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创新模式探析

2019-02-11 14:50:13黄辉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5期
关键词:三下乡创新模式大学生

黄辉

摘  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育人实效、弘扬青年志愿者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如今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普遍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2019年暑期“向阳花”社会实践队为参考,探析了如今暑期社会实践在人员选拔、培训、课程设计、监管、合作等方面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创新模式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正式开始推行,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各高校高度重视并踊跃开展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实践,也将大学生“暑期热”现象推上顶峰,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投身入社会实践的热潮中进行学习。

一、如今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普遍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社会实践工作不受重视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自从作为大学生的一项必要的户外活动,许多大学生便存在缺乏自主性的现象,并被动的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大学必修科目,应付了事,正是因为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不受到学生的重视,所以导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度不够,最终实践的效果并不如预期。各高校未在暑期社会实践的宣传力度上下足功夫,一方面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没有让学生感到活动意义所在。

(二)学生无法发挥专业特长

据调查显示,高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的队员大多来自校级组织干部、院级干部等,每个实践队都会分配一至两名指导老师。而这些队员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参差不齐,且从实践队选人、用人的方式和途径,可见实践队在人员的选拔和确定方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就导致学生所属专业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在实践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学生无法将自己的专业特长显现出来,无法做到“学以致用”。一个统一的选人用人的标准可以更好的将学生专业特色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更好的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中。

(三)实践活动形式創新性不足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相继报道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可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带来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但现如今高校普遍存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大多走走过场,应付了事,无趣无味等现象。部分高校至今还是使用着十几年前的社会实践活动,但随着国家与社会的关注度提高,各种新媒体的兴起,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创新探索显得越发重要。

二、高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创新机制的探索——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2019年暑期“向阳花”社会实践队为例

2019年,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校团委与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历时三个月的精心组织和策划,最终组建了“向阳花”社会实践队,并于暑期走进福清市特殊教育学校,联合福清市特殊教育学校领导与老师开展了以“百年五四青春启航,公益路上你我相伴”为主题,以“环游世界”为主线的“向阳花”暑期夏令营活动。“向阳花”作为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的品牌活动,活动主题不仅用爱心践行十九大精神,活动内容也积极致力于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品德教育。在过去五年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整个活动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社会实践创新工作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公众的一致好评。

(一)创新的“公司招聘”人员选拔和培训方式

经过前期的大力宣传,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志愿者必须经过笔试、面试和最终环节的层层考核才能最终进入“向阳花”实践队,筹备组工作人员会根据同学们专业之间的差异性和个人能力进行分析,分配其至不同的组别。由于特殊儿童在身体和心理上与普通儿童有所不同,筹备组会定期安排专业的志愿者培训,共同研究分析,并定期进行基础知识考核,这样既能调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积极性,又能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创新“课程-自主-送审制”课程设计方式

在课程设计方面非常严格,采取“课程-自主-送审制”课程设计方式,由专业指导老师全程监督,每位志愿者都参与课程选题、课程设计、课程修改、课程试讲、课程定稿等环节,具体可细分为选题-初稿-二稿(修改)-定稿-试讲(对接专业指导老师)-二次定稿(对接特殊教育学校老师),这样自主、有序、严格的课程设计方式,使得每个组别、每位志愿者对课程都进行精心准备,课程的精细度和匹配度达到最高,成效最好。

(三)采取“监管-多组合作制”体系

“向阳花”实践队由带队指导老师直接监督管理。筹备组为实践队的核心,是作为指导老师与志愿者们之间沟通的桥梁,筹备组直接管理着七个小组,分别是新媒体组、档案后勤组、课程评价组、摄像组、材料组、文案组。各组别之间既能各司其职,又能互相帮助,这样便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监管-多组合作制”体系。不仅有利于监管者规范实践队伍的实践过程管理,还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三、结束语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正式开始推行,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本文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2019年暑期“向阳花”社会实践队为例,构建了一个以创新的“公司招聘”人员选拔和培训方式、创新“课程-自主-送审制”课程设计方式、创新的“监管-多组合作制”体系为主的社会实践创新模式,旨在对社会实践的探索分析,来提高大学生全方面素质和暑期社会实践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田文婷,黄海.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机制创新研究——以湖南大学2017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为例[J].科技资讯,2017,15(34):214+216.

[2]  王义全.独立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现状及对策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08):89-90.

[3]  鲁晓妮.社会工作专业暑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探析——以甘肃省Z高校为例[J].内蒙古教育,2018(16):28-29.

猜你喜欢
三下乡创新模式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96期)2016-12-22 23:52:25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展翅计划”与“三下乡”的比较与探讨
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 16:35:04
论学生党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性
科教导刊(2016年29期)2016-12-12 07:47:46
高职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模式之我见
商(2016年29期)2016-10-29 09:28:41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8:20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