床的治疗之中。
2.4 医学心理学 《黄帝内经》有关心理学的观点中,特别重视情志因素对于人体疾病的影响,在后世医家的研究中也把心理看做是导致人体疾病的重要因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明确指出:“人有五脏,以生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又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详细的描述了五脏与五志的对应关系,脏腑的机能障碍与气机情志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6]。现代医家更是把内经中有关心理学的论述应用到临床之中,产生了以郁论治、以思论治、以怒论治等不同的学术观点。
2.5 社会心理学 《素问·疏五过论》提到“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封君败伤,及欲侯王,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躄为挛”[8]。强调社会因素对人的心理有重要的影响,人体心理的变化受社会地位、个人发展、仕途变迁等多方面的影响。医生在诊察、治疗疾病时不但要对个人的身心情况详尽了解,更要重视社会因素对机体的影响,这与现代生命研究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异曲同工。
基于《黄帝内经》体质心理理论制定的《五态人格量表》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标准化、科学化并具有中医学特色的心理量表,它是基于《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有关五态人的论述,在现代心理学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将人分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和阴阳和平5个类型,为人格心理学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量化标准[7]。
《黄帝内经》的中医五态人格量表现代研究与分析,一般集中于体质学与心理学两个方面,现代学者多用于临床的诊断与治疗,将中医的体质分型与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结合在一起。我国心理学家陈仲庚教授提出,人格心理学的4个方面:全面整体的人、持久统一的自我、有特色的个体以及社会化的客体。这与《黄帝内经》中提出的身心一元、形神一体异曲同工。
3.1 与《艾森克人格问卷》比较研究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是西方心理学常用的心理测评工具之一,现代心理学研究者主要应用此量表针对神经症患者进行测量评估。我国心理学研究者把五态人格量表与EPQ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大量研究数据的分析整理,得出两个测评问卷之间存在的联系,即内外倾(E)与太阳、少阳呈正相关,与太阴、少阴呈负相关;神经质(N)与太阴呈正相关,与阴阳和平呈负相关;精神质(P)与太阳呈正相关,与少阴呈负相关。研究结论,充分说明了中医五态人格量表与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对应关系。薛崇成先生在《五态性格测验与艾森克人格测验的对照与探讨》中,归纳总结了五态人的各型性格特征,并根据受试者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职业等维度,总结出中国人以少阴型得分最高。持久而稳健,谨慎而有节制,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性格,进一步证明了《黄帝内经》人格理论与人格分型的学术思想。
3.2 与《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比较研究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是西方心理学中常用的心理诊断量表之一,MMPI共有14个量表,通过临床心理学者的研究得出太阳与疑病(Hs)、癔症(Hy)呈负相关;太阴与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症(Sr)、社会内向(Si)呈正相关;阴阳平和与男子气—女子气(Mf)均成负相关;少阳与抑郁(D)、疑病(Hs)、癔症(Hy)、精神衰弱(Pt)与少阴均成负相关。这对于指导中医学在心理疾病治疗方面提供了参考依据,针对这种分型与临床患者体质的结合,对于心理乃至身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黄帝内经中有大量的对人格观察的记录,内容涵盖方方面面。如个体生理方面身材的长短肥瘦、五脏的高下小大、六腑的坚脆正偏、肤色的青赤黄白黑、声音的角徵宫商羽以及毛发的浓密与稀疏等;医者技术的上下之分,身份地位的贵贱之分、生命的寿夭不等;把人分成真人、至人、圣人与贤人;以及众人、平人、君子之分。这些内容均说明《黄帝内经》对人已经有了系统的认识,可以通过人的人格差异而探究其本质。但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西方心理学分科的不断细化,在发展心理学、测量心理学以及人格心理学领域还存在很多可以深入研究的内容,要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创新发展,在汲取西方心理学精华的勇于开拓,在实践中推进我国心理学的发展。
4.1 基于MBTI性格测验的创新性研究 MBTI性格测验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里格斯和他的女儿在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先生关于心理类型的划分基础上编制的性格测验,现在被广泛应用于职业测评与职业选择的过程中。根据此项测评的主要适用人群以及分类方法,可以将其与五态人格测试进行综合比对,通过分析与整理,总结出适用于中国人的职业测评工具。
职业测评是近几年备受大学生群体关注的新兴产物,由于我国没有适用于自身的测评量表,只能借鉴西方的量表。西方测量学量表是在科研室的研究与大量数据分析整理下得出的,由于其受试人群的体质、兴趣、价值观等都与我们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借鉴使用包括结果分析时,也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黄帝内经》是基于“形神统一”的观点,采用象数思维的方法对人进行划分与归类,根据中国古代哲学阴阳五行学说将人分为阴阳类型与五行类型。划分类型的标准与对应分型的解释都符合中国人的体质观、心理观与价值观。在《黄帝内经》五态人格量表的基础之上,结合MBTI的性格分类,总结出一套适用于中国人的职业发展与测评量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4.2 基于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的创新性研究 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在职业兴趣理论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把职业兴趣分成了六种类型,在相应领域内探索个体的职业兴趣,即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在测试过程中根据分数的高低依次排列,选择得分前三位的类型构成兴趣组型。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生涯辅导理念。把个人兴趣与适合这种兴趣特质的工作联系起来。该测试现在广泛的应用于缺乏职业经验的大学生进行职业的筛选与定位,从整体上不断的了解自己,调整自己与职业之间的匹配度。
《黄帝内经》中有关人格的论述包括个性、性格、气质、体质等内涵,是由内部机制和外在征象构建起来的系统,蕴含着一套完整的人格理论。《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神明包括人的想象、思考、判断等认知活动以及人的情绪与情感。认为人格是一个有机的结构由性和神两部分组成,“情”“欲”“愿”是人行为的动力与动机,与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相一致。《黄帝内经》五态人理论在心理活动动力特征上分为5个维度,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集中时间的长短、内外部世界的倾向性以及四性的平衡与统一。在此基础上可以将五态人格量表与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结合研究,发现存在于《黄帝内经》中的中国人的职业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