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天凉”循经感传诱导方法及临床应用

2019-02-12 11:21万健民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病位牙痛腧穴

万健民

(甘肃医学院中医药系中医临床教研室,甘肃 平凉 744000)

“透天凉”是通过针刺操作,至患者自觉某一局部或全身有凉感的一种针刺手法,有泻阳退热作用[1]。循经感传是指用针刺反应沿经脉路线传导,并能通过大脑感知的经络现象[2]。笔者在临床中将“透天凉”手法与循经感传结合,即在进行“透天凉” 操作时一旦患者局部出现凉感后,迅速施以特定手法以诱导“透天凉”针感快速循经感传,直达病所。以治疗实热性病证,诚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谓:“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

1 “透天凉”手法

首先将腧穴进行常规消毒;然后按照针刺部位深浅的不同分别选用常用规格0.28mm×40mm或0.28mm×50mm的毫针刺入腧穴深层(即地部),细细搓之[3]使局部有酸胀感;接着将毫针行捻转泻法6次,慢慢上提(行针速度愈慢则疗效愈佳)至穴位中层(即人部);按照《针灸大成》“再推进一豆,谓之按,为随也”的要求,再次行提插泻法6次,注意“紧提慢按”[3],即提针时保持针体的沉紧度;最后慢慢上提至浅层(即天部),行捻转泻法6次。整个操作过程必须始终保持得气状态,即保持患者针刺部位的酸胀麻感。据临证观察,多数患者仅需经过一次操作即可在腧穴局部产生凉感、吹风感、麻凉感等针感。如未奏效,可重复操作,总以得凉感为度。

2 循经感传诱导法

嘱患者意守病位,比如治疗牙痛时,让患者注意力集中于牙痛部位。医者操作时嘱患者同时配合深呼吸,吸气时医者“慢按”针体,呼气时则“紧提”针体。当针刺腧穴距离病位较近时,随呼吸操作3次即可,而当针刺腧穴距离病位较远时,可随呼吸操作5~7次。操作后病位处产生凉感或舒松感,则提示手法操作成功。以牙痛为例,患者在合谷穴用本法操作后疼痛处出现凉感,意味着手法成功。临床见到个别病例虽未出现凉感,但症状明显减轻者,此为 “隐性感传”[4],亦可视为手法成功。若局部既无凉感,亦无疗效则视为手法失败。

3 验案举隅

风火牙痛案。某女,62岁。1天前左侧上齿龈部红肿,面颊肿胀,痛苦面容,热饮或热食后疼痛加重,张口咀嚼困难,微恶风。舌红苔薄白,脉浮数。诊断为风火牙痛。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选取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合谷进行“透天凉”手法操作,待穴位处针刺产生凉感时,诱导“透天凉”循经感传至牙痛病位,即刻牙痛消失,遂摇大针孔,呼气时起针,遂告痊愈,随访未再复发。

偏头痛案。某女,56岁。3天前与他人吵架后出现左侧头部胀痛,时轻时重,难以忍受。刻诊左侧头部胀痛,心情郁郁不乐,伴口干口苦,两目干涩,饮食乏味。舌淡苔薄白,脉弦数。诊断为头痛,肝火上炎。治以清肝胆火,通络止痛。首先选取足少阳胆经合穴—足临泣进行“透天凉”手法操作,待穴位处针刺有凉感时,诱导“透天凉”循经感传至头痛部位处,患者即刻感觉头痛减轻。留针15min,头痛消失,遂摇大针孔,呼气时起针,肝胆之火遂泻。又因本病出现目涩等肝阴受损之症,故再取足厥阴肝经合穴—太冲,针刺后行捻转补法9次,留针15min后,目涩减轻,遂起针,扪闭针孔。1次即愈,次日随访未再发作。

口腔溃疡案。某男,35岁。近日工作紧张繁忙,前一天进食辛辣后,次日出现舌头疼痛不适,舌体转动不灵,前来就诊。刻诊舌痛疼痛,转动不灵。检查:舌头左侧舌边靠后有2个粟米大小圆形溃疡,表面有灰白色假膜,舌质红苔略黄,脉弦滑。诊断为口疮,肝胃郁热。治以清泻肝胃,降火止痛。取足少阳胆经合穴足临泣、足阳明胃经腧穴内庭,分别施以“透天凉”手法操作。针刺至局部有凉感时,诱导凉感循经感传至患处,舌痛旋即减轻,舌体转动亦较前灵活许多。留针15min后疼痛消失,惟余局部略感不适,随即摇大针孔,起针。2天后随访未见发作,病告痊愈。

急性咽炎案。某女,32岁。2日前受凉后出现咽痛不适,头身酸楚疼痛,发热恶寒,鼻塞,服用感冒药(具体不详)有所好转,但咽痛仍然明显,遂来就诊。刻诊咽痛,发热恶寒,大小便正常,睡眠可。查体示咽后壁红赤,有颗粒状突起,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诊断为喉痹,风热证。治以疏风清热,解毒利咽。取手太阴肺经荥穴—鱼际,先行“透天凉”手法操作,待局部有凉感时,诱导凉感传至咽喉部,患者咽喉即感舒爽。留针15min后咽痛消失,摇大针孔后起针。次日随访未再复发,遂告痊愈。

4 总 结

“透天凉”手法首见于泉石心的《金针赋》,属针刺复式手法中“取凉”的代表性手法。后世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流派,但其核心均是通过捻转、提插、呼吸等针刺泻法而达到泻阳退热。关于“透天凉”的本质,《素问·针解》云“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因此,手法是通过在“天、地、人”不同层次的操作,使局部气虚,失去温煦而产生凉感。而这种凉感,基于腧穴与所属经络、脏腑的关联性,通过诱导则可以循经感传至病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记载了通过患者意守而达到诱导循经感传的过程:“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针灸甲乙经》中也记载了“热病刺陷谷,足先寒,寒上至膝乃出针”这一建立在意守基础上的循经感传过程。由此可知,诱导“透天凉”循经感传的关键在于患者意守,即集中注意力于病位,仔细体会,此乃决定循经感传能否诱导成功的主要因素。

《灵枢·五十营》描述了呼吸与人体气血运行速度的关系:“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因此,在意守的同时,还应嘱患者配合呼吸,吸气时“慢按”针体,呼气时“紧提”针体。此举一方面可增强针感、提高疗效;另一方面可判断针感是否已经到达病位。以合谷穴治疗牙痛为例,依骨度分寸法,手阳明大肠经从合谷穴起至口齿部位止,约30余寸。按照“呼吸定息,气行六寸”的速度计算,欲使透天凉针感从合谷穴经行感传至疼痛部位,患者应呼吸5次。其它病证也可根据选穴与病位之间的骨度分寸而确定相应的呼吸次数。

通过诱导“透天凉”循经感传治疗疾病,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透天凉”手法。《灵枢·九针十二原》云“用针之要,气至而有效”,通过诱导循经感传正是使“气至病所”而发挥作用的起效机制。

猜你喜欢
病位牙痛腧穴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有一种牙痛可能是心脏病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举偶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偏方消牙痛
消渴病合并抑郁症之病位探析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大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