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辉,石凯丽,李瑞芳
(1山西医科大学儿科医学系,太原030000;2 山西省儿童医院)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CwG)是一种既累及神经系统又累及消化系统的疾病,是指一组轻度胃肠炎患儿在不伴明显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下发生短暂的无热惊厥[1]。有研究[2]显示,CwG在儿童惊厥病因中排名第三。CwG在临床中并不少见,但常被误诊为复杂性热性惊厥或癫痫。为了进一步了解本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提高临床医生对CwG的认识,现对530例CwG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并探讨其预后情况。
选择2010年4月~2015年3月间山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首次确诊为CwG的530例患儿。32例患儿(6.0%)的一级亲属有惊厥史,其中,6例患儿同胞中有CwG病史。4例(0.8%)患儿的二级亲属中有惊厥史。纳入标准[3~5]:①既往健康的6个月~3岁婴幼儿;②轻度胃肠炎(腹泻、呕吐或者两者均有)伴发惊厥,无脱水或轻度脱水(身体体重的5%以下),无明显的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③惊厥时无热或低热(体温<38.0 ℃);④发作间期脑电图无阵发性放电。排除标准:①存在脑炎、脑膜炎、脑病的证据或存在颅脑外伤且可能与此次惊厥有关;②有精神或神经缺陷;③既往有惊厥史;④肠道致病菌检测呈阳性者。研究期间同一患儿出现≥2次CwG,则仅选择该患儿第一次诊断CwG时的临床资料,并且仅计算为1例。
530例CwG患儿中男256例、女274例,男女比例约为1∶1。发病年龄6~34(16.8±3.8)月,其中<1岁者49例(9.3%)、1~2岁者466例(87.9%)、>2岁者15例(2.8%)。发病时间秋冬季(当年9月~次年2月)364例(68.7%)。住院天数2~4(3.6±1.5)天(82.7%)。
惊厥发作类型为全面性发作的CwG患儿占95.3%,多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仅有24例(4.5%)的患儿出现部分性发作,1例(0.2%)表现为部分性发作泛化全身。一次病程中惊厥发作1次者233例(44.0%)、2次者187例(35.3%)、3次者82例(15.5%),>3次者28例(5.2%)。单次惊厥持续时间≤5 min者456例(86.0%),>5 min者74例(14.0%)。多数患儿(465例)惊厥出现在胃肠炎症状后的3天内(87.7%),20例(3.8%)患儿惊厥出现在胃肠炎症状前。530例患儿中,仅有18例(3.4%)抽搐时伴有低热。
入院时421例(79.4%)患儿行粪便轮状病毒检查,其中阳性178例(42.3%)。279例(52.6%)行粪便腺病毒检查,其中阳性18例(6.5%)。530例患儿中有491例行脑电图检查,其中19例(3.9%)提示脑电图出现慢波或背景活动慢;469例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304例头颅CT/MRI检查提示正常,165例提示异常,异常包括:出现终末带、血管周围间隙、透明隔间腔形成、脑沟增宽、蛛网膜囊肿等,结合临床症状,考虑与本次疾病无关。
患儿入院后常规予营养神经、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再次出现惊厥的患儿临时予以5%水合氯醛灌肠或(和)苯巴比妥肌注治疗,使用后惊厥均得到控制,未出现1例惊厥持续状态。530例患儿住院时均未长期给予抗癫痫治疗。
530例患儿均进行电话随访,除52例(9.8%)失访外,随访时间为3.5~8.5年,平均60.5月。有37例(7.7%)患儿出现再次惊厥发作,其中初次发作与再次惊厥发作间隔时间≤3月者16例(43.2%)、3~6月者12例(32.4%)、6~12月者4例(10.8%)、>12月者5例(13.5%)。32例患儿再发惊厥时不伴发热,其中29例(6.1%)随访期间胃肠炎时再发惊厥,符合CwG诊断,考虑出现复发;另外3例(0.6%)出现无诱因的惊厥发作,复查脑电图出现棘慢波,最终诊断为癫痫,均口服丙戊酸抗癫痫治疗,自开始口服药物后未出现发作。5例(1.1%)再发惊厥时伴有发热。19例脑电图异常患儿中2例复查脑电图正常,余均因未再出现惊厥发作,未再次行脑电图检查。所有随访中,家长均认为患儿智力运动正常,无性格改变。
尽管欧洲和美国已报道过一些CwG的案例,但CwG在东亚国家更常见,主要是日本、韩国和香港[5]。此外,有研究[6]发现部分CwG患儿有惊厥家族史,同时也有姐弟或单卵双胎同患本病的情况。宿主的基因特征可能在CwG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有32例患儿(6.0%)的一级亲属有惊厥史,其中有6例患儿同胞中有CwG病史,提示遗传因素可能参与了CwG的发病。但CwG的易感基因目前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
关于CwG的发病机制,有一种假说认为,轮状病毒(RV)可以通过直接的中枢神经系统病毒侵袭或释放病毒肠毒素nsp4诱导钙稳态破坏导致CwG的发生[7]。本研究中轮状病毒阳性占42.3%,与已报道[4]的平均值一致,支持轮状病毒感染导致CwG的假说。但轮状病毒并非CwG的唯一病原,诸如诺如病毒、腺病毒等其他肠道病毒亦可导致CwG的发生[5],本研究中,腺病毒阳性率为6.5%。因此,轮状病毒感染可能只是CwG的发病诱因之一。
近些年,部分学者[8]认为,CwG与热性惊厥一样,同为情景诱发性惊厥发作,是病毒性肠胃炎导致的急性短暂性脑功能障碍。情景诱发性惊厥发作与癫痫在几个重要方面不同,首先,前者的近因是明确的,此外,前者并不一定具有复发倾向,除非潜在的急性病因复发,最后,癫痫为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无端发作。因此,CwG与癫痫有本质的区别,临床医生应该充分认识,减少不必要的抗癫痫治疗。同时,通过积极预防导致CwG的急性病因可以有效预防CwG的发生。国内外研究[9]发现,轮状病毒是CwG最常见的病毒,可通过预防急性胃肠炎发生,从而减少CwG的发生率。
本研究中,患儿男女比率相同,好发年龄1~2岁,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秋冬季,惊厥表现多数为全面性发作,持续时间多≤5 min,一次病程中惊厥次数多数在3次以下。多数患儿惊厥出现在胃肠炎症状后3天内,仍有少数惊厥出现在胃肠炎症状之前,易造成误诊。
既往国内外研究[10,11]中,大部分患儿的脑电图均正常,少部分异常脑电图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多数复查均表现为正常。在本研究491例行脑电图检查中,仅有19例(3.9%)提示脑电图为慢波或背景活动慢,其余均正常,考虑可能与惊厥后检查有关。但近期国内有研究表示,脑电图小棘波数可能作为CwG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12]。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8,9]报道,3.9%~6.1%CwG患儿病情再次复发,1.3%~3.4%转为癫痫,2.5%~6.7%出现高热惊厥。本研究结果显示,29例(6.1%)CwG患儿复发,5例(1.1%)出现有热惊厥,3例(0.6%)转为癫痫。考虑CwG有复发或转为癫痫的可能。再发惊厥患儿在初发的6月内占75.6%,而转为癫痫的患儿均在初发的3个月内。因此,初发CwG患儿6月内再发惊厥的可能性大,需注意做好预防工作,如3月内即再发惊厥,需注意转为癫痫。
综上所述,CwG更多可能与热性惊厥一样,是一种情景诱发性发作。本研究中,患儿男女比率相同,好发于1~2岁,这一发现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的不成熟可能是CwG发生的病因之一,因此更应该做好CwG的预防工作。CwG预后良好,且对患儿的神经系统及智力发育均未影响。复发或转为癫痫多数在初发的6个月以内,在此时间段需要提高重视,如3月内即再发惊厥,需注意转为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