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巧巧
(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科室综合内科,江苏 昆山 215316)
脑梗死在现今社会的发病率明显提高,也被称为缺血性卒中,该类患者患病初期仅有头昏及肢体不稳等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对患者中枢造成较为严重的损伤,并可导致患者死亡[1-2]。本次研究为探究规范化健康教育对脑梗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特选取56例该类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56例脑梗合并糖尿病患者,都是在2018年7月-2018年11月期间在我院入住。常规组患者的年龄45-68岁,平均(53.52±7.18)岁。观察组患者年龄44-69岁,平均(54.02±6.09)岁;经检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均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1)所选取的患者都是在我院进行相关药物治疗。(2)患者对本次研究方法及目的知情。排除标准:(1)患者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药物具有过敏反应。(2)患者临床数据不全或者是全部丢失。(3)不符合以下纳入标准的患者。
常规组:对其进行临床常规指导,观察组:对其在常规指导基础上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即(1)我院相关护理人员以及临床医生应该向患者以及家属详细介绍高血压、血糖以及脑梗的发病机制、临床相关表现以及临床注意事项等等,使得患者以及家属对于该病具有系统性的全面了解。并指导患者对自身的血糖进行自我管控并接受血糖的监测。(2)心理方面的指导:对于患者来说,患病期间会出现一系列较为悲观的情绪,比如焦虑、紧张、沮丧、难过等,患者的该种状况极有可能影响后期相关护理工作的进展,并因此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本次研究中,由指导人员对该类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纠正其存在的错误观念,对其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开导,提高患者与我院临床医生以及护理人员的配合程度。同时在患者出院时,由相关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避免患者出院后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影响后期身体恢复。(3)饮食方面指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口味喜好制定出科学化个体化的饮食营养计划,嘱咐患者定时定量,勿暴饮暴食。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予提供足量的肠内营养制剂,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4.4_6.1mmol/l。
(4)适当锻炼,控制体重:当个体出现肥胖之后极其容易引发高血压,因此应该合理控制自身的体重,适当锻炼,另外锻炼还可以改善个体的心情,有助于消除患者更年期较为烦躁的心情。(5)我院相关护理人员应该及时与患者进行联系以及沟通,并且对其讲解一些关于该病的认知教育。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方案等对其进行全方面普及,从而引导患者能够正确认知该种疾病,并叮嘱患者出院后应定期回医院进行身体指标方面检查,同时还可以采用电话或者是短信的方式监督患者医嘱执行情况,解答患者出院后的各项疑虑。
经过不同方法处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压改善情况进行临床专业对比。显效:干预后,患者肌肉力量由低级提高至高级。有效:干预后,患者肌力与治疗前存在显著改善。无效:患者肌力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甚至加重。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6.43%,明显优于常规组的67.86%(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干预前,两组患者SBP、DBP、PP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其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 2 h的血糖分别为(6.48±1.95)mmol/L及(6.27±2.51)mmol/L,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血压相关指标对比(x±s )
表3 两组患者血糖对比( x±s)
临床研究表明[3],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约60%-70%的患者可在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或者语言等方面功能障碍,因此,在对该类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外,对其进行早期规范性健康教育,使其能够认识到自身疾病,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也非常重要[4]。
为了进一步增强患者与相关医护人员以及临床医生的配合度,建议对脑梗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5]。本次研究所进行的健康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普通知识的宣传,而是要在患者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交流之下达成共鸣,这样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治疗,并且患者也能够提高自我的护理管理意识[6-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后,其临床疗效、血压及血糖水平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因此该种健康教育处理方法适用于临床方面进一步推广。