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彩霞
(宝应县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江苏 扬州 225800)
维持性血液透析为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的重要手段,但患者基础状况较差,加之病程迁延,对长期治疗依从性不足[1-2]。强化健康教育为一项新型护理服务活动,通过从个体需求出发,开展覆盖治疗全程的健康宣教,可达到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3]。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现总结结果如下。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8例,均为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随机分组,观察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介于25-67岁,平均(50.41±2.92)岁;病程介于6个月-11年之间,平均(4.52±1.27)年。对照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介于23-66岁,平均(50.45±2.89)岁;病程介于5个月-11年之间,平均(4.55±1.24)年,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对照组血液透析病例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运用强化健康教育模式,具体包括:(1)构建强化健康教育小组:对强化健康教育小组构建,采用分级责任制实施管理。对患者病情、基本情况进行评估,掌握血液透析前血压、血磷、血钾水平,并了解营养状况,制定个体化宣教方案。(2)教育方式:依据个体接受能力的差异进行多元化宣教,如发放健康小手册、定期对宣传栏更新、微信平台宣教、举办讲座、面地面讲解等。(3)生活指导:使患者掌握自我测定血压、血糖、体重的方法,合理服用降糖、降糖、降压药物;规范饮食,纠正贫血和高磷血症。教会其知晓血管通道维护技巧,并可积极对透析并发症防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
(1)对比两组血压指标、血磷指标控制率;(2)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即应用自制量表评估,包括操作技能、服务态度、环境质量、并发症处理4项,单项采取百分制,评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理想;(3)对比两组自我管理水平,包括治疗行为(含项目5个)、躯体活动(含项目4个)、社会心理(含项目5个)、饮食及液体摄入(含项目13个)评分,单项采取4级评分制,分值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佳。
实验数据在SPSS22.0中输入完成统计处理工作,症状控制率采用(%)表示,进行x²检验,护理质量、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血压、血磷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症状控制率对比 [n(%)]
观察组干预后,护理质量各维度即操作技能、服务态度、环境质量、并发症处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x±s,分)
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即治疗行为、躯体活动、社会心理、饮食及液体摄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对比 (x±s,分)
维持性血液透析可发挥控制终末期患者病情,延长生存期限的作用。但长期治疗患者抵抗力下降,身心均背负沉重负担,加之经济压力影响,负性情绪较为严重,对血液透析工作顺利开展造成了不良影响。重视强化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依据患者健康需求、文化水平、身心状态开展个体化、全面、系统、科学的教育,以使其对合理的饮食、用药方法掌握,提高自我管理、监测能力,树立正确的健康行为,对控制病情,改善生存质量意义显著,对护理质量有明显改善作用[4-5]。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症状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综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重视强化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可提高症状控制达标率,提高护理质量和自我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