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467000)徐迎春
1.1 基础资料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1月~2017年8月,病例数为88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在60岁~75岁,平均年龄为(68.34±5.17)岁;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在58岁~75岁,平均年龄为(67.69±4.82)岁。两组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除了实施常规治疗以外,再予以低流量的吸氧操作。予以静脉滴注,方法为在0.9%浓度的100mL的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氨茶碱,剂量为0.5g;与此同时,在0.9%浓度的100mL的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头孢曲松钠,剂量为2.0g。每天静脉滴注一次,7天为一个周期[1]。
观察组:该组患者除了实施对照组疗法以外,再加上二陈汤加味进行治疗,每天服用2次汤剂,每次100mL,每日1剂,每剂用200mL水煎汤剂,具体为:6g桔梗,15g党参,15g陈皮,10g瓜萎仁,3片生姜,15g半夏,9g白子,10g茯苓,15g薏苡仁,10g枳壳,5g炙甘草。不同情况的患者,可以适量加减方剂,如患者湿重,可加用车前子、泽泻、赤小豆;患者恶风寒要散寒疏风,加用前胡、紫苏;患者呕吐、脾虚湿盛、痰多、恶心,要化痰燥湿,可加砂仁;患者气滞腹胀要理气化痰,可加用厚朴。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严格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划分疗效为无效、有效、显效、痊愈,具体为:如果患者依旧咳痰、咳嗽、干湿啰音、喘憋等,甚至病情加重,且证候积分降低程度不大于30%,即为无效;如果患者上述症状得到改善,且证候积分降低程度在30%~70%,即为有效;如果患者上述症状显然得到改善,且证候积分降低程度在70%~90%,即为显效;如果患者无上述症状,且证候积分降低程度超过90%,即为痊愈[2]。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8.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接受t检验,计数资料率接受X2检验,在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 研究显示观察组中患者的总疗效率为93.18%,对照组中患者的总疗效率为77.2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分析两组患者的的不良反应情况研究显示观察组中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4.55%,对照组中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18.1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中医学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多数的病变部位是肺部,痰浊壅阻、痰气互结是其发病机制,从肺部进展到脾肾等腑脏,它包含在“肺胀”、“喘证”、“咳嗽”的范围里。正如古话所言,“脾不伤则咳不久、肺不伤则不咳、肾不伤则不咳喘。”往往痰浊潴留、肺虚导致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学中通常以化痰、理气、燥湿来治疗咳嗽、憋闷等症状,其是由于水液失常,在肺脏中聚集了湿气形成痰,脾阳虚弱之时,肺贮痰、脾生痰,功能出现障碍而致。这些年来,我们发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型疾病除了常规治疗以外还可加上中药二陈汤加味进行治疗,在临床中它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已然逐渐被广泛投入临床治疗之中。二陈汤加味方剂中有党参、半夏、陈皮、枳壳、生姜、茯苓,党参能补气健脾;半夏可以辛热燥湿;枳壳可以破气行痰;生姜不仅可辅助陈皮、半夏的功效,还能化痰止呕,去除半夏之毒性;茯苓能够甘淡渗湿。多种药物一起使用可以使肺胃间浮游的痰浊邪气得到清除,还发挥了药物的协同功效。
总而言之,在中医学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含在“肺胀”、“喘证”、“咳嗽”的范围里,除了常规治疗以外,再加上二陈汤加味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型,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有着良好的作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