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张瑞 杜利利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8年1月前来我院接受心脏死亡供体的62例肾移植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均签署肾移植手术同意书,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为32~59岁,平均年龄(43.8±5.7)岁,体重为37~78kg,平均体重为(53.6±7.2)kg。心脏死亡供体捐献者均经诊断为心脏死亡,均签署器官自愿捐献文件,术前均诊断肾脏符合肾移植术标准。
1.2 方法 ①心理护理。加强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针对肾移植术后患者容易出现早期并发症和需要长期用药治疗的特点,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说明肾移植手术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告知患者在完成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类型。同时,向患者积极灌输肾移植成功的病例,叮嘱患者及其家属术后的注意事项,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②基础护理。术后观察关注患者的行为表情和行为举止,监测患者的血压、体温、心率、血氧等生命体征,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生命体征异常包括患者血压、体温等变化,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根据监测指标调整患者的静脉输液速率和剂量。注意叮嘱患者术后服用免疫抑制剂药物的时间和次数,切忌不得随意增减药物量。③并发症护理。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敷料是否干燥、颜色是否正常,及时进行更换,如果出现尿瘘应使用引流管或进行修补。如果患者术后尿量骤减、血压居高不下和肌酐上升,应注意检查患者是否出现肾动脉狭窄。注意了解患者的机体感觉是否存在胀痛等,观察术后肾移植区域的情况,及时报告检查是否存在肾动脉栓塞。
所有6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针对患者进行术后6个月的随访,其中47例患者术后7d内肾功能恢复正常,8例患者术后14d内肾功能恢复正常,7例患者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率为88.7%。
随访期间发现共有21例患者出现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3.9%。7例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经护理后4例患者移植肾未被切除;5例患者出现免疫抑制剂反应,经护理后均恢复正常;4例患者出现尿瘘,2例引流、2例修补后均恢复正常;3例患者出现肾动脉狭窄,2例患者出现肾动脉栓塞,经护理后均恢复正常。
肾移植术成为肾脏功能丧失患者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从治疗条件上说,肾移植供体短缺成为治疗的关键,因此必须要进一步拓宽肾移植供体的来源。心脏死亡供体能有效地缓解肾移植供体短缺的问题,但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长期治疗和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特别是肾脏移植和药物使用的排斥反应,容易引起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会大大影响肾移植术患者的预后恢复效果[1]。在上述研究结果中发现,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肾移植术,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率为88.7%,手术成功率较高。在术后针对患者6个月的随访期间发现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3.9%,集中表现为急性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反应、尿瘘、移植肾血管并发症。针对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加强护理干预,首先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肾移植术可能存在的早期并发症,让患者做好长期服药的心理准备,给予患者鼓励让患者树立预后恢复的信心。其次做好患者的专业护理,严格遵照医嘱和按照护理程序,观察患者的手术位置状态和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了解患者的机体状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2]。最后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叮嘱患者及其家属严格控制饮食摄入,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不宜劳累过度,保证良好的休息。
总之,采取心脏死亡供体肾移植术是当前治疗肾衰竭和尿毒症等肾疾病的常用措施,但受制于药物反应和机体作用,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而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则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