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慧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医院院感科,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医院感染一般是指患者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广义的医院感染也包括医院工作人员、来医院探病的人员以及陪护家属等在医院发生的感染[1]。由于在医院治病的患者自身免疫功能通常较差,所以更加容易发生医院感染[2]。医院感染会让患者病情更加复杂、增加患者痛苦、也不利于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同时,医院感染也会恶话护患关系,容易导致医院纠纷的产生。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通过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控制医院感染的应用效果和方法。
近期在我院开展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开展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前后各随机选取300例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护理质量改进前所选取的患者中男162例,女138例,年龄24~61岁,平均(39.22±15.73)岁,住院时间5~67天,平均住院时间(25.74±16.21)天;护理质量改进后所选取的患者中男158例,女142例,年龄19~69岁,平均(38.43±17.68)岁。两组研究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区别,有可比性(P>0.05)。
1.2.1 成立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管理小组
由院领导牵头,各科室领导及护士长联合组成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管理小组。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管理小组成员分别收集近年国内外关于医院护理质量改进的先进经验和研究报道,经过小组会议讨论,确定适合我院具体情况的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并由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管理小组负责监督落实相关措施的执行。小组成员在护理质量改进措施执行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在小组会议上汇总,再分析制定下一步的整改措施。
1.2.2 制定明确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管理小组通过讨论,制定适合我院具体情况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并负责该管理制度的监督落实。管理制度的制定主要参考国家卫生部所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医院管理办法,各大先进医院的护理管理制度等,同时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广泛征集我院医护人员的意见和建议[3]。护理管理制度对各类护理的执行方法进行严格规范,确保所有护理操作流程按照规范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制定完成后,先试行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观察试行效果,及时修正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并增加其中一些遗漏的问题。
1.2.3 组织培训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管理小组根据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培训目的以控制院内感染为主。培训内容包括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相关法律法规、医院相关管理规定、基础医疗知识巩固、日常护理技能提升等。培训方式灵活进行,多次进行培训,确保所有护理人员均能接受培训。每次培训完成,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内容的知识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护理人员给予相应的处分,并要求其持续学习,直到考核通过。对于多次考核不能通过的,根据其个人能力对其工作岗位做出适当调整。
1.2.4 护理质量监督管理
由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小组对医院护理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每天对各科室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抽查,如检查护理人员手卫生是否符合规范、患者床单被褥是否干净整洁、病房环境是否符合标准、是否按照管理规范定时为患者翻身、擦拭、是否按时进行巡查、是否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执行护理操作、是否按照规范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等。定时抽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对于检查中发现问题的给予考核,并在当月及年终绩效上进行体现。对于多次出现问题的护理人员,根据其问题严重程度及个人能力,对其工作岗位进行重新安排。对于表现良好,患者满意度高的护理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
观察并记录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前后所抽选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改进前所选患者中各类院内感染总共发生94例,其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1.33%,改进后所选患者中各类院内感染总共发生28例,其院内感染发生率为9.33%。两组比较,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后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改进前:x2=14.9411,P=0.000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改进前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89例,比较满意149例,不满意62例,总满意度为79.33%;改进后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138例,比较满意143例,不满意19例,总满意度为93.67%。两组比较,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改进前:x2=8.8048,P=0.003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在我院开展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前后各选取300例患者分析开展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效果。结果可见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显著降低,同时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有明显提高。由此可见,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由于提高护理质量,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也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