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中 许增华
(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330004;2江西省儿童医院 南昌330006)
小儿泄泻或称小儿腹泻病(Infantile Diarrhea)是以小儿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病症,是我国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小儿泄泻多见于2岁及以下小儿,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些年临床运用小儿推拿或小儿推拿联合穴位敷贴、中药、针灸治疗小儿泄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西医学将小儿腹泻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类,感染性腹泻多由病毒、细菌引起;非感染性腹泻常由饮食不当、肠功能紊乱引起[2]。中医认为小儿泄泻的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病位主要在脾胃,可累及肝肾。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运化弱,脾胃受病,运化失常,清浊不分,水谷不化,合污而下,并走大肠,肠失传导,易发生泄泻[3]。曹元奎认为“邪湿为患”是小儿泄泻的最基本致病因素,而“外感六淫、乳食不节”以及“脾胃虚弱”是发病的重要诱因[4]。王熙国认为食伤贯穿于小儿整个泄泻病理过程中,食伤则气滞,脾失健运导致湿生内停,湿为阴邪,湿盛则伤阳,当治以温助脾阳、消食化滞、芳香化浊、行气和胃[5]。李建认为小儿泄泻的病机主要在于脾胃失调,临床将小儿泄泻分为伤食型、风寒型、湿热型、脾虚型、脾肾虚型等,其中临床以风寒型、脾虚型及伤食型泄泻最为多见[6]。宋丽艳等[7]认为小儿泄泻的根本病机是湿邪和脾胃功能失调,急性泄泻多以湿盛为主,慢性泄泻多以脾虚为主。脾虚、湿盛两者互为因果。另外药物的滥用如长期使用抗生素,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肠道菌群失调,易导致泄泻。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特色疗法,以经络学说为基础,对相应穴位进行推拿、按揉,通过良性的机械刺激,调节脏腑气血阴阳,增强脾胃运化功能,起到止泻作用[8]。小儿推拿还可减少患儿胃肠的负担,调整胃肠功能[9]。小儿推拿作用机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胃肠蠕动。推拿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患儿,抑制或兴奋患儿胃肠平滑肌,调节胃肠蠕动,减少胃肠物质的排泄[10]。(2)增强胃肠消化及吸收功能。推拿能兴奋支配内脏的神经,促进患儿胃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使得患儿胃肠道消化和吸收能力增强[11]。(3)改善肛门括约肌功能。陈艳霞等[12]采用揉长强穴治疗小儿泄泻,通过刺激患儿肛门神经,促使肛提肌、肛门外括约肌收缩,从而增强肛提肌和肛门括约肌张力。
3.1 单纯小儿推拿治疗 董媛媛[13]对治疗组50例泄泻患儿进行小儿推拿,与对照组50例患儿(口服思密达联合菲倍康)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高于对照组的90%。孙金艳[14]对患有腹泻病的小儿运用推拿进行治疗,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推拿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的70.83%。代君茹等[15]通过补脾经,调和脾胃,同时配以督脉、大肠经、阑门、神阙、龟尾、足三里、脊柱推拿治疗腹泻患儿40例,治疗5 d后,总有效率为100.00%,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蒋珞琦等[16]运用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采用脏腑辨证进行归经施治,且推治时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为取穴的依据,治疗效果显著。李林丽[9]将60例小儿泄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推拿配合辨证施护治疗,对照组予推拿治疗,推拿均采用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90.00%。
3.2 小儿推拿联合其他疗法
3.2.1 小儿推拿联合穴位敷贴 小儿泄泻采用小儿推拿联合穴位敷贴法治疗,效果较好。中药穴位敷贴能够让药物被局部吸收,对穴位产生刺激效果,与小儿推拿相辅相成,健脾和胃,提升脾胃运化水谷功能[17]。尤其是小儿脐部即神阙穴,是胚胎发育、输布精气、营养胎体之重要部位,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系元气所在之处。因其位居人体中央,是气机升降出入的总枢,所以能分阴阳而别清浊,激发脏腑经脉气血的生成与运行[18]。小儿肚脐皮薄且脐下的动静脉网较为丰富,于脐部进行中药敷贴可通过皮质直接向血脉中扩散,经血液循环直达患处,避免药物通过肝脏,对肝脏造成损害。中药敷贴配合推拿不但可降低对患儿的肝损害,还可对患儿全身经气产生激发作用,通过经络传导调节脏腑功能,达到健脾益胃及调整阴阳的作用[19~20]。黄伟雄[21]将212例小儿腹泻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106例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敷脐配合小儿推拿治疗,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5.28%优于对照组的83.96%,说明中药敷脐配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能快速止泻、止呕,有效改善患儿大便性状、脱水及全身症状。冯真[22]将170例腹泻患儿分为常规对症治疗的对照组和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观察组,观察组对天枢、气海以及神阙等穴位进行按摩,之后在上述穴位敷贴炒薏仁、五味子、生黄芪等药物。结果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说明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起效快、疗程短,对改善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作用。颜宇枭[10]将60例伤食腹泻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推拿联合保和丸敷脐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2.2 小儿推拿联合中药 中药治疗小儿泄泻历史悠久,效果较为明显,且治疗周期较西药治疗短[23]。小儿推拿与中药相结合治疗小儿泄泻,外治法与内治法结合,对小儿泄泻的治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黄晓帅[24]认为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治疗应以健脾和胃、理表止痛和解表散寒为原则,采用白苓健脾颗粒结合捏脊法治疗50例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表明中药联合捏脊法可以促进患儿快速康复。谢红艳[25]观察80例泄泻食积内热患儿的治疗效果,中药治疗组给予保和丸加减治疗,中药治疗配合推拿疗法组予保和丸加减联合小儿推拿治疗,旨在健脾和胃、消食导滞,进行捏脊,清大肠经,运内八卦。结果中药治疗组和中药治疗配合推拿疗法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95.0%,说明中药与小儿推拿配合治疗可增加临床治疗效率,缩短疗程。王莉等[26]采用内外合治法治疗小儿湿热型泄泻,将120例湿热型泄泻患儿分为中药散剂组、推拿治疗组、内外合治组,结果中药散剂组有效率为65.0%,推拿治疗组为62.5%,内外合治组为80.0%,说明内外合治法治疗小儿湿热型泄泻疗效最佳。
3.2.3 小儿推拿联合针灸疗法 小儿推拿联合针灸治疗小儿泄泻,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针灸治疗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能够调理人体脏腑功能,调顺脏腑气机,提高脾胃运化水谷的生理功能,调节阴阳,提高机体免疫力,施术时间短,不会产生药物依赖[27]。相关研究表明,针灸对高张力、运动亢进的肠管具有抑制作用,可使肠管病理性痉挛得以缓解[28]。推拿能温通脏腑并能抑制胃肠蠕动,使血液及淋巴系统循环加快,白细胞总数及吞噬细胞总数增加,提高机体免疫力。黄运璇[29]将针灸与中医推拿联合治疗小儿腹泻,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针灸联合中医推拿治疗,对患儿足三里、脾俞穴、关元穴以及天枢穴等实施针灸,在针灸对称位置进行推拿,具体穴位为天门穴、板门穴、横门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6%,对照组8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时间有所缩短,说明针灸联合中医推拿治疗对患儿机体免疫力具有调节作用。邹扬军[30]采用中医推拿联合针灸治疗80例小儿腹泻患儿,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针灸治疗,以健脾补肾为原则,具体穴位脾俞、止痢、天枢、足三里、关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推拿治疗,推天门入虎口,推板门入横门,推拿与针灸对称进行。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说明中医推拿联合针灸可显著降低腹泻患儿腹泻次数,改善大便性状。
综上所述,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较佳,除了单独使用推拿手法,还可与其他治疗方法同时使用,如敷贴、中药、针灸。小儿推拿与这些方法在治疗上相辅相成,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小儿服用药物、输液的痛苦。小儿推拿具有操作简单等优势,小儿临床依从性高,受到小儿及家属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