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玲喜,王亚平*
(解放军第960医院泰安院区骨科,山东 泰安 271000)
军队住院伤病员人文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人的本性和生活角度出发,将人文哲学的思想融入护理实践当中,以最大限度满足病人对生理、心理以及精神上的需求为目的所进行的护理服务[1]。随着医院的发展,骨科军队伤病员的就诊量和收治量逐步提高,为体现“姓军为民”“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我科从人性化的角度护理病人,积极为军队伤病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通过6年的摸索总结,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军队伤病员满意度达到99.9%,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军人就医绿色通道不仅体现在门诊就诊的过程中,伤病员住院后,在检查、手术安排等通过安排有资质的医生、护士为其服务,提供相对快捷优质的绿色通道。
通过调查显示骨科住院武警官兵以士兵为主(88.5%),以19~26岁组住院人数最多(76.2%),这与部队人员组成一致[2]。由于骨科住院伤病员中以年轻伤病员居多,他们思维活跃、社会阅历不足、逆反心理较强,因此,部队伤病员与地方伤病员混住,极易导致部队伤病员沾染社会不良风气, 我科为军队伤病员设置了军人病房,杜绝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良好的硬件设施,为军队伤病员提供温馨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心理上对医院产生一种信任和依托,有利于伤病员的治疗和康复。病区环境整洁、安静,走廊及病房有绿植;病房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配置中央空调、数字电视、沙发茶几等设施并有单独卫生间,墙壁干净,悬挂油画,走廊及病室危险处有防滑、防跌倒的温馨提示。
官兵住院后,科室为其提供暖瓶、脸盆、餐盒、休养服等生活必须用品,让住院官兵感受到医务人员对其的关爱,进一步接纳护理人员,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
医院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文知识的培训,并通过实践考核,使人文精神渗透于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中。
为军队伤病员配备具有中级资格、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沟通能力强的高年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
护士长通过抽查及与伤病员谈心方式了解人文护理的实施情况。
3.1.1热情接待患者
向伤病员进行入院宣教,介绍住院环境和规章制度,消除患者对住院环境的陌生和不安全感,同时,科室制作了入院宣教册,伤病员可随时询问责任护士或通过入院宣教册了解医院及病区环境。
3.1.2心理护理
有调查显示:军训伤以骨关节损伤为主,占军训伤住院疾病构成比的83.82%,其中暴力所致骨折占36.78%,应力性骨折占6.98%,骨折发生总数占军训伤构成比的43.76%[3]。骨科外伤大部分伤病员都是第一次发生,心理上存在对疾病的恐惧焦虑心理,护士向伤病员详细讲解疾病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解除伤病员因疾病的产生的恐惧和焦虑心理,积极配合进一步的检查治疗。
护士运用得体的沟通方式向伤病员讲解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必要性、手术效果及预后,随时评估伤病员的接受能力及心理焦虑程度,做好对伤病员的心理疏导。利用宣传册、图片课件等形式向伤病员讲解手术过程,缓解其对手术及预后的焦虑,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禁食水、清洁手术区域、深呼吸、更衣等。
术后伤病员主要是对疼痛的焦虑以及担心预后,护士及时告诉伤病员的手术效果以及引起疼痛的原因。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听轻音乐等措施缓解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同时,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以加快疾病的康复,预防 并发症的发生。
伤病员康复出院时,做好伤病员的康复指导,可以通过讲解、文字、图片等形式,并做好伤病员满意度调查,耐心听取伤病员的意见和建议,出院后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定期对伤病员做好随访,了解伤病员的康复情况。
通过对骨科军队伤病员实施人文护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科室的护理为军服务质量和伤病员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医院与部队的亲密关系更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