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农学类本科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分析

2019-02-14 07:40刘洋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0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刘洋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提出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培育壮大创新创业群体。基于此背景为了解农学类本科生创新创业人才现状,以天津农学院为例,根据创新创业人才所应具备素质的四大维度(创业意向、创业知识结构、创业人格、创新与创业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并基于此提出人才培养的相应策略。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乡村振兴视角下农学类本科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更好地全面展开。

[关键词]农学类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国家在“三农”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一个众多因素合力推进的系统工程,但最根本的因素在于人及人的现代化所蕴藏的强大乡村人力资本。农村创新创业人才是乡村振兴中的生力群体,是农业与农村发展新的动力与能量,在此基础上,我国农林院校需强化其人才培养的职能,为乡村振兴培养一大批创新创业人行,本文以天津农学院为例,基于我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际进行较为深入的调研,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寻相应的人才培养提升策略,为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1 调研对象与方法

要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农学类本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需要明确调查对象,设置相应的问卷。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天津农学院的农学类本科生作为调研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农学、园林、园艺、植物保护、种子科学与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10个专业的大一至大四年级3000多名学生中随机抽样进行调研,共发放650份电子问卷,回收问卷566份,其中有效电子问卷566份,有效回收率为87.1%。(图1、图2、图3)

1.2 研究工具

本文问卷参考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应具备素质,在分析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农学类本科创新创业人才考察的关键要素,自编问卷《农学类本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现状调查问卷》,笔者设置了60个题项,包括了创业意向(1-6)、创业知识结构(7-15)、创业人格(16-32)、创新与创业能力(33-60)这四大维度。所有的题项均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对问题进行测量(1表示完全不符合、2表示不太符合、3表示一般符合、4表示比較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在问卷正式访问实施前,对初始问卷进行项目分析与信效度检验并进行了完善,实施问卷信效度均表现良好,因此形成有效问卷。

2 基于创新创业素质视角的农学类本科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人才培养是高校五大职能之一,为了解天津农学院农学类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状况,本研究从农学类专业本科生专业素养入手,评价学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性,评估学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效果。论文主要采用SPSS21.0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1 农学类本科生创业意向与专业情感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天津农学院的566名农学类本科生的创业意向总体不高,其各题项的等级平均值都小于等级中位数3,其中题项2中等级平均值最小,表现为天津农学院农学类本科生对于创业尚未具备坚定的意图,且其标准差为1.021,是这些题项中标准差的最小值,表现为学生对于“具备坚定的创业意图”的看法差异不大,均表现为尚未有坚定的创业意图。同时,在创业意向维度下的六个题项中,题项1其等级平均值接近3,表现为受试者对创业的兴趣一般,有教育提升的空间。(表1)

而农学类本科生对其专业的情感态度,只有在高的专业认同度的情况下,学生才有可能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创业,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从图4中可以看出农学类本科生对其专业的认同度比较高,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有较高的专业认同感,有33.03%的人情感中立,10.4%的学生表示对其所学专业不太认同。

2.2 农学类本科生创业知识结构现状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农学院的农学类本科生的创业知识结构尚不完善,且尚未形成系统的创业知识结构,如表2所示,农学类本科生创业知识结构各题项的等级平均数皆小于中位数3,其中,平均数值最小的题项分别是14题,它表示的是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相关支持政策的不了解、对大学生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陌生。且从表2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创业知识结构的掌握与了解程度,由低到高依次表现为大学生创业相关支持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企业管理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财务方面的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三农”方面的知识、学科专业前言知识、综合学科知识。同时,通过标准差可以发现受试者们在创业知识结构这一维,对于知识掌握情况差异不大,其中差异最小的是题项14,表现为受试者们对于大学生创业相关支持政策不了解,尚未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表2)

2.3 农学类本科生创业人格现状分析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受试者们都具有较好的创业人格,在此维度下的各题项的等级平均值均大于中位数3,且标准差的数值均比较小,表现为受试者们在创业人格方面的差别不大,其中题项32表示个人责任感的指标其等级平均值为4,表现为受试者们具有较高的责任感;相对而言题项24的等级平均数为3.07较低,表示其冒险性的一般,根据题项27-31表示受试者的创新性,从其均值来看,均大于中位数3,表示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只是责任感相对弱一点;题项20-23表示受试者的自主控制性,从均值大小来看,具有较高的自主控制性;题项16-19表示受试者的成就需求程度,从均值的大小来看均大于中位数,有较高的成就需求。从标准差的大小来看,受试者在题项16、17、28的标准差小于0.9,表现为受试者在“自我要求较高”“设立目标,努力实践它们”,“喜欢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三方面的看法相差不大。(表3)

2.4 农学类本科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现状分析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发现,题项33-42、51-53、59、60这几题的等级平均值均小于中位数3,也就意味着受试者在创新与创业能力这些细小的指标上处于较低的水平,主要表现为受试者的经营管理能力较弱、机会识别能力较弱、资源运用能力较弱、企业运营管理能力较弱、决策能力不强、财务管理能力不强等;创业实践能力不强以及创新技能较弱的现状,同时,在创新与创业维度下其他题项的等级平均数均大于中位数3,即受试者的创新与创业能力在这些方面能力较好,具体表现为受试者在组织领导力、与创业相关的创新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新学习能力、创新知识基础、创新思维能力这几方面比较优异,从标准差的大小来看,可以发现,题项39、43、51-53其标准差数值较大,均大于1,也就是受试者在这些题项中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于受试者在有无投资活动的实践行为差异较大、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试图获得他人赞同更重要这一观点的差异较大、经营管理能力以及创业实践能力方面的差异较大。(表4)

2.5 农学类本科生创新创业素质各维度对比分析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发现,566名受试者的创新创业素质除了创业人格较好,其余三大维度的素质都不高,从等级平均值来看最小的数值是2.42,其表示受试者的创业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受试者对于创业相关知识的严重的匮乏,受试者的创业意向不高,创新与创业能力维度其等级平均值接近中位数3,表现为受试者创新与创业能力一般。从标准差数值大小的角度来看,创业意向维度的标准差数值较大为1.101,这也就意味着受试者们的创业意向有较大的差异;创业知识结构维度的标准差数值最小为0.901,表示受试者们创业知识结构没有明显差异。(见表5)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学类本科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

农村双创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直接影响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呈现,从以上调查数据发现农学类本科生存在创业意向不高,创业知识结构单薄,经营管理能力不足,创业实践能力较弱以及创新技能不强等问题,急需高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人才优化策略。

3.1 创设友好的面向“三农”创业环境,提升创业意向

从研究结果中发现天津农学院农学类本科生为乡村振兴服务的意识和创业的意向不太强,为提高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以及基于乡村振兴的创业意识的提升,高校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服务“三农”与创业的环境。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渠道宣传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与有关农业经济、产业、生态、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及时发布创业相关信息;举办返乡创业成功人士座谈会等,对学生们进行返乡创业政策解读,分享创业经验;同时,学校也为农学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同时也可为本科生设置农村建设方面创业活动与比赛等给与学分鼓励,算入课外实践学分,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荣誉以及奖金鼓励。

3.2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优选创业教材,厚实专业基础

针对农学类本科生的创业知识较薄弱的现状,通过调查发现农学类相关专业开设的创新创业相关课程较少,且考核形式单一,相应考核学分较少,且尚未开设农村建设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课程,图书馆创业相关书籍数量较少。因此,高校需对农学类相关专业及时调整课程体系,优选相关教材,开设与乡村建设、创新创业相关的选修课与必修课,可以参考其他农业院校开设的课程如:农业设施技术、电子商务、旅游管理、财务会计等专业,开辟农村经纪人、土地流转权、休闲观光农业等。除此之外,改变课程考核方式,将考察变为考试,通过此类方法可以提升学生对此类课程的重视程度。

3.3 实施面向农村需求的创新训练计划,提升创新技能

农业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科技进步和创新,针对农业高校农学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下的创新技能比较弱,需要对其能力进行提升培养,学校可以从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比赛与活动入手,实现以项目和竞赛促进技能培养。学生根据个人或团队的学科专业基础以及面向为“三农”服务的素养要求,选定创新项目进行系列训练。创新项目的内容主要包括农业产业的知识创新、有关农业的产品研发、农业产业与环保方面的科技发明、基于农村发展的软件开发、对农村发展的对策调研等等。学校为学生进行創新训练计划项目提供经费,学校所有学院要为学生创新项目进行提供便利,如提供学生所需的实验室、开放学习资源等,同时学校需要定期对学生的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学生能够认真有效地进行。

3.4 加强面向“三农”创业基地与平台建设,训练实践能力

从上文中可知,高校农学类本科生中创业能力维度下的经营管理能力以及创业实践能力较弱,学校需加强面向“三农”的创业孵化基地与平台的建设,保障学生在创业活动中能力能够得到有效训练。而面向“三农”的创业孵化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活动场地与实践的设备,而且也是创业者与创业导师能够进行有效沟通的平台。这样可以方便创业人才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将身边的资源最大化利用。当前高校已与许多农业相关企业或政府进行乡村振兴战略合作,这为学生进行创业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持、实践平台、企业经营管理的学习机会等,同时,农学类本科生也应积极在高校的引导下根据其不同的专业类别从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农村现代化这三方面选择不同类型企业与平台进行学习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亚华,苏毅清.乡村振兴——中国农村发展新战略[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6).

[2] 徐杨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3] 张文莉.高等农业院校本科生创业教育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