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赵钦
[摘 要] 目前,我国对制图类的人才需求量较大,在机械行业需要越来越多掌握制图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来制图的能力。中职技术院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展他们应用CAD/CAM软件的能力,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那么,如何在数控专业课中开展关于CAD/CAM软件的教学实践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CAD/CAM软件;中职;数控专业;教学实践
要想使学生对专业知识产生兴趣,就要促使其感受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学习乐趣,从“要我学”主动变为“我要学”,在教学过程中灌输机械设计的理念,结合实例操作来展开实践教学,有效提升个体动手实践能力。
一、开展情境教学
在中职数控机床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首要教学目的是要激发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机械知识的兴趣,避免课堂学习中的枯燥无味。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以讲解专业知识为主,问题情境教学则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为他们创造有趣教学活动,使其在问题情境中展开研究,调动学习积极性,实现中职数控教学的目标。
数控专业CAD/CAM内容较为抽象,中职学生大多没有太多实践经验,感性认识较差,加之自身空间想象和分析能力较为薄弱,在理解零件图、装配体等方面存在着很大问题,一时之间很难建立起空间概念。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授课过程中会带着实体模型进行授课,在教学课件中插入直观图形来帮助班级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在学习过程中,笔者经常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他们初步感受和理解机械零件,认识到零件在设备中的重要作用,在问题引导下进行深度思考,产生出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在趣味化的问题中调动学习积极性,提升工程设计的综合素养。此外,笔者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出与实际情况相类似的情境,安排学生在情境中处理问题,让他们周密考虑、科学设计,激发内在学习的积极性。
二、理论结合实际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于理论讲解,忽视了与实际的结合,这就加大了授课难度,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对中职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需要更好的理论基础,但很多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更有甚者对专业知识持消极态度。缺乏与实践结合的理论教学,教师授课缺乏针对性,学生在本节课讲完后仍然不知道学习重点在哪里,也分辨不出哪个知识点最有用,更无法了解在未来工作中到底用到本节课中的哪点知识。
在讲解侧板的知识点时,笔者先为学生讲述了简单矩形和阵列的操作方法,引导他们了解如何确定行与列间距,确定好数量后再进行绘图。学生根据课堂所学来了解本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再依据给出的图纸自行绘制。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打开CAD/CAM软件用“矩形”命令来绘制矩形,然后用“圆”命令来绘制小圆孔,用“圆”和“直线”命令来绘制长圆孔,再用“阵列”命令来完成任务。在学习过程中,行与列的确定是一大难点,学生根据教材中的知识来理解和掌握,了解到本节课的重点,在内心牢记如何来科学、合理地进行确定,掌握学习任务,为下一阶段学习打下基础。
三、注重动手实践
大多数学生学习完后就会把学到的知识忘掉,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加之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导致课堂学习效果不佳、动手能力不强。一旦面对挑战,学习兴趣缺失,更不要说如何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面对这一难题,教师要在课堂理论教学完成后,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带领他们深入实地进行测量,运用CAD/CAM软件来进行绘图,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CAD/CAM软件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中进行理论学习,更要进行实地测量,提升自身读图和绘图能力,发展机械空间想象能力。在讲解完知识后,笔者带领学生进入学校实训场地进行分组测量,要求他们多测几次来提升测量精确度,根据测量值来求平均值,在测量过程中认真分析每一个零件(主視、俯视和侧视),手动绘制出草图,再上机运用CAD/CAM软件来绘图。在绘图过程中,学生要回忆测量过程,加深对结构、尺寸和装配工艺的理解,再运用软件分步绘制。实践证明,在整个过程中,班级学生具有较强参与意识、求知欲强,课堂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升。实物测量绘图让学生体会到了CAD/CAM软件在现在学习和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在扩大学习视野的同时增强了学习积极性,锻炼了空间想象能力。
总之,中职数控专业教师要针对学生基础不牢的问题,从情境创设、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动手实践三个方面来做好CAD/CAM软件教学工作,有效提升班级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使每个人从中都有所收获,成为未来我国制造业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欧阳昌胜.游戏闯关教学法在中职机械CAD教学中的应用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6).
[2]刘丕莲.多种教学方法在中职机械CAD教学的应用[J].现代农业,2018(9).
[作者单位]
邓州市职业技术学校
(编辑: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