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霞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美术教育同时也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美术教学可以说是培养学生们审美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专业素养,使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提高,本文对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教育;探讨
对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全面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所受到的教育将会在他们一生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学习氛围的影响,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普遍不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审美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来说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一、审美教育给美术课程带来的改变
1、有助于学生形成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
美术在艺术学科里面可以说是以形式感存在的,具有非常强的美感,里面的所画出的每一笔,每一种颜色,都会在无形之中贯穿审美的要求,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了美术老师的指导,那么将会非常难得领会到艺术的魅力。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对美好事物情感上有反应,这也就是形成了审美意识,也是审美的最初表现,在平时美术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给予学生们一些优秀的美术作用进行欣赏,用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审美快感,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们形成审美理想。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美术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们的整体素质,普及审美教育。美术教学可以通过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来促进学生们的想象力的发挥。可以通过美术知识的有效运用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出学生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进行审美教育也是学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把德育与美育有效的相结合,对学生们的启迪和熏陶将起来重要作用,帮学生们欣赏美感知美大家夯实的基础。
二、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
1、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多数都是以临摹为主,课堂教学台过于死板,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路,在一堂成功的美术课中一定要让学生们对知识的需要产生出一定的兴趣,这就要借助于网络搜集一些美好的作品,并且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创造出舒适优雅的环境,让学生们在艺术的氛围中欣赏作用,很容易激发出学生绘画的热情,使审美能力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得到有效提高。在水粉课中讲授色彩怎么去搭配的时候,可以先在学生们的衣服搭配上进行,然后把一些实际情况中色彩怎么去运用,找一些比较典型的作品去激发学生们对色彩的兴趣,同时组织学生们参观学校里面大自然的色彩,让学生们通过校园中的花草树木的欣赏来体会色彩的魅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审美素养,在愉悦的心境下将会增加对审美的感性认知。还可以经常性的参加一些画展来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比如看一些民间的艺术展览或者是参观博物馆等等,让学生们感受到美对生活做起到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们在美的生活中和创造中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
美术所表现的对象非常的广泛,题材也非常多。在一些美术作用里面,如果只是用严谨去看,没有想象空间,我们根本无法体会它里面的内涵,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定的想象能力,也不会实现美的发现与创造,想象可以说是创造性思维,同时也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在感受能力培养的时候还要把想象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引导学生们去学会联想,把审美能力与想象能力同步提升上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提升想象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第一,要使学生们在实际生活里面积累经验,走进大自然感悟美,同时对生活和生命充满热爱,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来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想象力,第二,不断的去强化学生们的记忆能力。结合一些相关的作用去引导学生们的想象,和感受,有目的有方向的把学生们的想象能力提升上去,只要能够使学生们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提升上去之后,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才可以得到逐步提高。
3、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善于发掘美的因素
生活中的美有很多,只是不善于发现而已,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去引导学生们发掘蕴含在作用中的形式美。比如:品位作品內容,感受形式之美。好的美术作品里面形式美是非常多的,像线条,色彩,肌理等,还或者是雄伟的山,流转弯曲的水等等自然的美好事物,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些形式美的感受构成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产生情绪化。老师在让学生们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一定要去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情感美,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情趣。
三、结束语
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审美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把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提升上去,完善学生的审美思维结构,增强学生们对于审美的综合素养。美术老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更是美术知识的传授者,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中将会起到极其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烨.关于美术教学与审美教育的若干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4 (18)
[2].李丽雪.中学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教书育人.2016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