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

2019-02-11 19:4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300060杨帆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9期
关键词:消化道针对性毒性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300060)杨帆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300060)王冬

人类已有多年对抗肿瘤的历史,抗肿瘤药物作为对抗肿瘤的中坚之一,仍然在不断的发展,追求高效、安全是目前抗肿瘤药物的主要发展方向,但现存种类繁多的抗肿瘤药物均存在不良反应发生频繁的棘手问题,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预防和处理措施对患者有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某院自2015年10月~2018年3月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后有不良反应的患者7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0例(70.42%),女21例(29.58%),年龄在44~72岁,平均年龄(56.9±6.8)岁;其中白血病患者16例(22.54%),肾癌患者39例(54.93%),肝癌患者16例(22.54%);纳入标准:①无应用抗肿瘤药物病史;②自愿配合本次实验,签署知情书;③年龄>40岁者;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者;②合并心、肾、脑重要脏器合并症者;③无法配合治疗者。

1.2 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服药状况,了解患者的病情,将在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详细记录,总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针对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给予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同时也可以拟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可尽快让患者恢复,避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从而达到预防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记录本组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后有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不良反应类型,并对数据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为率(%),计量资料为±s,应用t检验及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本组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后有不良反应的患者71例,肝脏毒性反应患者7例(9.8 6%),血液系统反应患者4例(5.63%),过敏反应患者10例(14.08%),消化道反应患者50例(70.42%)。患者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后有消化道不良反应率高于肝脏毒性反应率、血液系统反应率、过敏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特别是恶性肿瘤,一向是临床研究的热门课题,并且经过多年的研究,肿瘤的治疗已经较为先进,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法大为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并且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但手术切除仍然无法做到完全根治肿瘤,手术配合抗肿瘤药物是目前最为主要的治疗方案。抗肿瘤药物种类繁多,并且大多具有较强的药性,会带来相对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对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研究对肿瘤的整体治疗有利,并且了解药物不良反应也有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减轻或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

本研究结果中显示,应用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总体较为严重,治疗后有不良反应的患者71例,肝脏毒性反应患者7例(9.86%),血液系统反应患者4例(5.63%),过敏反应患者10例(14.08%),消化道反应患者50例(70.42%)。主要集中在消化道反应,患者可表现出呕吐、腹泻以及恶心症状,需针对该症状使用地塞米松,以缓解症状,且嘱患者注意饮食,以调控患者身体状态,减轻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2]。其次,过敏反应的发生也较为频繁,但由于各类药物过敏反应出现方式不同,因此需针对各种症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以减轻过敏反应。而其它类别的不良反应也应引起重视,如肝毒性反应虽然发生率不高,但影响较大,需评估患者肝功能,合理选择化疗药物以预防该类不良反应的出现。

综上所述,化疗是抗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抗肿瘤药物尚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除了缺乏特效药物外,抗肿瘤药物频繁引发的不良反应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难题,对现有抗肿瘤药物进行系统分析,并且给予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有利。

猜你喜欢
消化道针对性毒性
应激宁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
苦豆子总碱对PC12细胞的毒性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