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翻转课堂增强大学生学习内驱力的路径

2019-02-13 01:35张华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

张华

摘    要: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的显著功能是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大学生学习内驱力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从翻转课堂的视角来看,教师通过制作优良的教学资源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认知内驱力、组织深度课堂探究性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大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实施客观公允的过程性评价可以推动大学生的附属内驱力。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2-0001-03

立足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结合教育经典文本的深度挖掘,对长期聚讼纷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深入解读,不难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际传达的是一种教育理念的革新,即改革原有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使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翻转课堂打破旧有的课堂讲授知识、课后温故知新的教学步骤,主张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阶段的颠倒,建构先学后教,自主性、互动式、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是为了将传统课堂的“曲高和寡”转变为现代课堂的“合奏齐鸣”。要想使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学习内力觉醒”,有效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内驱力。马克思认为:“人的每一种本质活动的特征,每一种生活本能,都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1]内驱力由需要产生,或者说需要是内驱力的原动力。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将内驱力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也称为认知的需要、自我提高的需要和附属的需要。认知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在了解、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进而系統阐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工作能力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个体为了保持家长或教师等的认可或赞许而把工作做好的需要。三种内驱力同时起作用,但起作用的比重不同[2]。内驱力的真正意义在于它能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唤起人实行自我的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3]。恩格斯说过:“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4]只有当个体与他者自觉对照,反观自我,体察不足,从而激发改进和提高的愿望,自我教育才会出场。自我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自我定位、自我推动、自我发展。

著名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有效的作用。”[5]思政课翻转课堂如何在“传统讲授”与“翻转学习”之间保持适度的协调与张力,催生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学生对思政课产生兴趣,从而积极地去学习呢?透视思政课翻转课堂的主要环节——课前教学资源的制作、课上交流研讨的组织、课后评价体系的实施,不难发现教师设计和制作优良的教学资源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认知内驱力,组织课堂深度探究性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大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实施客观公允的过程性评价可以推动大学生的附属内驱力。

一、设计和制作优良的教学资源,增强大学生的认知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源于学习者成长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拥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需要。它从个体本能的好奇和好胜倾向中产生。在教学中,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认知内驱力,往往起始于好奇,由好奇引发探究的欲望,在探究中获得成功感,这种在学习中不断获得的满足感会激发出更强的认知内驱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动因。”[6]因此,增强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关键在于“美化”教学内容唤起学生的认知兴趣,设计疑难攻略满足学生的成功欲。

设计优质的教学视频,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是翻转课堂的特点和优点。思政课翻转课堂应用的第一步是在学校网络平台上上传教师设计、制作的教学资源,以便学生课前观看、自主学习,这是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一步。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撑,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导向和驱动,以设计优质的教学视频为重点突破口,充分发挥微视频情景化、趣味化、可视化等特点和优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

优质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的基石,如何制作内容短小精悍、学生喜闻乐见的微课视频是思政课教师实施“翻转课堂”的一大难题。录制微课视频不仅需要付出大量时间,还需要熟练掌握相关软件技术,这对思政课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学科专业能力提出了综合要求。目前,部分思政课教师不通晓教育技术,对视频制作软件,资源的搜索、加工、处理较少涉猎,录制教学视频,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存在困难。要解决这一难题,除了本校思政课教师群策群力之外,学校应秉持协商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与外校开展广泛合作,利用慕课平台引入国内外知名高校相关微课程,完善自己的教学资源库。

能够增强大学生认知内驱力的教学资源应该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学习目标明确。翻转课堂中的教学资源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或是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讲解,或是针对各章节知识点的教学案例,教师需要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将教学案例与理论原点紧密对接,由理论原点扩展到理论谱系,帮助学生建构相应的知识体系,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二,内容形式新颖。思政课的教学资源尽可能有机融合视频、音频、图像、动画等,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刺激学生的大脑,调动学生的认知兴趣。第三,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每一单元教学视频播放后,可以配合设计几个从视频内容延伸出的,指向性明确的思考题,当学生未能正确解答时,要求重复播放,再次学习,直至他们真正理解掌握,否则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这种闯关式的设计容易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引起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第四,满足个性需求。学生在观看教学资源过程中可以自定义教学视频资源片段,按自身需要建立起个性化的视频课堂,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选择“倒带”或“前进”,随时做笔记描述或记录疑难问题。教师借助翻转教学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掌控,及时点评,可以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荣誉感,从而激发学生更强的认知内驱力。

二、组织课堂深度探究性学习活动,激发大学生自我提高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学习者通过自己的能力或者取得的成就赢得相应的地位和尊重而引发的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不同于认知内驱力,它在于指向人的地位和自尊心。就学生而言,自我提高内驱力,可以促使学生去追求优异的成绩,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同学中赢得受尊重的地位。

组织课堂深度探究性学习活动,建立师生互动机制,充分展示学生能力,从而激发大学生自我提高内驱力,这也是翻转课堂的特点和优点。思政课翻转课堂应用的第二步是教师从教材每一章提炼出大学生关心的理论热点,结合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环节中提出的疑问,总结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组织师生开展课堂深度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分组研讨、成果交流环节中,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查阅资料,思考并解答问题,经小组展示,赢得同组学生的认可,作为代表向全班学生汇报交流,在此过程中增强了自信心和荣誉感,激发起自我提高内驱力。

組织课堂深度探究性学习活动面临的主要难题在于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高校思政课现行的教学模式仍偏重于教师绝对主导,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够,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师生关系简化为单向信息传递。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内心的抵触是在课堂上开展大规模师生、生生交流对话以及小组协作进行问题探究等活动,从而难以实现教师角色从“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学生身边的指导者”,学生也无法实现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主动探究者”的翻转。要改变这一现状,应以全面推行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口,精准发力,辅以奖惩,通过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实现教育理念的三个翻转,即由“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翻转,由“接受性”学习向“探究式”学习翻转,由“塑造型”育人向“成长型”育人翻转,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实现有效的教学互动[7]。

能够激发大学生自我提高内驱力的课堂探究性学习活动应该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加强师生互动。由于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生身边的辅导者”,教师有充分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及时回答学生问题,参与学生小组讨论,可以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全面提升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互动交流。第二,充分研讨交流。分组研讨环节中,各组成员之间轮流发言,对话交流,辩论商讨,充分论证所研究的问题。教师巡视各组,深度倾听学生的讨论,及时纠偏,引导点拨,通过提问、对话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讨论热情,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第三,适度开展竞争。成果交流环节中,教师对小组讨论的激烈程度、学生个体参与程度及时监督和评价。适当组织开展小组竞赛和个体竞争,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肯定并给予适当奖惩,对不发言的学生记录在案或“强制出场”,尽量让各组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充分激发学生自我提高内驱力。

三、实施客观公允的过程性评价,推动大学生的附属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赢得家长或教师的认可或赞许而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需要。当这种需要非常强烈时,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相应的学习动机,推动和促进学习,由此区别于自我提高内驱力[8]。在教学中,推动大学生附属内驱力的关键在于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并给予合理评价。

注重过程性评价,做到及时反馈,客观公允,能够推动学生的附属内驱力是翻转课堂的特点和优点。思政课翻转课堂应用的第三步是教师依靠信息技术的设置和支持,对学生线上与线下,课堂翻转前与翻转后,学生“先学”与课堂中“后教”的总体表现及时评价与反馈。 “要想理解行为就必须考虑到这些隐藏的过程”[9],翻转课堂的过程性评价不囿于对学生单个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检测,更重要的在于发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

传统纸质笔试测试方式的评价目的在于以一张试卷测出教学结果,最大弊端在于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了教学过程,而翻转课堂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中学生表现出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个人时间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传统的纸笔测验只能测试出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法评价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而翻转课堂更注重在师生和生生交流与互动中学生情感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养成。因此,以纸质笔试的传统测试方式是无法测试出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全部的学习效果的。翻转课堂的应用,必然要从传统的重结果的纸质笔试测试方式转变为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的过程性评价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在学习过程中点滴努力都会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认可,从而激发求学向上的信心与愿望,推动学生的附属内驱力。

能够推动大学生附属内驱力的考核评价应该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反馈及时。借助现代数字化手段与大数据技术,学生在学习教学资源过程中,无论是就某些问题发起在线讨论的情况,还是完成单元思考题的情况,都能迅速反馈到教师那里,教师既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也可以了解个别学生的学习困难,以利于教师有的放矢,进行个别化教学。第二,客观公允。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平台,做到线上评价和课上评价相结合。依据学生在教学资源上所做的笔记、讨论等记录,考查学生个体学习态度和特征,结合学生课堂协作探究、成果汇报阶段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力求客观公允。第三,注重过程。教师在对学生课堂外的学习情况进行考评基础上,综合学生在课堂内师生、生生互动对话环节中的表现及期末测试的情况,分别完成前期、中期、期末评价,学生的最终成绩应是将三个评价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总和。过程性评价实现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发展的综合性评价,客观公允、公正及时,可以充分推动学生的附属内驱力。

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热爱,思政课教学内容才能春风化雨、入脑入心。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10]。高校思政课只有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帮助学生解疑释惑,给学生以思想启迪,才能滋养和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53.

[2][8]雷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内驱力构成与驱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3][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M].姜励群,译.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60.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

[5][苏]Л.В.赞科夫.教学与发展[M].杜殿坤,张世臣,俞翔辉,等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106.

[6][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3.

[7]张乐,张云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8,(1).

[9][加拿大]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认知过程的评估:一种智力的PASS理论[M].杨艳云,谭和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

[10]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255.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毛泽东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