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佩荣
(河北省怀来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河北怀来 075400)
在目前的生猪疫情防控工作中,主要在春秋两季对生猪进行集中免疫,并且采取每月定期补免的方式对生猪疾病进行防控。而在农村散养生猪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养殖户的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生猪疫病情况也相对复杂,采用以往的免疫方式无法获得良好的效果,对生猪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在农村散养生猪过程中,应采取程序化免疫模式,提高农村散养生猪的科学性,以期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保证生猪健康,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在农村散养生猪程序化免疫模式防控效果研究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材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疫苗。本次研究中需要使用猪O型口蹄疫灭活苗、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活疫苗以及猪瘟活疫苗。第二,生猪。选择某地区的3个乡镇中的400个生猪养殖户进行分组试验。第三,免疫模式。采用程序化免疫模式,由各村委派防疫员,充分了解其责任区域内养猪户的生猪存栏情况,以各户生猪的日龄、健康情况以及体内免疫抗体水平为依据,妥善安排生猪的免疫时间。
将400个散养户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取程序免疫模式,而对照组则采用集中化免疫模式,共同开展农村散养生猪的免疫工作。通过问卷调查的模式对散养户进行调查,了解各村防疫员的免疫工作入户率以及免疫密度等方面的情况。与此同时,每月对散养户进行随机样品采集,分别抽取散养户存栏猪的耳部血清送检。对生猪的HP-PRRS、CSF以及FMD的免疫抗体进行检测,详细记录检测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对农村散养生猪采取程序化免疫模式,免疫工作的入户率明显高于集中免疫模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程序化免疫模式能够有效的避开时间冲突。在集中免疫模式中,免疫时间与农耕时间重合,造成免疫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度提升,而免疫工作人员同样是农民,也需要进行农耕,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免疫工作。此外,对于疫情防治对象而言,采用集中免疫模式,免疫工作人员需要在春秋农忙时节对生猪采取免疫措施,由于大部分农民在忙于农耕工作,家里没人的情况较多,造成免疫工作的入户率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免疫工作的效果。而对于农村散养生猪采取程序化免疫模式,这种免疫模式对免疫工作没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免疫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责任区域内生猪的具体情况合理的安排免疫工作时间,更多的利用农闲时间进行入户免疫,能够有效的提升免疫工作入户率,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
对农村散养生猪采取程序化免疫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生猪重大疫病的免疫密度,只有这样,才能生猪疾病免疫质量。由于集中免疫模式的免疫工作入户率相对较低,这样会对免疫密度造成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农村散养户大部分位于地形崎岖的地区,不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并且这些散养户的分布过于分散。在这种条件下,免疫工作人员在对各个村镇进行走访,开展免疫工作的过程中,主要以步行为主,如果采用集中免疫模式,所有的免疫工作需要在一个月之内完成,其中包括猪瘟、口蹄疫以及高致病性蓝耳病三种重大疫病的防治工作。因此,免疫工作的难度大幅度提高,为免疫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对免疫密度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免疫密度降低。而在采取程序化免疫模式的过程中,免疫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更加自由,不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能够有效的降低工作压力,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免疫密度的提升,以便获得更好的疫病防控效果。
通过对农村散养生猪程序化免疫模式防控效果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程序化免疫模式下的生猪抗体水平明显优于集中免疫模式下的生猪免疫抗体水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在集中免疫模式中,由于免疫工作会受到时间、人员等方面因素的制约,造成免疫工作中遇到较大的阻碍,而程序化免疫模式则能够有效的弥补这些问题,减少时间因素与人员因素对免疫工作的影响,保证免疫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有生猪散养户都能够接受良好的免疫服务,提高生猪健康水平,促进养殖经济效益的提升。
从程序化免疫模式与集中免疫模式的对比结果可以看出,在农村散养生猪过程中采取程序化免疫模式,其免疫效果明显优于集中免疫模式,对生猪免疫工作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程序化免疫模式能够弥补集中免疫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高免疫工作入户率以及免疫密度,保证生猪抗体水平满足相关要求,有效的降低生猪感染疾病的概率,提高农村散养生猪健康水平,促进农村散养户的养殖经济效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