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的惊厥发作特征、治疗及预后分析

2019-02-13 03:44廖培元黄启坤李颖
山东医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全面性局灶胃肠炎

廖培元,黄启坤,李颖

(1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山东青岛266000;2 山东省立医院(西院区))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enign infantile convulsions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BICE)是指一组轻度胃肠炎患儿在不伴明显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下发生短暂的无热惊厥。1982年Morooka[1]首先报告这一疾病,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近年欧美国家报道[2]BICE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文献[3]多强调BICE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点,且预后良好,其惊厥控制以卡马西平及利多卡因效果最好。2014年1月~2018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及山东省立医院西院区收治BICE患儿126例,现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其惊厥发作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案及预后。

1 资料分析

126例BICE患儿中,男65例、女61例,年龄5~24个月,平均(8±5)个月,当年9月~次年2月期间发病者98例,占77.8%。126例BICE患儿的一、二级亲属中有癫痫病史者5人。纳入标准[3]:①既往健康的婴幼儿,在病毒性胃肠炎发病的第1~5天出现短暂的惊厥发作;②轻度胃肠炎病程中发生的无热惊厥,或惊厥发作前后腋窝温度低于38 ℃,惊厥在病初几天内可反复发作,一次病程中惊厥次数可为1次或多次;③发作间期脑电图(EEG)多数无异常;④大便中常检测到轮状病毒等抗原;⑤不伴严重脱水,脑脊液、血清电解质、血糖正常;⑥多数患儿预后良好;⑦排除脑病、脑炎、电解质紊乱、既往有明确的癫痫病史、智力低下、脑发育异常患者。

126例患儿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并给予静脉补充水电解质及口服益生菌、蒙脱石散等一般治疗。126例患儿的血生化、尿常规、大便常规等检查结果无异常,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117例(93%)。42例患儿脑脊液常规检查正常。接受脑电监测的119例患儿中,捕捉到惊厥发作5例,同步脑电监测到额区放电2例、Rolandic区放电3例、扩散为全导放电2例,均为局灶性起源。接受脑MRI检查的96例患儿中,颞叶囊肿3例、透明隔囊肿5例、侧脑室三角区点状异常信号2例,均考虑与惊厥发作无关。

患儿惊厥发作的判定、发作类型、持续时间及次数等通过家长、医务人员等目击者描述,由小儿神经专业副高级以上职称医生根据目击者描述后确定。126例患儿中,惊厥出现在呕吐、腹泻发生前12 h内7例(5.6%);出现在呕吐、腹泻后119例(94.4%),其中出现在呕吐、腹泻后24 h内104例(82.5%),48 h内118例(93.6%),最迟1例为呕吐、腹泻后72 h发作。

以病程中1次惊厥发作计为1个发作事件,本研究126例BICE患儿共计178个发作事件。其中发作1次者85例(67.4%),2次者31例(24.6%),3次者9例(7.1%),4次者1例(0.8%);局灶性发作事件和局灶性发作事件演变为全面性发作事件129个(72.5%),全面性发作事件49个(27.5%);惊厥持续时间<1 min者93个(52.2%),1~3 min者41个(23.0%),3~5 min者19个(10.7%),>5 min者23个(12.9%),>15 min者2个(1.1%)。入院前发作1次者117例,2次者8例,3次者1例,共136个发作事件。其中135个发作事件入院时惊厥发作已终止,未使用镇静药物;1例9个月男孩,入院时惊厥时间持续约20 min,给予10%水合氯醛灌肠无效,在心电监护下静脉注射地西泮后发作停止,同时出现呼吸抑制,经人工通气后呼吸恢复正常。入院后发作1次者31例,2次者4例,3次者1例,共42个发作事件。其中惊厥持续时间<3 min者31个,未使用镇静药物;持续时间3~5 min者5个,其中3例静脉注射地西泮2 min内惊厥发作终止,2例自行缓解;持续时间>5 min者6个,其中5例静脉注射地西泮后惊厥发作终止,1例静脉注射安定,惊厥发作未缓解,在心电监护下再次静脉注射安定后惊厥发作终止。

126例患儿出院时精神状态、智力均正常。126例患儿均未使用抗癫痫药预防惊厥再发作。所有患儿通过电话或复诊随访3~48个月,随访过程中再次发生BICE者2例,出现热性惊厥者5例,临床及基因检查确诊为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痫(Dravet综合征)者2例、第四脑室孔闭塞综合征(Dandy-walker综合征,变异型)继发癫痫者1例。

2 讨论

1982年Morooka[1]首先报告了BICE这一临床现象,Komori等[3]与Uemura等[4]对其诊断标准进一步总结,强调BICE为轻度胃肠炎在不伴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情况下诱发的惊厥、惊厥发作前后体温低于38 ℃、既往健康的婴幼儿,且除外脑炎、脑病或既往有明确的癫痫病史等情况。

研究[5]结果表明,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柯萨奇病毒、星状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炎均可导致BICE的发生,空肠弯曲菌、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等细菌感染也可导致BICE,其中轮状病毒肠炎是BICE最常见因素。本研究显示BICE多发生在秋冬季节,与轮状病毒肠炎流行高峰期相一致,与相关研究[6]结果相符,提示BICE的发病可能与轮状病毒感染相关。陈豪等[7]研究显示,BICE全年均有散发,无明显季节性,BICE发病率占轮状病毒性肠炎的2%~3%,与本研究结果不符,我们认为可能与观察病例所处的环境、气候等有关。BICE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有以下几种推测:①BICE只发生在婴幼儿期,提示发育不成熟的大脑对惊厥发作有易感性[8];②轮状病毒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侵犯脑组织导致惊厥[9];③轮状病毒的糖基化蛋白NSP4能使细胞膜稳定性异常,造成钙内流增加而具有神经细胞毒性作用,导致惊厥发作[10];④轮状病毒导致肠道上皮细胞坏死,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如IL-8、IL-10、前列腺素、活性氧等进入循环系统,这些细胞因子可透过血脑屏障间接导致惊厥发作[11];⑤BICE可能与SCN1A基因突变导致的钠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有关[12]。

研究[3,4]结果显示,BICE惊厥多在轮状病毒胃肠炎起病5 d内发作,亦可发生在胃肠炎症状之前,但大部分惊厥发生在起病后24 h内。本研究中有7例患儿惊厥发生在呕吐、腹泻症状之前,与相关研究相符。研究[4]发现,BICE惊厥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在30 s~5 min之间。本研究178个发作事件中,80%以上的事件惊厥持续时间<5 min,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

本研究结果显示,72.5%的惊厥发作事件为局灶性发作事件或局灶性发作事件演变为全面性发作事件,且脑电监测到的5次发作事件均为局灶性起源,27.5%的惊厥发作亦可表现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与相关文献[4]观测结果相近。苏慧霞[13]观察到BICE惊厥发作形式以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为主,其差异有待进一步证实。资料[3]显示,BICE可由局灶性发作演变为全面性发作,亦可由全面性发作演变为局灶性发作,不论发作形式怎样,预后均良好。

地西泮静脉注射是国内儿科临床上控制惊厥最常用方法之一。汪丙松等[14]认为,BICE患儿的抗惊厥治疗应首选地西泮,每次给予地西泮0.1~0.3 mg/kg静脉注射多能控制惊厥发作。本研究结果显示,地西泮能有效控制BICE惊厥发作,与相关研究相符,提示地西泮静脉注射可作为控制BICE惊厥的首选药物。Li等[15]研究显示,地西泮与苯巴比妥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控制BICE惊厥发作的有效率分别为25%和83.33%,推荐苯巴比妥作为控制BICE惊厥的一线药物。研究[6]显示,对BICE患儿的抗惊厥治疗,安定类及苯巴比妥抗惊厥效果差,小剂量、短疗程应用卡马西平、利多卡因效果好,惊厥多在1~2 d内停止,且没有长期使用的必要性。我们认为,这可能与本研究病例较少、缺乏对照研究有关。

文献[3,4]强调BICE预后良好,对首次发作诊断为BICE且不伴有神经系统功能损害、脑MRI正常、发作间期脑电图无异常的患儿,可暂不给予长时间抗癫痫治疗,但应注意随访观察。Verrotti等[8]观察81例BICE患儿,其中惊厥发作期间脑电图异常者20例,在随访期间均恢复正常,提示BICE患儿异常脑电图正常化与是否应用抗癫痫药物无关,不建议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本研究中约90%的患儿惊厥发作次数≤2次,出院后均未应用抗癫痫药预防再发,随访仅发现2例患儿出现BICE再发,提示没有长期应用卡马西平、利多卡因预防复发的必要性。

本研究126例BICE患儿在随访过程中,3例确诊为癫痫,其中Dravet综合征2例、Dandy-walker综合征继发癫痫1例,与相关研究[16]结果相似,提示BICE可使癫痫发作早现。文献[17]报道,SCN1A基因突变是Dravet综合征的主要发病因素。研究[12]结果显示,由于婴幼儿大脑发育不成熟,脑部神经递质不平衡,因此易发生惊厥,并且热性惊厥及部分BICE患儿亦可能与SCN1A基因突变导致的钠离子通道异常有关,提示BICE、热性惊厥、Dravet综合征可能是SCN1A基因突变所致的不同表型,推测具有SCN1A基因突变的婴幼儿在发热、肠道病毒感染时对惊厥的发生具有易感性,BICE亦可能是Dravet综合征早期表现之一。随访亦发现,2例患儿再次发生BICE,提示BICE有再发现象,远期随访应注意。

综上所述,BICE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可能与轮状病毒感染有关。BICE惊厥持续时间短暂,一般惊厥持续时间<5 min,发作1~4次不等。BICE患儿的惊厥发作事件以局灶性发作事件为主,亦可表现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地西泮静脉注射能有效控制BICE惊厥发作,可作为首选药物。没有长期应用卡马西平、利多卡因预防BICE复发的必要性。本研究还发现,少数患儿出院时符合BICE诊断标准,远期随访可能出现BICE再发、热性惊厥、确诊Dravet综合征等情况,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本研究提示,BICE可能是多因素导致的条件相关性惊厥而非独立的疾病,在做出临床诊断时要严格排除惊厥相关的潜在疾病,BICE、热性惊厥、Dravet综合征可能与患者存在SCN1A基因突变有关。

猜你喜欢
全面性局灶胃肠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羊急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游戏治疗在全面性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康复中的应用
NRG1-ErbB4基因多态性与局灶性癫痫易感性的关系
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效果评价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对教学的作用
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线粒体SOD和MDA水平影响实验研究
轻度胃肠炎并发婴幼儿良性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