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团体咨询的农村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研究

2019-02-13 12:22张倩周海渤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24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团体辅导

张倩,周海渤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和身心健康,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养成产生影响,因此,处理好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对教师队伍有益,更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推动作用。该研究采用团体咨询方式解决河南中部农村教师的常见心理健康问题,提升农村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为实现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同时有助于在农村环境中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改善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污名化”,对普及心理健康、心理咨询概念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河南开封尉氏县农村教师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施测,发放问卷205 份,回收有效问卷188 份(91.7%),其中,小学男教师25人,小学女教师49人,初中男教师63人,初中女教师51人。班主任84人,非班主任104人。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 作为施测工具,评定个体在感觉、情绪、思维、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症状。该量表信度效度较高,被广泛采用;使用心理弹性量表,评定个体对外界环境的调控能力和适应性水平;使用EAP 心理压力自评量表,评定个体心理压力状况。初步筛选出具有中度及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被试共37人,结合CD-RISC 心理弹性量表、EAP 心理压力自评量表结果,经访谈,在筛选出的37名被试中确定20名进行团体辅导。其中小学教师男教师5人,小学女教师4人,初中男教师6人,初中女教师5人。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步骤

(1)确定被试;(2)建立团体辅导方案;(3)进行团体辅导;(4)后测;(5)分析数据;(6)回访,了解被试对团体辅导的感受。

1.2.2 团体辅导方案设计

第一阶段:团队建立,破冰阶段。该阶段设计通过游戏化解紧张气氛,促成团队成员间的融洽氛围。

第二阶段:自我了解。该阶段目的在于帮助成员悦纳自我,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

第三阶段:寻找归属。该阶段目的在于帮助成员了解家庭对自己的影响,认识自我、关注同伴,并逐渐在团队中找到归属感。

第四阶段:放松训练。该阶段的目的在于帮助成员学会放松的方法,应对紧张、焦虑的情绪。

第五阶段:评估与结束。该阶段目的在于协助成员分享心得与感受,同时处理好离别情绪,结束团体,评估团体辅导效果。

2 数据分析

使用SPSS 22.0 对数据进行t 检验、均值比较等。

2.1 被试团体SCL-90 前测与后测对比

从表1中可以得出,被试团体在团体辅导后SCL-90 得分显著降低,尤其是在敌对、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上效果十分显著。

2.2 团体辅导的效果调查

在该次团体辅导实验结束后发放团体辅导效果调查表,进行效果调查。调查显示,参加该次团体辅导的被试主观感受上是满意的(见表2)。

3 分析影响农村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

河南省尉氏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成人常模[1]。通过调查及访谈,发现影响农村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在访谈中不少教师反映,工作压力大,有的教师身兼数职,不仅教授多门课程,还负责行政性事务,尤其是班主任,既要备课上课,又要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身心俱疲,但又无处发泄,长期处于压抑状态。

表1 被试团体SCL-90 前测与后测对比(x±s)

表2 团体辅导效果调查表

(2)农村学校中,留守儿童占了在校生的大部分,教师不仅要关注教育教学工作,还要额外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态,部分教师因缺乏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仅依靠经验处理学生问题。在处理过程中,一旦做出不恰当的反应,又会在学生间产生连锁反应,增大教师工作难度和压力,这也使得农村教师倍感疲惫。

(3)家校配合程度不够,加重教师的无力感。现在农村实行合并学校后,部分学生寄宿,在家校共建方面,开展起来有难度。此外,部分学生家长外出务工,孩子跟着家中祖辈生活,在家校配合方面,很难达到要求,导致教师产生无力感,甚至耗竭感。

(4)考核机制缺乏弹性,缺少激励机制,导致教师产生职业枯竭感。在访谈中,很多教师反映现在学校的考核机制条条框框太多,缺乏弹性,甚至缺乏人文关怀。除了要完成课时量,还要有科研成果。有个别教师抱怨,平时的时间都被教学、教研等占去了,科研时间不足,考核机制只惩不奖,难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5)家庭困境难以摆脱,人际交往圈子重叠,各种琐碎事物影响农村教师心理健康。许多中年农村教师深受子女教育或老人养老医疗等问题困扰。农村人际交往圈子较小,关系网叠加,一件事情处理不好,往往会带来连锁反应,所以,人际关系也常常成为农村教师烦恼和压力的来源。

(6)自身心理健康和心理保健知识欠缺。虽然现在国家提高了对教师的各种要求,师范生及教师资格证考试都要求学习心理学知识。但仍有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不甚了解,凡是与心理相关的问题,都被污名化。该次调查中积极参与的大都是中青年教师,部分年长的教师对该次问卷及辅导都持有观望态度。

4 提升与改善农村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4.1 营造融洽愉快的工作氛围

环境对情绪是有直接影响的,根据积极心理学中情境力量理论,学校管理者在校园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将会对教师的行为产生指引,提升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有助于将压力来源合理化,从内部舒缓紧张和压抑的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4.2 提供情感支持,提升教师归属感

从心理学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每个个体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2]。因此,政府、社会及学校工会和管理者应当从情感上为教师提供支持,满足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归属感,使教师得到心理安宁,维持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

4.3 改进学校管理,体现公平,激发教师主人翁意识

优化学校管理模式,完善规章制度,做到公平、公正、民主化、人性化。当教师看到自己被关注、被接纳,就会增强被重视的成就感,从而激发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心理上的安全感。

4.4 提升综合素质,增加教师学习机会

为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国家实施了国培计划、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等措施,但很多农村学校,因为人员、经济等各种因素,很多年轻教师无法获得继续学习的机会,这也成为年轻教师心有怨念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便捷,他们需要解惑的问题也越来越广泛,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跟上时代的节奏,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这也是教师获得自我实现的一个重要途径。

4.5 多方联动,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

要增强教师的自尊与成就感,还要家庭、社会共同营造一个尊师重教的氛围,家庭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及相关行政部门对教师发展加大投入,有意识的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多方合力,共同营造一个尊师重教的氛围,满足教师被尊重的社会性需求,将有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发展。

4.6 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正视心理健康问题

加强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危机应对处理培训。帮助农村教师更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更好地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自醒自知,自我调整,有意识寻求专业帮助,为提升农村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专业指导和保障。

5 结语

农村教师扎根中国最广阔的天地,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进行着最基础的教育工作,关注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健康状态,不仅关系农村教育的稳定,更关系着农村的发展教育的振兴。我们通过对被试农村教师的团体辅导,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试群体的自我认知、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等心理健康问题,提升了把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并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解决了部分教师的实际问题,通过访谈等方式普及了部分心理健康知识,为当地教师进一步了解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正视心理健康问题,为心理健康辅导去污名化做出了努力。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团体辅导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论西部农村教师专业信念提升策略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