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舞钢市人民医院(462500)王璐璐 王向云
1.1 一般资料 此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5年4月~2018年7月之间本院神经外科接收的132例患者,男72例,女60例,年龄27~74岁,年龄均值(50.5±4.7)岁,16例精神障碍、26例失语、46例烦躁、44例昏迷。7例动脉瘤、24例高血压脑出血、88例急重型颅脑损伤、13例其他。
1.2 方法 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记录产生的管道护理风险事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出风险因素,并提升相应的预防措施。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
在132例患者中,管道意外事件共计16例,占比为12.12%。其中气管套管脱落、腰大池引流管脱落、脑室引流管脱落占比均为12.50%,导管夹毕后未及时松开为25.00%、导尿管脱落为37.50%。
3.1 管道护理风险原因
3.1.1 患者自身原因 神经外科中大部分患者颅脑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自控能力较差,极易引起导管脱落;一些急性期患者情绪不稳,而临床中治疗过程中又禁止严重束肢和使用较多镇静剂,这就致使一些情绪激动患者容易自行拔管。除此之外,部分患者还存在意识不清或昏迷、躁动等问题,而谵妄期和清醒期时常更替,且夜间重于日间,而日间患者自行拔管情况较少,不对其进行束缚,但是夜间也未采取相应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自行拔管危险[1]。而在本次实验中,2例由于嗜睡活动幅度过大导致有脑室引流管脱落,产生了脑髓液渗漏问题,另2例由于夜间意识不清自行拔除导尿管。
3.1.2 管道原因 ①管道标注:多部位引流管无明确标识刻度,不利于检查,部分导管滑出时不易引起注意,无法第一时间处理。本次实验中2例腰大池引流管脱落、2例脑室引流管脱落的导管上未有标识;②管道固定:部分引流管需要经皮缝线之后敷贴固定,而患者更换体位时会引起管道挤入或脱落,此外导管长期使用后敷贴也会移动和松动,导致管道脱落;而气管导管也极易随着吞咽、咳嗽等情况而松动或脱出,而拉拽呼吸管道时,也极易影响气管套管。本次有2例气管套管脱落。
3.1.3 护理人员原因 临床中护理人员逐渐年轻化,而缺少实践经验,而操作、判断、沟通能力有所欠缺,对患者综合防范意识较差,极易产生疏漏现象,特别是夜间。而本次16例不良事件中有50%以上是发生在夜间。主要是护理人员在交接班时较匆忙,对一些详细、重点信息未注意,导致出现异常也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此外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判断能力较差,导致患者出现意外后误判为疾病因素所致。本次4例患者由于导管夹毕后未及时松开引发了血压升高和躁动等问题,主要是护理人员未检查管道详情就判定为疾病因素所致。护理人员为患者更换体位、吸痰时动作幅度较大,易导致导管脱落或弯曲,本次有4例导尿管由于更换体位等操作出现了脱落位移现象。
3.2 预防措施
3.2.1 加大管理力度 由护士长和科室医师共同制定管道异常应急方案,并根据日常工作中所遇问题逐渐改进和完善;创建监察小组,监督护理人员的各项操作,并及时纠正和记录问题,定期开展研讨会,将问题逐一分析、总结、解决;制定交接班制度,将交接班各项内容细化,交接班人员确诊无误后双方签字,将责任明确到个人。此外排班人员需将经验丰富和能力较差的护理人员搭配排班,在高峰期要增加值班人数,并增加夜间巡视频率。
3.2.2 加强护理人员专业能力 根据科室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情况定期开展管道护理专业培训,主要是具体插管操作、固定方式、异常情况处理等为主,可使护理人员提升操作水平和判断能力,比如患者出现了躁动恶化现象,第一时间检查导管具体情况,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患者具体情况。此外对患者进行一些操作时必须要保证动作轻柔,必要时也可多人共同完成,最后检查管道有无异常[2]。
3.2.3 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 正确评估患者情绪,根据结果使用镇静剂和约束带,针对一些情绪激动或不配合患者,适当的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稳定其不良情绪,并遵医嘱予以其适量的镇静剂。定时检查引流管固定情况,并更换固定敷贴。
总而言之,防范神经外科管道护理风险有助于预防管道不良事件的发生,以减少对患者的损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